面的旋转
教材分析:
《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本节课中,教材创设了一系列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认识、操作中体会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准备好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体会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了解圆柱、圆锥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柳枝动、蝴蝶翅膀动、鱼儿尾巴动,就连我们身体中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是如此,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进一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点动成线
:这是一个孝黑点,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曲线)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吗?板书:点动成线
(2)
线动成面
:如果把汽车雨刷器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面)概括起来就是:线动成面
(3)
面动成体
:如果把旋转门看成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
?(旋转)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圆柱体,也就是说:面动成体。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面的旋转”。(板书课题: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快进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通过面的旋转,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介绍活动要求。
师: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
(2)学生活动。
(3)交流结果。
(4)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
(5)交流: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圆柱、圆台、球和圆锥的形成过程。
(6)思考、交流: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能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吗?这几种立体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2、寻找这几种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使学生更形象了解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增强动手能力。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圆柱、圆锥的特点。
(一)探究圆柱的特征。
1、结合实物探究圆柱的特点。
(1)介绍活动要求。
师:请你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观察并思考:圆柱有什么特点?(可以通过看、滚、剪、切等多种方式)
(2)学生活动,教师深入指导。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5)结合学生交流并结合实物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高。
2、认识圆柱的直观图。
(1)师:刚才同学们结合圆柱体实物已经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且掌握了它们的特点。那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圆柱的直观图吗?
(教师深入观察,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画法。)
(2)(展示台展示所有不同画法)
师:请你观察,到底哪种正确呢?为什么?
(3)交流。(画错的进行修改)
(4)师:你能在圆柱的直观图上找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吗?
3、在直观图上认识圆柱的高。
(1)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尝试着在你画的圆柱中,画出它的高吗?
(教师深入观察,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画法。)
(2)思考、交流:他们谁画地正确呢?为什么?
(3)概括:圆柱的高什么特点?
(二)探究圆锥的特征。
1、结合实物探究圆锥的特征。
(1)介绍活动要求。
师:请你拿出课前准备的圆锥体实物,观察并思考:圆锥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教师深入指导。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交流。
(4)结合学生交流并结合实物介绍圆锥的底面、侧面、高。
2、认识圆锥的直观图。
(1)师: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圆锥的直观图并画出圆锥的高吗?(学生动手画一画)
(2)集体交流。
(3)结合圆锥的直观图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圆柱体、圆锥体的特点。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2、下面哪些物体是圆锥?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简单的动一动就会将这些平面图形变成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今后让我们继续多观察、多操作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吧!
六、习题设计
1、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设计意图: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强化图形表象,并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课本第4页第4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面旋转形成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圆柱??????????????????????
?圆锥??
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教给了学生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却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空间观念,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中使空间观念逐渐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