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4份打包下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4份打包下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02 09:34:15

文档简介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时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内练习
知识点1
几种常见的盐
1、下列各项不属于NaCl用途的是(  )
A、做净水剂
B、生产烧碱
C、做调味品
D、生产氯气
2、蒸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可口,加入的这种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熟石灰
C、碳酸氢钠
D、氯化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B、小苏打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4、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苛性钠??NaOH??碱
B、纯
碱??KOH??盐
C、苏
打??NaHCO3??酸
D、石灰石??CaO??氧化物
5、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D、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知识点2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6、鉴别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  )
A、盐酸溶液
B、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7、把碳酸钠溶液或者碳酸氢钠溶液滴入到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的变化情况是(

A、不变色
B、变红色
C、变蓝色
D、先变红在变成无色
8、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可用的方法是(

A、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分别加热看现象
D、溶于水观察现象
9、在下列物质中:
a.食盐
b.纯碱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1)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填字母,下同).
(2)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3)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 

(4)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5)既是钙盐又是碳酸盐的是 

(6)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10、现有生活中的下列物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纯碱属 
类(填“酸、碱、盐”),其水溶液的
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上述物质中含碳酸钙的是 
(填序号);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4)上述四种物质(或其中的主要成分)共同的化学性质都能跟
 反应;
(5)工业上可利用上述物质中的
 溶液(填溶质化学名称)与石灰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时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内练习
1、A
2、C
3、A
4、A
5、C
6、B
7、B
8、C
9、答案:(1)a;(2)b;(3)d;(4)c;(5)d.
10、答案:(1)盐,大于;(2)③④;(3)NaHCO3;(4)稀盐酸;(5)碳酸钠,Na2CO3+Ca(OH)2=CaCO3↓+2NaOH.课时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后作业
1、常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巳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编号




……
药品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氧化铜
氯化钠硫酸钠
……
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
A、③和①
B、④和①
C、①和②
D、③和④
3、我国某地曾发生过把外形式和食盐相似,有咸味的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后发生中毒的事件,这种工业盐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
A、KMnO4
B、Na2CO3
C、NaNO2
D、CuSO4
4、由Na+、Mg2+、OH?、Cl?、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前用玻璃棒研磨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实验结束随即用手将蒸发皿从铁架台的铁圈上取下
7、小军同学自制汽水所需配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苏打属于碱类物质
B、柠檬酸溶液的pH<7
C、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汽水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反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理石和石灰石是建筑上常用的石料,他们的主要成分是CaCO3
B、烧碱是制肥皂的主要原料,烧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C、做胃镜检查时应服用钡餐,钡餐的主要成分是BaCO3
D、硫酸铜可用于游泳池消毒,也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
9、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杂质,可以加入适量的(  )
A、澄清石灰水
B、氯化钾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10、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
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该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
11、在整理实验室试剂时,发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可能是溶液Na2CO3,也可能是Ca(OH)2溶液,下列试剂不能一次性将其确定的是(  )
A、稀盐酸
B、氯化钙溶液
C、酚酞试液
D、碳酸钠溶液
1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G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C、H的化学式:C
 ,H 

(2)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图中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图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走进“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
(1)认识“居民”:
①10户“居民”中,俗称“苏打”的是 
(写化学式),往其水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为 

②“居民”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请你在图中找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用序号表示出来:
1-
-
-
 .
14、某市正在积极打造“海盐文化之都”.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某学习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主要经过以下操作步骤:称量→溶解→ 
→蒸发→再次称量→计算产率.在蒸发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作用是 
.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发现所得食盐产率明显低于其他小组,其原因可能是 

