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2011课标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五章《二次函数》第5节
《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最值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点:
通过对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在实践中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会求在自变量控制范围内的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较为准确地画出函数图像,并求出其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等。
认识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快速地发现问题的不同之处,并根据题目的变化思考解决的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解析式,结合函数图像,在自变量范围内,求出函数的最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几个变式的研究,层层递进,体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函数最值的影响,掌握数学结合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探究的乐趣,在发现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会。
学习重点: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会求自变量范围内函数的最值。
学习难点:求自变量范围内函数的最值。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
,
对称轴是
,
顶点坐标是
,
与x轴交点坐标是
,
与y轴交点坐标是
.
【设计意图:复习二次函数的几个要点的求法,会根据以上信息快速画出函数图像,为后续的上课内容做好准备。】
2.导入新课:
指出二次函数在下列各条件下何时取得最小值或最大值,并求出最值.
(1)x为全体实数
最小值:
最大值:
(2)
最小值:
最大值:
(3)
最小值:
最大值:
(4)
最小值:
最大值:
【设计意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能描出自变量范围内的函数图形,并确定范围内的最值。】
3.问题研究:
例:某农户决定用总长为4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
(1)请你设计一种方案,并计算这个矩形菜园的面积?
(2)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变式一:
某农户决定围建一个矩形菜园,其中一边靠墙(墙足够长),另外三边用长为40m的篱笆围成.求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变式二:
某农户决定围建一个矩形菜园,其中一边靠墙(墙长25米),另外三边用长为40m的篱笆围成.求BC为何值时,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变式三:
若将“变式二”中的墙长25米改为墙长18米,其余条件不变.求BC为何值时,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变式四:
某农户决定围建一个矩形菜园,其中一边靠墙(墙长25米),另外三边用长为40m的篱笆围成.现要求在图中所示位置开1米宽的门.求BC为何值时,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最大?
变式五:
某农户决定围建一个矩形菜园,其中一边靠墙(墙长25米),另外三边用长为40m的篱笆围成.当这个矩形菜园的面积不小于87.5平方米时,试结合函数图像,直接写出BC边x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变式的研究,让学生感受,每个变式间通过一个条件的变化,引起函数关系式的变化或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变化,但各种情况下,求二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只要结合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4.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时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揭示其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常常可以使这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尝试将某些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结合函数图像,求出范围内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五.课后练习:
1.如图1,用长8m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的矩形窗框,那么最大的透光面积是
.
2.如图2,在△ABC中,∠B=90°,
AB=12cm,BC=24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B向B以2cm/s的速度移动(不与点B重合),动点Q从点B开始BC以4cm/s的速度移动(不与点C重合).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那么经过
秒,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二次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函数的最值问题讲起,到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知识点是二次函数里的难点,学生掌握需要反复地练习。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扎实,前面部分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前面部分掌握较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用一系列的变式让学生体会个中差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讲到了变式四的分析,变式五也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题型,留给学生课后探索研究,下一节课再发表各组意见,老师给予点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此类问题。
墙足够长
25米
18米
25米
x
y
25米
A
B
C
P
Q
图2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