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酸的化学性质
课内练习
知识点1
酸与金属反应
1、下列金属分别与酸反应,反应后溶液颜色出现改变的是(
)
A、Mg
B、Zn
C、Al
D、Fe
2、下列物质①FeCI3、②ZnCI2
、③CuCI2、④AlCI3
中,能用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反应值得的物质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3、白蚁能分泌蚁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据此推断,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
A、镀锌水管
B、大理石地砖
C、铝合金门窗
D、铜制饰品
4、酸能与多种
发生置换反应并产生
,如: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知识点2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5、盐酸和稀硫酸常用做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金属反应
B、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能与石蕊试液反应
D、能与碱反应
6、稀硫酸除铁锈的反应原理是(
)
A、FeO+H2SO4=FeSO4+H2O
B、FeO+H2SO4=Fe2(SO4)3+H2O
C、Fe2O3+H2SO4=FeSO4+H2O
D、Fe2O3+3H2SO4=Fe2(SO4)3+3H2O
7、下列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但不产生气泡的是(
)
A、氧化铜
B、银
C、碳酸钙
D、铁
8、小强把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在开始时可以观察到
色的溶液变成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看到铁钉的表面有较多的
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该实验可知:当用稀硫酸或盐酸来除去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时
, (填“能”或“不能”)将金属制品长时间地浸泡在过量稀硫酸中.
知识点3
酸的通性
9、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含有氢元素
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D、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10、向下列物质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锌粒
B、铁钉
C、铁锈
D、氧化铜
11、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表面已经生锈的铁片,产生氢气的质量Y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将稀盐酸滴入如图所示的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①不发生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②冒气泡的是
;
③溶液变成浅绿色的是
;
④生成蓝色的溶液的是
;
⑤溶液变成红色的是
.
课题2
酸的化学性质
课内练习
1、D
2、B
3、D
4、金属;氢气;Fe+2HCl=FeCl2+H2↑;Zn+H2SO4=ZnSO4+H2↑
5、B
6、D
7、A
8、无;黄;Fe2O3+3H2SO4=Fe2(SO4)3+3H2O;气泡;Fe+H2SO4=FeSO4+H2↑;不能
9、C
10、A
11、B
12、A;BC;B;D;E课时3
常见的碱
课后作业
1、将少量生石灰加入水中,得到澄清石灰水,该溶液的溶质是( )
A、Ca(OH)2
B、CaCO3
C、CaO
D、H2O
2、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药品都需密封保存,其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3、下列各组气体中,都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
)
A、H2、O2、CO
B、H2、O2、CO2
C、H2、CO、SO2
D、O2
、CO
、CO2、
4、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sOH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CsOH
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C、CsOH
溶液中含OH-
D、CsOH
中Cs元素化合价为+1价
5、已知氢氧化锂(LiOH)是碱性蓄电池电解质的添加剂,可增加电容量12%~15%,提高使用寿命2~3倍.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能与氧化铜反应
6、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较长时间,该溶液中的( )
A、氢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
B、氢氧化钠的质量变小
C、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7、下列几种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正确组合是( )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⑥NH3.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8、(多选)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滴加盐酸
B、滴加碳酸钠溶液
C、滴加石蕊溶液
D、通入二氧化碳
9、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见下图).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生变化,请回答:
(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试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
(2)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石蕊试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若纸蝴蝶变蓝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
10、分析下列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2KOH+CO2═K2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Ca(OH)2+CO2═CaCO3↓+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
和水;
(2)根据上述规律,写出Ba(O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CO2鉴别NaOH和Ca(OH)2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溶液.
11、(1)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获得了两种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如果他想验证某瓶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他应该选用的是
溶液,理由是
.
②若想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他应该选用的
是
溶液,理由是
.
(2)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的液体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
;
②化合反应
.
