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02 11: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汉族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宁平城之战
311年
杜弢起义311年-315年
襄国坚城战:石勒守护襄国之战312年
幽州之战314年
长安之战
316年
荥阳之战317年
浚义之战319年
棘城之战
319年
赵平大秦之战
320年
洛阳之战
328年
晋平成汉之战
346年
襄国之战:冉魏攻后赵襄国之战350年-351年
前燕灭冉魏之战352年
晋攻前秦之战354年
鲁口之战354年
广固之战355年
野王之战361年
晋攻前燕之战/枋头之战369年
前秦灭前燕之战
369年-370年
吕光攻龟兹之战
383年-384年
淝水之战383年
凉州之战387年
大界之战389年
杏城镇之战390年
北魏灭刘卫辰之战390年-391年
吕光攻西秦之战392年
后燕灭西燕之战/玉璧之战393年-394年
参合陂之战
395年
北魏攻后燕之战396年-398年
柏肆之战397年
柴壁之战
402年
覆舟山之战
404年(2-3)
刘裕击桓玄之战404年(3-5)
襄阳坚城战405年
刘裕灭南燕之战/广固之战409年-410年
刘裕灭后秦之战
416年-417年
(1)382年,前秦武力统一北方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2)前秦企图南下灭东晋,统一中国
2、战争概况:
前秦武力征服失民心
3、前秦失败原因
战争时间
383年
交战政权
前秦
VS
东晋
交战民族

VS

主要人物
苻坚VS
谢安
著名典故

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战争结果
前秦战败,之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混乱
(2)439年,拓跋焘领导北魏武力统一黄河流域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
(1)4世纪后期,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北魏的统治地盘是中原地区,而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如果你是北魏皇帝,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武力征服可取否?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探索:
应该如何做?
文治移风易俗(改革)
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
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
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3)说汉语
(2)穿汉服
(4)改汉姓
(5)联汉姻
(6)学汉制
(1)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南朝(汉族政权)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影响(作用):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改革内容:
都——迁都洛阳
说——改说汉语
姓——改汉姓
服——改穿汉服
婚——与汉族联姻
礼——学习汉族礼法制度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1、民族交融的表现:
(1)内迁各族与汉人杂居,过定居生活
(2)向汉人学习农技,从牧业生产转为农业生产
(3)内迁各族实行汉的君主专制制度
(4)汉人学习各族的牧业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
(5)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汉人喜爱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zhě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汉族中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生活习俗: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成为农业居民。
中华文明
汉族
匈奴
鲜卑



……
民族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2.北方民族交融的影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①民族隔阂趋于消除,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②北朝后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③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
前221年
220年
2016年
589年
分裂
统一
907年
统一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元”姓来源有三:
一是上古商朝时,有位大使叫元铣,他的子孙便以元为姓。
二是改自拓跋姓,北魏皇族本姓拓跋,后孝文帝改为元姓。
三是改自玄姓,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原名叫玄朗,赵匡胤就下令天下玄姓改为元姓,不能与他父亲同姓。
姓氏探源
“蔡”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姞(吉)姓,为黄帝支裔。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
3、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女真族乌林答氏、满族蔡佳氏改汉姓为蔡姓。
你姓什么?
你知道它的来源吗?
赶快行动起来,去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