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本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节,学习杠杆、滑轮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第3节,学习分析并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习设计实验表格,学习收集数据并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的猜想.
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最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斜面和轮轴的工作原理.本节也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这个实验探究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学会安装滑轮,总结出两种滑轮的特点.
3.第3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杠杆、识别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②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通过组装滑轮组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③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会正确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会滑轮组的好处;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及其应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滑轮组的组装和省力分析,测斜面和滑轮组、杠杆等机械效率的方法.
第1节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
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结构.
【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及画法,变形杠杆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关于撬棒、开瓶器、跷跷板、镊子、剪刀等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工作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这些工具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回答:它们都是硬棒,这些硬棒在受力的时候,都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杠杆的概念.
板书: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并探究杠杆.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杠杆的认识
师:在我们生活中用到杠杆的地方很多,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杠杆必须是根“硬棒”?(2)杠杆必须是“直棒”吗?
生1:如果杠杆不“硬”,在力的作用下它将很容易发生形变,不能工作,因此杠杆必须是硬棒.
生2:杠杆定义中的硬棒指的是“不易变形”的物体,所以杠杆不一定是直棒,其形状可异.
教师总结: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还可以是某个机械组合的一部分.
师:为了进一步了解杠杆,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并进行讲解)
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多媒体课件)
1.杠杆的五要素:(如下图)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2表示.
2.力臂的作法: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作力臂的一般方法为:
(1)找出支点并用O标出来;
(2)通过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一般用虚线);
(3)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用符号标出垂足;
(4)用花括号或两端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写上相应的符号(l1或l2),即为该力的力臂.
例题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甲所示,是一个Z形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解析:作力臂的步骤是: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有的在图中已经标出力的方向);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④标上并在其旁边写上l1或l2.
答案:如图乙所示.
知识点2
杠杆的平衡
教师播放课件:使用杠杆搬动巨大石块的情景.请大家观看,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杠杆可以完成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杠杆可以省力.
师
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但到底满足什么规律呢?好,下面我们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满足什么条件.
教师引入杠杆平衡的概念:
板书: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杠杆平衡.
教师请一位同学演示用不同的方式推门的效果:①在门把手附近用力推门;②在门轴附近用力推门;③在同一位置沿不同的方向推门.并要求这位同学说出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推门时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越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2)讨论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4)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表格(供参考)
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测量力臂方便.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师
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
生:不能.
师: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好,现在请同学们参照教材P77页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
师: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
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
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
l1=F2
l2
教师总结: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所用的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即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教师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一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说它是杠杆.我们也了解了杠杆的特点、好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还能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谢谢大家!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杠杆这节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这节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找支点和作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又涉及到物理中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提炼方法步骤:一(支)点二力和方向,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垂线(段).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一课时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2.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与力臂的大小和力的大小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盲目猜想,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使学生合理的科学猜想,快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在分析数据时,教师既要放开主动权,又要参与引导,如提醒学生可以先把数据分开来考虑.把四个数据按物理量分成两组进行分析,接着把有特色的数据放在一起研究,最后把所有的数据统一起来,运用数学工具: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方法,讨论,寻找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这样不仅营造宽松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
杠杆的分类及综合应用
课题
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2.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进一步巩固学习杠杆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工具和器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了解杠杆的应用.2.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培养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杠杆的分类与识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能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不能省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4.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省力;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为了省距离.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古代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如图甲)、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如图乙)的画面,播放现代机械表、点焊机器人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都利用了杠杆,这些杠杆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我猜它们可以省力.大家先不要着急,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了.
进行新课
知识点1杠杆的分类教师实物演示:①用开瓶器开瓶盖;②用指甲钳剪指甲;③用羊角锤拔钉子;④用镊子夹砝码;⑤用筷子夹东西.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各自对应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
进行新课
分析它们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天平的横梁属于杠杆,并画出天平杠杆的示意图.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天平横梁平衡时m物=m码?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天平杠杆的特点是l左=l右(等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知:G物=G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教师总结:天平是生活中常见的第三类杠杆——等臂杠杆,它的特点是:不省力也不省距离,l1=l2.注意:生活中的其他质量工具虽然有的利用了杠杆原理,但却不是等臂杠杆,如杆秤和台秤,若把秤砣的重力作为动力,则它的横梁是一个省力杠杆.秤砣本身的质量一定小于砣面上标出的质量.
知识点2杠杆的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公式,并可通过适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杠杆的综合运用,并做一些巩固提升的练习题.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易错题)如图所示,人的体重为600N,人用扁担所挑物重100N.不计杠杆重.CO=BO,则人肩头所受压力为
N,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N.解析:要求人肩头所受的压力,即求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N,将扁担看作一根杠杆,以C点作为支点(注意:要分析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时,必须以C点作为支点,而不能以O点作为支点,若要求人对C点的作用力时,则应以O点为支点,分析不同的力时,选择的支点是不同的),以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N作为动力F1,重100N的物体的重力作为阻力F2,由CO=BO可得CO∶CB=1∶2,由杠杆平衡条件知
,则N=2G=200N,值得注意的是,要求人对地面的压力时,不能误以为此时的压力为200N+600N=800N,而应将人和物作为一个整体,地面受到人和物对它的压力,即
=600N+100N=700N.(本题是一个难度稍大的综合题,它考查了力的平衡、杠杆平衡等相关知识,教师讲解时速度要放慢,帮助学生理解)
规律总结:
(1)质地均匀的杠杆,其重心在杠杆的几何中心.一般情况下,杠杆作为一个整体,确定一个重心;
但在考虑杠杆各部分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时,将杠杆分为以杠杆支点为界的两部分,各确定一个重心,如图所示.
