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物质的密度
年份
题量
分值
考点
题型
2015
2
2.5
密度的计算
天平测量质量
选择题、实验题
2016
1
1.5
物质的密度图像
选择题
2017
1
3
物质质量的测量和密度的计算
实验题
2018
2
4.5
密度的计算、物质的密度图像
选择题、实验题
2019
2
1.5
质量的理解
选择题
【考纲解读】
命题依据:根据中考考点进行合理命题。
试卷导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回归课本,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
。
学科要求:结合生活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和测量计算,提高学生对该门自然学科的掌握和运用。
【考点分析】
2015年选择题第23题C选项考查了密度的计算,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进行求解,主要考查公式的运用和单位换算。第30题天平测物体质量读数。
2016年选择题第23题A选项考查了密度的图像,根据图像运用公式ρ=m/V结合可以比较密度的大小关系
2017年实验题第30题第(2)部分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和质量的正确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
2018年选择题第16题B选项考查了质量-体积图像的物理含义,以及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第19题D选项对物体密度的估测。实验题第31题第二部分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和质量的正确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
2019年选择题第20题A选项考查了质量定义的理解,22题综合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考查液体密度大小的比较。
总体来说密度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实验是考试重点。
【真题拾遗】
2015年中考真题:
23.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
离水面
4cm,g
取
10N/kg,则(
)
A.
木块受到的浮力是4N
B.
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C.
木块的密度为0.4g/cm3
D.
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
【答案】B
解:A、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排=10cm×10cm×(10cm﹣4cm)=600cm3=6×10﹣4m3,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10﹣4m3=6N.故A错误;
B、使木块完全浸没还需要的力:
F===1.0×103kg/m3×10N/kg×(0.1×0.1×0.04)m3=4N.故B正确;
C、根据浮沉条件得,G物=F浮=6N,
由G=mg和得:ρ木===0.6×103kg/m3=0.6g/m3;故C错误;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06m=600P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以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中,考查了学生对浮力大小的计算、密度的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等多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
30.②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示数等于左盘物体的质量,这种实
验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丙图是测量物体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的情况,则该物体质量为
g.
解析:由图3所示可知,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50g+20g+5g+1.4g=76.4g.
2016年中考真题:
23.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甲:
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
B.乙:在t1~t2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丙: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pa=pb=pc
D.丁:开瓶器是省力杠杆
【分析】
(1)由图象可分别求出a、b的密度,进行比较;
(2)由s﹣t图象,在t1~t2时间内,物体运动状态可知;
(3)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a、b、c三点的液体压强大小;
(4)由杠杆的原理可知,丁:开瓶器是省力杠.
【解答】解:A、由甲图象可知,ρa===5kg/m3,ρb===1.25kg/m3故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故A正确;
B、由乙图象可知,在t1~t2时间内,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丙图可知,ha=hb=h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pa=pb=pc,故C正确;
D、由丁图可知,以A为支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路程时间图象、液体压强、杠杆的有关知识,要熟练掌握.
2017年中考真题:
30(2)小明同学捡到一块金属块,他想通过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判断这个金属块的材料是什么,小明可用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①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试验台上后,接下来将游码的左侧跟标尺的
对齐,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质量,正确操作后天平再次达到平衡,如图甲所示,此时读出改金属块的质量为
g,重力为
N(g=10N/kg)
③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然后放到水中直至完全浸没,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如图乙所示为
N。
④小明通过查阅密度表得知如下几种金属的密度(见下表),通过科学的计算可以求出金属的密度,该金属块的材料是
。
金属
铅
铜
钢铁
铝
密度(kg/m3)
11.3×103
8.9×103
7.9×103
2.7×103
考点:天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解析:m金属块=200g+50g+g20g=270g,F浮=G-F=2.7N-1.7N=1N,
答案:零刻度;270;1.7;铝
2018年中考真题:
16.
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
该物质可能是水
C.
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D.
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答案】D
【解析】分析:要看清图像中的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像形状反映的物理规律,结合选项中物理量的含义,可解答此题。
解答:A、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图像形状是正比函数图像,故A正确;
B、根据图像,当质量为10克时,体积为10立方厘米,根据,该物质可能是水,故B正确;
C、根据图像,路程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没有变化,说明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而水银的凝固点为-38.3℃,当温度最低时,没等到测出当地气温,里面的水银已经凝固了,无法使用。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图像法是反映物理量之间规律和关系的常用方法,还要明确物理量的真正含义。
19.
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
人步行速度约10m/s
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
【答案】B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此选项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大约为0.05m3,
,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
【点睛】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31.(2)
“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
①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
②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g。
③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d.橙汁的密度ρ橙汁=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答案】
(1).
DCEBA
(2).
61.8
(3).
【解析】(1)实验步骤的确定,首先能保证完成测量任务,其次实验过程要严谨,尽可能地减小误差。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的和;
(3)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橙汁,称量水和橙汁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橙汁的密度。
解答:(1)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DCEBA,这样误差最小;
(2)由图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3)有以上步骤可知橙汁的质量:烧杯内水的质量,橙汁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即,则橙汁的密度表达式:
故答案为:(1).