12、小强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酚酞指示剂变色,设计了一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实验看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得出的结论是:
不使酚酞变色,有同学认为实验(1)可以省略,他的理由是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
K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也变红,小强认为即可说明是OH?使酚酞指示剂变色.你是否同意
,理由是
.
(3)小强想了想,又做了一个实验
.
说明了
Na+不能使酚酞指示剂变色,从而得出了结论.
13、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利用图Ⅰ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
①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
(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后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
课后作业
1、A
2、B
3、A
4、B
5、D
6、B
解析: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减小,故A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减小,故B正确;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减小,而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无法确定,因此不能确定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故C不正确;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减小,而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无法确定,因此不能确定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故D不正确.
7、D
解析:H2属于中性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小,符合要求;O2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要求;CO2密度比空气大,且属于酸性气体不符合要求;SO2属于酸性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要求;CH4密度比空气小,且属于中性气体,符合要求;NH3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碱性气体,符合题意.
8、BD
解:区别两种碱,需要借助差异,而不是共性,所以要从钠离子和钙离子的化学性质的区别上入手.
A、盐酸虽然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但是没有反应现象,没法鉴别,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石蕊遇碱变蓝色,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都是碱,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没现象,可以鉴别,故D正确.
9、(1)浓氨水;(2)浓盐酸;浓氨水;
10、(1)盐;(2)Ba(OH)2+CO2═BaCO3↓+H2O;(3)氢氧化钙.
11、(1)①氢氧化钙[Ca(OH)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明显现象;
②氢氧化钠(NaOH);NaOH易溶于水,吸收的CO2较多;
(2)2H2O22H2O+O2↑;CaO+H2O═Ca(OH)2.
12、解析:(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实验看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得出的结论是: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色;
实验(1)可以省略的理由是酚酞试液中含有水分子.
(2)不同意,因为氢氧化钾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可能是因为钾离子存在的缘故.
(3)如果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酚酞指示剂变色,进一步说明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微粒的氢氧根离子.
答案:(1)水分子;酚酞试液中含有水分子(2)不同意;可能是钾离子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
13、解析:【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故小雨猜想是错误的;
【进行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2)①c
(浓硫酸干燥气体是从长管进,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端管口连接)
【得出结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讨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答案:课时3
常见的碱
课内练习
知识点1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NaOH表示其组成的是( )
A、火碱
B、烧碱
C、苛性钠
D、纯碱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或碱溶液的是(
)
A、氢氧化钠
B、乙醇
C、澄清的石灰水
D、氨水
3、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C、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表面会逐渐变湿
D、氢氧化钠溶液能做干燥剂
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
A、氢氧化钠、纯碱、NaOH
B、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C、氧化铁、铁锈、FeO
D、水、干冰、H2O
5、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6、几种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俗称
,其固体在空气中容易吸收
,表面变得
并逐渐
,这种现象叫做
。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
(2)氢氧化钙俗称
。是一种
色
状物质,
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
知识点2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7、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溶液
C、浓盐酸
D、双氧水
8、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D、都含有氢和氧元素
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按照如图装置,瓶内盛放下列何种物质时,灯泡不发光( )
A、烧碱溶液
B、蔗糖水
C、食盐水
D、硫酸溶液
11、氢氧化钠应
保存,因为
,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是小庆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圈,请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
.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课时3
常见的碱
课内练习
1、D
2、B
3、D
4、B
5、C
6、(1)火碱、烧碱、苛性钠;水分;潮湿;溶解;潮解;干燥剂
(2)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状;微;石灰水
7、B
8、B
9、D
10、B
11、密封;氢氧化钠既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又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
12、(1)Ca(OH)2(2)CaO(3)CaO+H2O═Ca(OH)2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时1
酸碱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课内练习
知识点1
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性溶液之间的反应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
C、蒸馏水
D、稀氨水
2、下列物质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水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
3、某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试液( )
A、变红
B、变紫
C、变蓝
D、不变色
4、氢氧化钠、盐酸和氯化钠的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依次是( )
A、蓝色、红色、紫色
B、红色、无色、蓝色
C、无色、蓝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5、如图,向点滴板①~④滴孔中分别滴入指示剂后,①②③④滴孔内溶液显示的颜色依次是( )
A、无色、红色、蓝色、红色
B、红色、蓝色、黄色、紫色
C、蓝色、红色、紫色、无色
D、无色、蓝色、红色、蓝色
6、三毛同学在过生日时,发现妈妈在煮虾时,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他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三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知识点2
浓盐酸的性质
8、下列有关浓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浓盐酸中的溶质是HCI,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产生
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逐渐减小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的可燃性
B、浓盐酸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氢气的还原性
知识点3
浓硫酸的性质
10、下列关于浓硫酸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浓硫酸溶于水时,溶液温度迅速升高
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用于干燥CO、H2等气体
D、浓硫酸腐蚀衣物和皮肤是物理变化
1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的吸水性
B、浓硫酸的脱水性
C、单质碳的稳定性
D、浓盐酸的挥发性
12、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
(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
.
