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卞之琳
biàn
断
章
1.通过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其蕴含的哲理。
2.分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培养学生辩证联系看待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简省,较晦涩难懂,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朗诵诗歌
朗读指导:
shì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
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朗诵诗歌,感知诗意
读出节奏
2.感受意蕴
合作探究
精读品析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这些意象。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楼”
“明月”
“窗子”
“别人”
“梦”
八个意象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画面一
画面二
“桥上”“楼上”这两个表面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地点,却因“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画面三
画面四
“窗子”和“梦”本是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是看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欣赏“风景”的客体(被当作风景看待)。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相互关联、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镜头组合。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构成这首诗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几个“镜头”。两节诗各是一组镜头,镜头中主客的流转,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
2.构思独特,意蕴深厚。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哲理,但是诗人并未直接陈述,而是通过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表现出来。诗歌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富有暗示性。
课
堂
总
结
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正所谓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多读多思,从而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
拓展延伸
作者诗词欣赏
为什么
卞之琳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么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1.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自大的心理状态与人生态度。
2.不断觉解,学会欣赏、尊重、关怀他人,充实、提高与完善自我的生命境界。
《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结束语
《断章》优美如画的意境,浓郁隽永的情思,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最先使我想到的,便是苏轼《蝶恋花》中的: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末了,想起那么一段话: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哭泣,
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觉的到你在哭泣,
因为你在我心里。
布
置
作
业
阅读卞之琳的新诗《断章》,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断章》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
②卞之琳本人说:"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参考拟题:
1.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
2.相互欣赏
3.营造共赢的风景
4.相映成趣的美丽
5.你也是一道风景
写
作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