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2 08: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1.会认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掌握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4.掌握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
名言警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同学们,读完这些名言警句,说说你的发现。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会写
chǐ
耻辱
可耻
不耻下问

huì
诲戒
教诲
诲人不倦

wèi
称谓
所谓
谓语

sòng
诵读
传诵
诵诗


岂不
岂敢
岂有此理

héng
恒心
永恒
恒温

kuī
窥视
偷窥
窥探

jiē
皆是
人尽皆知
有口皆碑

quē
缺点
欠缺
缺一不可





chǐ
shí


我会读

qǐn
同音字
( )
( )
教诲
huì 诲
huì 晦
晦气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只有不耻下问,才能多方面汲取知识,完善自我。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态度:探求学问或了解 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要实事求是。
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只有不耻下问,才能多方面汲取知识,完善自我。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态度
读书的目的
学习态度:探求学问或了解 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要实事求是。
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只有不耻下问,才能多方面汲取知识,完善自我。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
心要悟到,眼要看到,
口要读到。
——[宋]朱熹

心到:读书时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用心感悟书中知识;
眼到: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
口到:读出声,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
心要悟到,眼要看到,
口要读到。
——[宋]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三有
有志:有志向;
有识:有见识;
有恒:有恒心。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三有
有志:有志向;
有识:有见识;
有恒:有恒心。
引用典故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三有
有志:有志向;
有识:有见识;
有恒:有恒心。
并列关系
引用典故

边读边思考
1.阅读时如何给文中的句子断句?
2.课文中提到的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3.从这三部分课文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1.分享你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的读书方法,跟同学交流。
2.联系实际,思考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与古人的有哪些异同点。
思考探究
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根据学到的读书方法,思考你准备如何运用到今后的读书当中,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论语》 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目的
朱熹 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曾国藩 读书“三有”:有志,有识,有恒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