(2)浓硫酸具有强烈的
性,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必须先用
,然后再
.
(3)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
将
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
的烧杯内,并用
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
的感觉.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①盛的是紫色石蕊试液,②盛的是浓盐酸.片刻后,可以观察到烧杯①中液体的颜色是( )
A、紫色
B、红色
C、无色
D、蓝色
2、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C、一定显无色
D、可能显蓝色
3、若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B、溶剂质量都增大
C、溶液质量都增大
D、溶质质量都减少
4、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
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盐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小木棍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
5、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浓盐酸装在细口瓶里,密封保存
6、科技节上,小明拿出一幅画(如图所示),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小明同学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
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举一例).
(2)将该画放在一种无色溶液上方,灯笼慢慢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灯笼预先涂过的试剂是
,无色溶液可能是
.
7、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汽水会给我们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下图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
品名
雪碧汽水(清爽柠檬味)
配料
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香料等
保质期
18个月
注意
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
(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
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
;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
第十单元
酸和碱答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时1
酸碱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1、B
2、D
3、C
4、A
5、
A
6、
B
8、D
9、B
10、D
11、D
12、(1)小木棍变成黑色;(2)腐蚀;大量水冲洗;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浓硫酸;水;玻璃棒;热;
课后作业
1、B
2、B
解析: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变色,则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中性,所以加入石蕊溶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紫色
3、A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故选项正确;
B、溶剂质量都增大不正确,如果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浓盐酸中溶剂质量不变,浓硫酸溶剂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C、溶液质量都增大错误,因为浓盐酸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D、溶质质量都减少不正确,因为浓硫酸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4、D
解析:A、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所以他们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故B错误;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呈酸性,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小木条变黑,稀硫酸则不能,所以正确
5、D
解析: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错误;
B、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将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且量筒不能配制溶液,故错误;
C、药品不能品尝,所以不能在实验室里用品尝的方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故错误;
D、浓盐酸是液体,应装在细口瓶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应密封保存6、(1)石蕊;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2)无色酚酞试液;浓氨水.7、(1)无色晶体,能溶于水;(2)①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②汽水中的碳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红色不变成紫色.课题2
酸的化学性质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盐酸的实验室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A、制氢气
B、制二氧化碳
C、除铁锈
D、溶解氧化铜
2、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3、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4、图中甲、乙、丙、X都是我们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反应,若X是稀盐酸,则甲、乙、丙不可能是(
)
A、Al
B、Fe2O3
C、CaCO3
D、Cu
5、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稀盐酸鉴别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B、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渍可将其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长时间浸泡
C、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可将其通过浓硫酸
6、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7、向下列物质中加入适量盐酸后过滤或蒸发,不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
A、铜粉中混有铁粉
B、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
C、硫酸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
D、炭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
8、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图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
B、乙图中,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丙图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
D、丁图中,试纸变蓝色
9、小红同学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盐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填化学式,只填一种即可).