DCEBA
(2).
61.8
(3).
【点睛】测量液体密度时,只有量筒没有天平,可以采用被测液体和水的质量相同进行测量;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采用被测液体和水的体积相同进行测量。橙汁体积的测量是本实验的难点,巧妙地利用等效替代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19年真题
20.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B.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C.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
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D;
【解析】A.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无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人站立和行走时,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同,故压强不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该
选项不符合题意;
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作用,故最终会下落到地面,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模拟演练】
1.【2016?滨州卷】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丙>ρ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答案】B
【解析】如图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均为20cm3时,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由
密度公式
可知
ρ甲>ρ乙>ρ丙,其中乙的质量为20g,由密度公式可知是水,所以ρ丙<ρ水
故选B
【考点定位】密度
2.(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杯质量为
40g
B、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
40g
C.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A错;从图可以读出当体积为50
cm2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0
g,B错误;质量为25
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20
cm3,C错;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密度图像和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
3、【2017?山东临沂卷】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
盘,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
【答案】右
71.2
【解析】在使用天平时,应按左物右码的规则来放,所以应将砝码放在右盘;标尺上每一小格表示0.1g,图中所示的读数为m=50g+20g+1.2g=71.2g。
【考点定位】天平的用法
4.(2019眉山)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l7.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40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1.72×l03kg/m3
【答案】D
5.
【2017·咸宁卷】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
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
【答案】D
【解析】
钨丝做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比较高的性质,A不符合题意;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是利用单位质量该燃料放出的热量多,与密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利用了塑料绝缘性强的特点,可以保证用电安全,C不符合题意;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对人的伤害小,D符合题意。
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6.【2018·延庆八年级期中】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A.
3:2
B.
2:3
C.1:1
D.4:6
【答案】B
【解析】当两种物质的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由于质量之比为2:3,所以密度之比也是2:3,故应选B。
7.【2017·张家界初三模拟考】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物理书在北京和上海的质量是一样的
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
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
【解析】A、水结成冰后,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A错误;
B、物理课本在北京和上海只是位置不同,质量不变,故B正确;
C、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的质量相等,故C错误;
D、把铁块压成铁饼,形状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错误.
【答案】B.
8.【2016·百色卷】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昌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答案】D
【解析】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故AC错误;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增加砝码,如果不取出最小的砝码,而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则指针会更偏右,故B错误;取出最小的砝码,此时天平的横梁右端上翘,左端沉,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相当于往右盘增加更小的砝码,能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故D正确;应选D。
【考点定位】天平的用法
9.
【2017·湖北黄冈模拟卷】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前,天平的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稍微向右偏。用此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测量值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 )
A.相等
B.偏小
C.偏大
D.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左物右码,若右盘中加入m克砝码,只有左边加入多于m克的物体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物体的质量大于m克,即测量值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偏小。
10.【2018·北京市通州区初三模拟】小红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液体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3)再将盛有剩余液体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为
kg/m3.
【解析】(1)如图,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V=60ml=60cm3.
(3)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50g+10g+2g=62g,
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总﹣m'=128g﹣62g=66g,
(4)液体的密度:ρ===1.1g/cm3=1.1×103kg/m3.
【答案】(1)右;(2)60;(3)62;(4)1.1×103.
11.【2016?山东临沂卷】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当两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较大,故A错;当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时,甲的底量较大,所以可知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故BC错;由图示可知,当乙的质量为25g时,其体积为20,所以乙的密度为,故D正确;应选D。
12.
【广西贵港市2016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3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1︰2
D.2︰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图天平平衡,左盘中2个甲球、1个乙球,右盘中1个甲球、3个乙球,可知1个甲球的质量等于2个乙球的质量,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球的密度之比为2:1,答案为D。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
13.
【2016·哈尔滨卷】(2分)如图所示,用天平测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
g.空瓶容积为30cm3,酱油密度为
g/cm3.
(第44题图)
【答案】47
1.1
【解析】
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总质量为m总=20g+20g+5g+2g=47g,酱油的质量m=m总-m空瓶=47g-14g=33g,所以酱油的密度
14.【2016?重庆A卷】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2)如图16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16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g;由图16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_________,若小杜在图16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A
(2)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
(3)27
10
2.7
(4)不变
(5)相平
偏大
【解析】(1)根据密度的原理,正确的实验步骤是先测鹅卵石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从而计算出它的密度,故答案为A。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所以小杜的操作错误是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
鹅卵石的质量m=20g+5g+2g=27g,体积为,鹅卵石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鹅卵石磨损后密度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如果仰视则会使读数偏小,从而测得鹅卵石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15.(3分)(2011?包头)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5:2
B.2:5
C.5:4
D.4:5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方程法.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分别设甲物质和乙物质的体积为V甲和V乙,然后根据质量公式m=ρV分别得出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表达式为5V甲和2V乙,将它们相加从而得出混合后的总质量为(5V甲+2V乙),总体积为(V甲+V乙),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建立一个方程,求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设甲物质的体积为V甲,乙物质的体积为V乙,
则甲物质的质量:m甲=ρ甲V甲=5g/cm3×V甲=5V甲,
乙物质的质量:m乙=ρ乙V乙=2g/cm3×V乙=2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质量:m总=m甲+m乙=5V甲+2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V甲+V乙,
则甲和乙混合后的密度为:ρ总===,
由于混合后的密度为3g/cm3,所以=3,
则5V甲+2V乙=3V甲+3V乙,
解得:V乙=2V甲,
所以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V甲:2V乙=5V甲:(2×2V甲)=5V甲:4V甲=5:4.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围绕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去分析求解,而要围绕公式去分析求解(因为该题中只告诉密度这个物理量),就需要先设出公式中的某个物理量(体积或质量),然后建立方程从而求解,这也正是解答本题的难度所在.