A.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过滤
B.倾倒时,有部分氯化钠溶液溅出
C.蒸发后,所得的精盐较潮湿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
 ,写出一个由酸D转化为气体A
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电解后生成的碱B的化学式为 
,你猜想的依据是
 .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在生活中具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和小苏打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信息①: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
信息②: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转化成Na2CO3,而Na2CO3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1)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只观察到烧杯B中的石灰石变浑浊,小试管内壁出现水珠,写出小苏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区分无色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最简单的方用是
 .
A、加热
B、pH试纸
C、稀盐酸
(3)可用小苏打治疗轻度胃酸(主要含盐酸)过多的病人,其原因是:
 .
课后作业
1、C
2、D
3、C
4、C
5、B
7、A
8、A
9、D
解析:A、碳酸钠能与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钾溶液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A、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故A错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都可以是酚酞变红,并且都能够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
C、碱的溶液固然可以使酚酞变红,但并不是说能使酚酞变红的就是碱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盐溶液呈碱性,同样能使酚酞变红,故C错
D、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可以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产生实验中的现象,故可能含有这两种离子,故D对
故选D
11、C
解析:A、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钙不会有气体产生,故A可以确定;
B、氯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而氢氧化钙不能,故B可以确定;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故C不能确定;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但是碳酸钠不反应,故D可以确定.
故选C.
12、解析:(1)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所以E是氢氧化钙,F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G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所以G是碳酸钙,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A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B是常用的调味品,所以B是氯化钠,C会转化成氢氧化钙,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是水,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H2O,H是NaOH;
(2)结合上面的推导,可知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满足氧化物的定义,所以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3)反应④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反应①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答案:(1)H2O,NaOH;
(2)氧化物;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NaHCO3+HCl=NaCl+H2O+CO2↑.
13、(1)①Na2CO3,溶液变为蓝色;②Fe2O3+3CO2Fe+3CO2;
(2)1﹣2﹣6﹣8.
14、解析:(1)粗盐提纯的步骤是: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再次称量、计算产率;在蒸发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作用是搅拌,使之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A、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过滤,会流失一部分氯化钠,所以会导致产率降低;
B、倾倒时,有部分氯化钠溶液溅出,会使获得的精盐质量减少,所以会导致产率降低;
C、蒸发后,所得的精盐较潮湿,则会由于含有了水分,而导致产率偏大.
所以可能导致产率偏低的因素为:AB.
(2)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氯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并放出热量.锌与盐酸反应会转化为气体A氢气,化学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②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碱B氢氧化钠.
答案:(1)过滤;
搅拌,使之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AB.
①氢气;
Zn+2HCl═ZnCl2+H2↑(合理答案均给分);放热.
②NaOH;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5、解析:(1)加热碳酸氢钠,观察到烧杯B中的石灰石变浑浊,小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且根据信息②可知还生成碳酸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A、信息②: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转化成Na2CO3,而NaHCO3不易分解,此法可行,但操作比较麻烦,故选项不正确;B、信息①: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因此可以测定两种溶液的pH,pH大的是碳酸钠溶液,方法较简单,故选项正确;C、稀盐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3)因为碳酸氢钠碱性较弱,服用以后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可以与胃酸反应,消耗部分胃酸,从而起到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
答案:(1)2NaHCO3Na2CO3+H2O+CO2↑(2)B(3)NaHCO3+HCl═NaCl+H2O+CO2↑(或者:碳酸氢钠碱性较弱,服用以后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可以与胃酸反应,消耗部分胃酸,从而起到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课时2
复分解反应
课内练习
知识点1
复分解反应
1、下列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生石灰溶于水生产熟石灰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碳酸不稳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
D、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
3、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NaOH和HCl
B、HNO3和FeCl3
C、BaCl2和Na2SO4
D、KOH和CuSO4
4、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物同时有“沉淀、气体、水”中的两种的是(  )
A、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
B、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
C、稀硫酸和Ba(OH)2溶液
D、Fe2O3粉末和盐酸
5、现有铁、氧化铁、氯化钠溶液、稀盐酸、硫酸锌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七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反应,写出关反应的程式;
(1)置换反应
 
(2)复分解反应
①有气体生成的 
②若反应后溶液变成黄色,则该反应是 
③有难溶的碱生成的 
④中和反应 
⑤盐与盐反应 

知识点2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6、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常见的酸都溶于水
B、常见的碱都溶于水
C、碳酸盐都不溶于水
D、所有含钙的化合物都不溶于水
7、欲判断酸碱盐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可溶于水的是(  )
A、氢氧化镁、碳酸钙、氯化钠
B、氯化镁、碳酸钠、硫酸铜
C、碳酸钡、碳酸氢钠、氢氧化钠
D、氯化银、硝酸钾、氯化铵
8、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能判断,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盐都能溶于水
B、碳酸盐都不溶于水
C、硫酸盐少数溶于水
D、碱多数易溶于水
9、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20℃).请根据此表回答下列问题:
OH?
NO3?
CI?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挥
Na+





