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课件+教案(5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课件+教案(5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2 22:18:18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18
童年的水墨画
小学三年级
语文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自己读课文:
请同学们端正坐好,双手持书,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钓竿
扑腾
拨动
葫芦
蘑菇
溅起浪花
清清爽爽

(被)
资料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资料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溪边
江上
林中
——垂钓之乐
——戏水之乐
——雨后之乐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清爽
凉爽
爽快
秋高气爽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江上
林中
街上
花前
树下
读一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染料
染色
染坊


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积累词语。
3.背诵《溪边》,抄写喜欢的诗句。
常晧鑫
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积累词语。
3.背诵《溪边》,抄写喜欢的诗句。
扇动


拨动


一双双


一串串


一朵朵


一个个


王雅偲
贺欣雨
张正翌


同学们,再见!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8童年的水墨画
学科
语文
学段:第二学段
年级
三年级
教材
书名:教育部审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1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能认识本课的6个认读字,能正确在田格中书写“染”“爽”等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染”“爽”,指导“爽”的笔顺。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联系诗句理解难懂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关联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浏览单元导读页,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为一组儿童诗。
3.初读三首小诗。
明确“童年生活”的单元主题,了解本课的诗歌的文体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范读课文。
3.读词语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钓竿
扑腾
拨动
葫芦
蘑菇
溅起浪花
清清爽爽
通过自己读、教师范读等方式,熟悉课文内容,学习词语,扫清朗读时的字音障碍。
三、品读诗歌,感受童年美好
1.分别阅读三首小诗,读懂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结合上下诗句,理解难懂的词句。
——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中的“给”是“被”的意思。
——理解是上钩的鱼儿把人影打碎了。
——结合诗句的关联,理解蘑菇像斗笠,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2)结合插图和画面,理解难懂的词句。
——结合图片认识水葫芦、斗笠。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理解孩子们像鸭群一样欢乐。
朗读课文,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联系上下诗句及借助图画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四、品味语言,感受画面美
1.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组诗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
——学习“墨”字,了解什么是水墨画。
2.品读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美
——学习“碎”字,感受这个动词的运用,能感受到当时孩子们垂钓时的欢乐场面。
——关联《小儿垂钓》,理解溪边孩子垂钓的画面。
——从“水葫芦”的特点,联想到在水中钻上钻下的孩子。
——通过“抖落”一词,关联《所见》,通过想象感受孩子们在林中的欢乐场景。
小结诗歌中的欢乐画面
溪边——垂钓之乐
江上——戏水之乐
林中——雨后之乐
体会自然中童年生活
——朗读并想象画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品味“染”字
——通过理解“爽”字的字形、字义,感受松树在雨后的“清清爽爽”。
5.朗读课文
通过重点词句和意象的理解,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欢乐童年生活。
五、指导生字书写
指导认读生字,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
指导书写“染”“爽”。
通过观察字形特点,指导学生在田格中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六、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积累词语。
3.背诵《溪边》,抄写喜欢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