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含有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一、情景导入
1.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2.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4根粉笔)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根粉笔?
(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特许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出示例题。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5)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6)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2.认识自然数。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十进制计数法。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5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亿等。
(2)用计数器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老师在计数器上先拨珠,让学生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在数位顺序表上填出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共同订正。
(4)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教师指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练。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5)观察比较: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什么异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分别说一说各自的看法。
三、巩固练习
1.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2.和亿位相等的两个数位是( )和( )。
3.425007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知道了数的产生,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了解了自然数的性质和特点。知道了十进制计数法,掌握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其个数是无限的。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并且掌握什么是十进制。讲到打猎和放牧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数的时候,同学们兴趣浓厚。只是对“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句话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用更形象的方式来探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