Ca2+





Ba2+





Cu2+





(1)请从表中找到一种不溶性碱 
(填化学式,下同),一种不溶性的硫酸盐
 .
(2)HCl和Na2SO4两种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填“能”或“否”),理由是 

(3)请写出氢氧化铜和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复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
C、反应物一定有酸
D、生成物一定有盐
2、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用考虑的是(
 )
A、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
B、生成物中是否有水
C、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下列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C、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D、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4、下列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改变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5、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中CuSO4溶液
现象

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
↓+CuCl2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6、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组内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硫酸铜
氯化钙
硝酸钠
B、硫酸
碳酸钾
氢氧化钡
C、氯化钙
碳酸钠
氢氧化钾
D、盐酸
硝酸钾
氢氧化锌
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KNO3
NaCl
B、HCl
NaCI
C、NaCl
AgCI
D、H2SO4
Na2SO4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活动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请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
②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
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3)【理论分析】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的溶液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
①中有Ba2++SO42?→BaSO4↓
②中有H++CO32?→H2O+CO2↑
③中有H++OH?→H2O
④中有 
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
(4)【得出结论】经过分析,该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主要条件.
(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现有Ca2+、HCO3?两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圆圈”内,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课时2
复分解反应
课内练习
1、B
2、C
3、A
4、C
5、答案:(1)Fe+2HCl═FeCl2+H2↑;
(2)①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Fe2O3+6HCl═2FeCl3+3H2O;
③ZnSO4+2KOH═K2SO4+Zn(OH)2↓;
④HCl+KOH═KCl+H2O;
⑤ZnSO4+Na2CO3═Na2SO4+ZnCO3↓.
6、A
7、B
8、A
9、答案:(1)Cu(OH)2,BaSO4;
(2否,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Cu(OH)2+H2SO4═CuSO4+2H2O,复分解.
课后作业
1、D
2、D
3、D
4、D
解析: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故错误;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减小,故错误;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减小,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D.
5、D
6、B
7、A
8、解析:(2)Ba(NO3)2+K2CO3═BaCO3↓+2KNO3.
(3)④中有
Ba2+和CO32?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
(5)H+能与HCO3?形成气体二氧化碳和水,CO32?能与Ca2+形成碳酸钙沉淀;
课时3
盐的化学性质课时3
盐的化学性质
课内练习
1、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习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硝酸钾?盐
B、硫酸?酸
C、纯碱?碱
D、氧化铁?氧化物
2、下列物质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是(

A、BaCl2
B、H2SO4
C、HCl
D、NaNO3
3、下列溶液分别能跟硫酸铜、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  )
A、硝酸钠
B、氢氧化钙
C、硫酸
D、氢氧化钠
4、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是(  )
A、氯化钠和氢氧化钾
B、铁和硫酸锌
C、硝酸银和铜
D、氯化银和稀硝酸
5、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6、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杂质
试剂
A
NaNO3
Na2CO3
适量BaCl2溶液
B
CaCl2
稀盐酸
足量CaCO3固体
C
ZnSO4
CuSO4
足量的铜粉
D
Fe2(SO4)3
Na2SO4
足量NaOH溶液
7、a、食盐水b、碳酸钠溶液c、白醋
d、石灰水等都是同学们在家就能找到的溶液。利用这些溶液我们可以完成许多家庭小实验,请用相关溶液的序号填空:
(1)
可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探究他们的酸碱性,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有

(2)将他们各取少量进行两两混合:
①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②混合后能产生气体的是

