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4节
第二课 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重点: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难点: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教法:欣赏法、实践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一、复习。
二、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1、复习导入:复习《瑶家儿童爱唱歌》,播放瑶族长鼓舞,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特点。
2、欣赏乐曲,随着音乐自由律动。
3、简单介绍《瑶族舞曲》。
4、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自己对乐曲的初步了解,分析乐曲的节拍、节奏、情绪、音色等等。
5、听听唱唱。贴出主题旋律,让学生试唱。
6、听听动动。
1)听乐曲,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2)听到主题旋律时用动作表示。
3)在主题旋律出现的时候随音乐自由律动。
4)为主题旋律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随音乐一起做敲击伴奏。
三、听听跳跳。用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模仿瑶族人拍长鼓的舞蹈动作,边听音乐边表演。
四、小结:
了解瑶族: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多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山区,少数分布在湖南、粤北山区。人口约140多万。“瑶族长鼓舞”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间舞蹈。
五、作业: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5 节
第二课 瑶山乐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难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教法:听唱法、视唱法、实践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学唱歌曲《瑶山乐》
一、复习
二、学唱歌曲《瑶山乐》
1、导入,请学生表演瑶族长鼓舞。
2、欣赏歌曲《瑶山乐》。
3、连音记号。
4、想想。歌曲《瑶山乐》是由乐曲《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改编成的,说明了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唱一唱。
1)随琴视唱歌谱
2)试着跟琴小声哼唱
3)即兴创编。按刚才已给出的歌词,请学生把歌词自己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或由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4)处理歌曲,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难唱的地方。
5)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连音记号的地方声音要连贯、圆润。
6、敲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自创节奏型进行伴奏。
铃鼓: 0 X | 0 X |
三角铁: X — | X — |
双响筒: X X X | X X X |
碰铃: 0 X X | 0 X X |
三、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自由律动。
四、小结:学生能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
作业: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
瑶山乐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6 节
第二课 歌曲《我们大家一起跳起来》
《玩乐器》(一)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大家一起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受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
2、通过认识音名在键盘上的位置,继而进行“玩乐器(一)”的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演奏的能力。
重点:1、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
2、培养学生动手演奏的能力。
难点:1、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
2、培养学生动手演奏的能力。
教法:听唱法、视唱法、欣赏法、实践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一、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欣赏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
2、唱唱。哼唱第一主题旋律,随音乐律动,感受3/4拍音乐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
3、欣赏《我们大家跳起来》。歌曲是根据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填词而成的。
4、唱一唱。1)随琴视唱歌谱
2)试着跟琴小声哼唱,注意唱好跳音,轻巧有弹性,唱好 5 1 1 和 ⅰ 1 1 的音准。
3)处理歌曲,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难唱的地方。
5、学习知识。学习级进和跳进。(参考教材P15页)
6、创编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歌曲。如重新填词、舞蹈创编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
二、演唱《我们大家唱起来》
三、玩乐器(一)
1、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硬卡纸、剪刀、粗线笔、尺子等工具。
2、制作键盘。讲解键盘结构和C、D、E、F、G五个音的位置。
1)复习C(1 — do)、D(2 — re)、E(3 — mi)及它们在键盘上位置。2)认识F(4 — fa)、G(5 — sol)。
3)在琴键上找到 C(1 — do)、D(2 — re)、E(3 — mi)、F(4 — fa)、G(5 — sol)五个音的位置。
4、将右手的五个手指依次放在C、D、E、F、G五个琴键上,学会在钢琴、风琴、手风琴、口风琴上演奏一些小曲。
四、小结:按课本教材,自由在自己的键盘上练习《我有一只小羊羔》、《小铃铛》、《小蜜蜂》。
1、唱唱三首歌曲的旋律。2、按照课本教材的指法自己练习。
3、边演奏边唱。
五、作业: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
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7节
第三课 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了解我国安徽省地理风貌、民间艺人生活状况启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怀及喜爱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歌唱与表演。
重点: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贯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的憧憬。
难点: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贯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的憧憬。
教法:听唱法、视唱法、实践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语言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关于故乡的歌曲,多彩的乡音(一),《捕鱼歌》、《勇敢的鄂伦春》,你们还记得吗,播放歌曲《捕鱼歌》、《勇敢的鄂伦春》,复习上学期的歌曲,理解歌曲的地方特色。
二、学唱歌曲。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想象歌曲的感情多半是和家乡当地的生活联系紧密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时应提醒学生注意歌唱时的歌曲心理与状态。
2、听中设问:轻声播放歌曲《凤阳花鼓》的旋律,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美不美,你在哪里听过,让学生了解优美旋律的同时还知道一哦个美妙凄婉的故事。
3、歌曲中的切分音是一个难点,教师可在演唱歌曲之前进行该节奏的练习。
4、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是学生受到感染,有进一步学习歌曲的愿望。
5、歌曲学会后,变换方式,听音乐朗读歌词。播放《凤阳花鼓》的音乐旋律,启发学生从教师的范唱中体会歌曲的感情,并注意衬词的唱法。
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特点,唱唱、比比。
A、你听了歌曲的前奏音乐时候联想到了什么?
B、这些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在你听、唱后有什么感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巩固知识、用敲击乐器伴奏。
(歌声、伴奏乐器:三角铁、铃鼓、小鼓、双响筒、锣)
四、教师进行总结:
同学们,音乐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通过动手敲击小乐器,动手创编简易节奏律动,边歌唱边表演。
五、布置作业: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
凤阳花鼓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