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02 14: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第2节 内能
推动列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
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
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
被压缩的弹簧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
观察与思考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各种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吗?
北极的冰山也有内能吗?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大
分子动能越大
温度越高
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

谁的内能大
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观察与思考
拓展: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呢?
(1)1kg的铁块和一个100g的铁钉,温度都是15℃,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
(2)0℃的冰加热熔化成0℃的水,它的内能一样大吗?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和状态有关。
1kg的铁块所含的分子数目多,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更大,内能更大。
因为冰融化成水,分子间距变大,分子势能变大,所以内能增大。
问题:有哪些具体的方法让一段3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1.用火焰加热 
2.用太阳晒
3.用手焐
4.在石上磨  
5.用锤敲
6.反复弯折    
7.……
  将这些方法分成两类,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用温度更高的物体使铁丝温度升高
伴随运动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热传递
做功
使铁丝温度升高
1.用火烧
2.用太阳晒
3.用手焐
4.在石上磨
5.用锤敲
6.反复弯折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
演示
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桶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2.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棉花燃烧起来
瓶内出现白雾
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吗?
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吗?放出热量温度一定会降低吗?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吗?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吗?
4.物体的温度升高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吗?
小组交流讨论
1、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晶体熔化过程)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凝固过程)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
4、物体的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1.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季,搓手取暖 B.开水冷却
C.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B
B
3.小光同学在操场上练习爬竿,当他从竿的顶端滑下时,感到竿烫手,说明竿的内能_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竿的内能改变的。
4.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老人和小孩的感觉虽然不同,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两幅图都说明了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若图中的小孩从滑梯
上匀速滑下,他的机械能_____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
少”),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
为 能。
增大
做功
做功
减少

1.(2019,福建)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会发热 B.用冷水冷却热鸡蛋
C.晒太阳取暖 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2.(2019,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在高温物体
3.(2019,毕节)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 )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嘴处温度降低
A
D
C
4.(2019,黄石)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5.(2019,宜昌)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关于这个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温度升高
B.缓慢压下活塞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
C.压下活塞的过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B
D
6.(2019,南京)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减小
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电能可以使灯泡发光,同时产生内能,这些内能又可以自动地转化为电能
7.(2019,枣庄)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给试管加热,水温升高 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B
C
8.(2019,河南)2019年5月17日,我国用火箭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剧烈升温,通过 的方式增大了它的内能。
9.(2019,鹤岗)如图所示,女同学采用往手
上哈气来取暖,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
的;男同学采用两手互相搓来取暖,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10.(2019,绥化13)“墙内开花墙外香”属于 现象。“钻木取火”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做功
热传递
做功
扩散
做功
11.(2019,怀化)冬天同学们常常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 改变人体的内能;小朋友从滑梯上端滑下来感到臀部发热,是通过 改变人体的内能。
12.(2019,云南)云南是爨氏文化的发源地,现存于云南某校的爨宝子碑被誉为“南碑瑰宝”,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被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热传递
做功
扩散
热传递
自己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3、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4、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5、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
③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水沸腾、晶体熔化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过程。)。
6、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7、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2节内能
概念: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与温度的关系:升高增加,降低减少。
与热量的关系:吸收增加,放出减少。
改变
热传递:存在温度差。
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②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完成练习册上第2节内能的练习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