生成的气体可以用
来检验
③混合后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归纳:上述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8、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
、NaNO3
、Na2SO4
、CuCl2
、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操作①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
的 
(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
 、
 (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 
(任举一例).
课后作业(课科作业分课时了,课后没分)
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
A、NaOH
NaCI
CuSO4
HCI
B、KNO3
Na2SO4
NaOH
KCI
C、KCI
Ba(NO3)2
HCI
CaCI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
2、已知:氯化银(白色)、碳酸银(白色)、碳酸钙(白色)、氢氧化铜(蓝色)都难溶于水.下列溶液分别跟氯化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
A、NaOH
B、硫酸
C、AgNO3
D、Ca(OH)2
3、对于化学反应X+Na2CO3═2Y+CaCO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B、X中阴离子的化合价是?1价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X一定是熟石灰
4、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待鉴别溶液
试剂(均为溶液)
A
HNO3
和KNO3
酚酞溶液
B
HCl
和NaCl
AgNO3
C
AgNO3
和Na2SO4
BaCl2
D
Ca(OH)2
和NaOH
Na2CO3
5、只进行一次实验就能鉴别出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二氧化碳
C、无色酚酞试液
D、Na2CO3溶液
6、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如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 
、 

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中,突然发现未给烧杯中滴加指示剂.于是将实验改为探究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溶质一定有硫酸钠,写出生成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溶质除了硫酸钠外,小敏同学认为还可能有氢氧化钠,小丽同学认为还可能有硫酸.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设计与实验】(1)同学们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据此推断
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理由是 

(2)小丽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她据此确定溶质还有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华同学提出质疑,因为溶液中的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为了证明溶质是否还有硫酸,请你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要求不能选用指示剂和pH试纸).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有气泡产生
溶质还有硫酸
【反思与评价】
(1)在探究化学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成分是,除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课时3
盐的化学性质
1、C
2、D
3、B
4、C
5、D
6、B
7、(1)b;d
(2)①c;d

b;c;澄清的石灰水
③b;d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④复分解
8、(1)氯化铜、硫酸钠,硝酸钠;
(2)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
(3)NaCl+AgNO3=NaNO3+AgCl↓.
9、(1)①Cu2+;②Cu(NO3)2+2NaOH=Cu(OH)2↓+2NaNO3;
③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u2+,SO42?,Zn2+;
(2)Fe,Mg;(3)Ba(NO3)2.
课后作业
1、B
解析: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A、CuSO4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无色粉酞溶液后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C、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显酸性,加入无色粉酞溶液后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D、Ba(OH)2
和Na2CO3、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D
解析:A、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与碳酸钠不反应,故A不可选;
B、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与氯化铜、稀盐酸均不反应,故B不可选;
C、硝酸银虽与氯化铜、盐酸、碳酸钠溶液匀能反应,但反应现象相同,均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不可选;
D、Ca(OH)2+CuCl2=Cu(OH)2↓+CaCl2;Ca(OH)2+2HCl=CaCl2+2H2O;Ca(OH)2+Na2CO3=CaCO3↓+2H2O;即均可反应,且有三种不同的现象:蓝色沉淀生成,无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故可选D.
故选D.
3、D
解析:
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故分析正确;
B、反应前钠原子有2个,而反应后中出现在Y中,且其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可以判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可以判断在Y中的阴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可以知道,X中的阴离子即为Y中的阴离子,故分析正确.
C、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了两种新的物质,所以可以判断该反应是一种碱或盐与碳酸钠交换成分后而发生的反应,故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分析正确;
D、不仅仅氢氧化钙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氯化钙等也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故分析错误;
答案:D.
4、D
5、D
6、解析:(1)酸与碱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碱含钡离子酸含硫酸根离子从而可判断酸与碱分别是H2SO4和Ba(OH)2
(2)只要是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且产物是要求的产物即可,答案不唯一
答案:(1)H2SO4;Ba(OH)2(2)H2SO4+BaCl2═BaSO4↓+2HCl;Ba(OH)2+Na2CO3═BaCO3↓+2NaOH(3)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新盐(任意两点均可)
7、2NaOH+H2SO4=Na2SO4+2H2O.
【设计与实验】(1)小敏;酚酞溶液没有变红,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
(2)BaCl2+H2SO4=BaSO4↓+2HCl;
(3)锌
【评价与反思】(1)反应物的用量.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填: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