【要点总结】(课后由师生共同总结)
例题失误:(题号,失误原因,正解关键)
真题拾遗失误:(题号,失误原因,正解关键)
模拟演练失误:(题号,失误原因,正解关键)
复习要点:(课后需重点复习巩固的知识或题目类型)
备考建议:(教师根据课堂掌握情况提出考前复习建议)第1讲
物质的密度
年份
题量
分值
考点
题型
2015
2
2.5
密度的计算
天平测量质量
选择题、实验题
2016
1
1.5
物质的密度图像
选择题
2017
1
3
物质质量的测量和密度的计算
实验题
2018
2
4.5
密度的计算、物质的密度图像
选择题、实验题
2019
2
1.5
质量的理解
选择题
【考纲解读】
命题依据:根据中考考点进行合理命题。
试卷导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回归课本,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
。
学科要求:结合生活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和测量计算,提高学生对该门自然学科的掌握和运用。
【考点分析】
2015年选择题第23题C选项考查了密度的计算,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进行求解,主要考查公式的运用和单位换算。第30题天平测物体质量读数。
2016年选择题第23题A选项考查了密度的图像,根据图像运用公式ρ=m/V结合可以比较密度的大小关系
2017年实验题第30题第(2)部分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和质量的正确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
2018年选择题第16题B选项考查了质量-体积图像的物理含义,以及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第19题D选项对物体密度的估测。实验题第31题第二部分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和质量的正确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
2019年选择题第20题A选项考查了质量定义的理解,22题综合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考查液体密度大小的比较。
总体来说密度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实验是考试重点。
【真题拾遗】
2015年中考真题:
23.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
离水面
4cm,g
取
10N/kg,则(
)
A.
木块受到的浮力是4N
B.
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C.
木块的密度为0.4g/cm3
D.
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
30.②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示数等于左盘物体的质量,这种实
验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丙图是测量物体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的情况,则该物体质量为
g.
2016年中考真题:
23.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甲:
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
B.乙:在t1~t2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丙: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pa=pb=pc
D.丁:开瓶器是省力杠杆
2017年中考真题:
30(2)小明同学捡到一块金属块,他想通过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判断这个金属块的材料是什么,小明可用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①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试验台上后,接下来将游码的左侧跟标尺的
对齐,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质量,正确操作后天平再次达到平衡,如图甲所示,此时读出改金属块的质量为
g,重力为
N(g=10N/kg)
③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然后放到水中直至完全浸没,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如图乙所示为
N。
④小明通过查阅密度表得知如下几种金属的密度(见下表),通过科学的计算可以求出金属的密度,该金属块的材料是
。
金属
铅
铜
钢铁
铝
密度(kg/m3)
11.3×103
8.9×103
7.9×103
2.7×103
2018年中考真题:
16.
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
该物质可能是水
C.
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D.
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19.
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
人步行速度约10m/s
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
31.(2)
“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
①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
②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g。
③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d.橙汁的密度ρ橙汁=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2019年真题
20.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B.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C.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
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的作用
【模拟演练】
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丙>ρ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2.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杯质量为
40g
B、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
40g
C.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
3、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
盘,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
4.(2019眉山)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l7.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40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1.72×l03kg/m3
5.
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
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
6.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A.
3:2
B.
2:3
C.1:1
D.4:6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物理书在北京和上海的质量是一样的
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
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
8.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昌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9.
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前,天平的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稍微向右偏。用此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测量值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 )
A.相等
B.偏小
C.偏大
D.都有可能
10.小红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液体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3)再将盛有剩余液体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为
kg/m3.
1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
12.
如图3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1︰2
D.2︰1
13.
如图所示,用天平测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
g.空瓶容积为30cm3,酱油密度为
g/cm3.
14.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2)如图16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15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g;由图16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_________,若小杜在图16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5:2
B.2:5
C.5:4
D.4:5
【要点总结】(课后由师生共同总结)
例题失误:(题号,失误原因,正解关键)
真题拾遗失误:(题号,失误原因,正解关键)
模拟演练失误:(题号,失误原因,正解关键)
复习要点:(课后需重点复习巩固的知识或题目类型)
备考建议:(教师根据课堂掌握情况提出考前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