(2)根据如图所示物质间的关系,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当X是单质时,请写出X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只写出一个即可).
10、实验室有盐酸、白醋、柠檬酸三种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向氧化铁中放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白醋、柠檬酸溶液也能与氧化铁发生类似反应,说明白醋、柠檬酸溶液和盐酸中都含有的离子是
.
11、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 (填“酸”、“碱”、),试剂A的名称是
.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
.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如图,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C的化学式为
;
(3)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
。
13、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开展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气泡是
产生的.
【设计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拓展与反思】
(1)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试验(如图乙所示).设计此实验意图是
.
(2)还有同学想:气泡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
14、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向20g赤铁矿矿石中(矿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不断加入稀盐酸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g.请计算:
(1)赤铁矿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2)用一氧化碳完全还原20g该样品,可制得铁的质量为
.
课后作业
1、B
2、C
3、B
4、D
5、B
6、C
解析: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FeSO4,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但是加入铁钉后铁片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H2SO4,故A不正确;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CuSO4,故B不正确;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如果硫酸的量不足,那么滤渣里就可能有Fe和CuO,故C正确;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题中没有提及铁粉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Fe也可能不含Fe,故D不正确.
7、C
解析:铜粉中混有铁粉加入盐酸,把铁粉反应掉,过滤会得到纯铜粉,故A错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蒸发后得到纯氯化钠,故B错误;硫酸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所以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故C正确;炭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加入盐酸,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滤得到纯碳粉,故D错误.
8、D
解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很强,能使火柴梗炭化变黑,A正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正确;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C正确;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与石蕊试纸接触,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D错误.
9、(1)CuO;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Fe+2HCl=FeCl2+H2↑.
10、(1)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
(2)H+;
11、解析:根据分析可知黄色溶液、蓝色溶液、浅绿色溶液都是盐的溶液,能够三种物质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且带颜色的盐的只有酸的溶液,所以X应该为酸,和酸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的就是紫色石蕊试液,故本题答案为:酸,紫色石蕊试液
(2)若X为稀硫酸,B为氧化物,它们生成的是黄色溶液,我们知道的黄色溶液应该为铁盐的溶液,所以B应该为氧化铁,故本题答案为:Fe2O3
(3)我们所学的浅绿色的溶液只有亚铁盐的溶液,当X为稀盐酸,C为单质时,那么可以知道C应该为单质铁,故本题答案为:铁
(4)我们所学的蓝色溶液只有铜盐的溶液,所以在这里和稀硫酸反应的碱应该为氢氧化铜,故本题答案为:Cu(OH)2+H2SO4═CuSO4+2H2O.
答案(1)酸,石蕊;
(2);
(3)铁
(4)
12、解析:红色金属A可确定A为铜,浅绿色溶液为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可确定C为铁;顺着反应方向图示可得B为CuO,X为CuSO4和稀H2SO4(因为稀H2SO4过量)的混合溶液,所以铁在这个混合溶液中发生两个反应,共生成三种物质,分别是A红色单质铜、D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E氢气.
答案:(1)化合反应;
(2)Fe;
(3)CuO+H2Cu+H2O
(4)过量的稀硫酸和单质铁发生了反应.
13、解析:【提出假设】进行的实验是:铁和稀盐酸相互作用,铁锈和稀盐酸相互作用,说明提出的假设是:气泡是铁和盐酸反应产生的.
【拓展与反思】
(1)图乙的对照试验,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2)因为稀盐酸中含有水,所以没有必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
答案:【提出假设】铁和盐酸反应
【拓展与反思】(1)排除溶液中的水对实验产生影响的可能;
(2)没有必要
14、解析:(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
(2)设:可制得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2Fe+3CO2
160
112
16
g
x
解得:x=11.2
g
故答为:(1)16.(2)用一氧化碳完全还原20g该样品,可制得铁的质量是11.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