(2)轻质杠杆的重力不计.
知识总结:
由于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要让动力F1最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在阻力F2和阻力臂l2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动力臂l1,要使动力最小,则要l1最大.以支点到力的作用点间的线段长作力臂是最长的力臂,相应的动力最小;另一个是在阻力F2和动力臂l1一定的情况下,减小阻力臂l2,l2越小,所需的动力F1就越小.
答案:200
700
教学板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可以分成三种:①省力杠杆(l1>l2,F1F2,费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我们也熟悉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杠杆,并对它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它们的广泛应用,最后我们还学习了杠杆的综合运用,并做了相关练习,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材习题解答
动手动脑学物理(P80)1.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的杠杆.在图12.1-5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要剪断铁片,应该使用哪种剪刀?剪纸时应该使用哪种剪刀?修剪树枝时应使用哪种剪刀?为什么?3.图12.1-7为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1.解答:在题图中,从左至右第1把、第3把是省力杠杆,第2把是费力杠杆.要剪断较硬的物体,应使用刀把长、刀口较短的省力剪刀,即第1把剪刀;剪纸时,应使用刀把短,刀口长,费力但省距离的剪刀,即第2把剪刀;修剪树枝,既要省力,又要有很大的开阖度,应用从左至右第3把剪刀.3.解答: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ABC、OBD和OED,其中ABC是省力杠杆,OBD和OED是费力杠杆.解析:杠杆ABC的支点是B,动力作用在A点,阻力作用在C点,显然使用时,动力臂长于阻力臂,故为省力杠杆.杠杆OBD和OED的支点是O,其中杠杆OBD的动力作用在B点,阻力作用在D点,杠杆OED的动力作用点在E点,阻力作用在D点,显然二者的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故为费力杠杆.
难题解答
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人体内也存在杠杆.当人踮脚时是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所示,若某人重为500N且AO=2BO,则双脚同时踮起时,两只脚的腓肠肌的作用力是
N.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结构中的杠杆,人踮脚时,重力位于力与支点O之间,小腿的腓肠肌是提起人体重的力,足的大部分形成杠杆,跖趾关节起支点的作用.本题的杠杆可简化为下图所示.
规律总结:
判断杠杆类型的方法:
方法一:首先找到支点,分析哪个力是动力,哪个力是阻力,比较动力臂跟阻力臂的长短,确定杠杆的类型.
方法二:设想让杠杆绕支点转动,比较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确定杠杆类型,如果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即为省力杠杆,反之为费力杠杆.
难题解答
由于人是双脚同时踮起,则每只脚需要承担250N的重力,由于AO=2BO,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答案:125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
1.在对杠杆进行分类时,教师可以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三种类型杠杆,如省力杠杆:钢丝钳,费力杠杆:筷子,等臂杠杆:天平,画出它们的示意图并让学生指出这三种杠杆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作杠杆示意图时,应该要求学生画得规范,力和力臂尽量按实际比例,标明杠杆的五要素,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2.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说省力杠杆是最好的杠杆,费力杠杆不好,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用钓鱼竿钓鱼、缝纫机踏板、筷子等,让学生知道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使工作方便;而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了距离等.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
4第1节
杠杆
第2课时
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进一步巩固学习杠杆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工具和机器中识别杠杆的种类,了解杠杆的应用.
2.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培养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与识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古代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如图甲)、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如图乙)的画面,播放现代机械表、点焊机器人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都利用了杠杆,这些杠杆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我猜它们可以省力.
师:大家先不要着急,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了.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杠杆的分类
教师实物演示:①用开瓶器开瓶盖;②用指甲钳剪指甲;③用羊角锤拔钉子;④用镊子夹砝码;⑤用筷子夹东西.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各自对应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天平的横梁属于杠杆,并画出天平杠杆的示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天平横梁平衡时m物=m码?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天平杠杆的特点是l左
=l右(等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知:G物=G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
教师总结:天平是生活中常见的第三类杠杆——等臂杠杆,它的特点是:不省力也不省距离,l1=l2.
注意:生活中的其他质量工具虽然有的利用了杠杆原理,但却不是等臂杠杆,如杆秤和台秤,若把秤砣的重力作为动力,则它的横梁是一个省力杠杆.秤砣本身的质量一定小于砣面上标出的质量.
知识点2
杠杆的综合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公式,并可通过适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杠杆的综合运用,并做一些巩固提升的练习题.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人体内也存在杠杆.当人踮脚时是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所示,若某人重为500N且AO=2BO,则双脚同时踮起时,两只脚的腓肠肌的作用力是
N.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结构中的杠杆,人踮脚时,重力位于力与支点O之间,小腿的腓肠肌是提起人体重的力,足的大部分形成杠杆,跖趾关节起支点的作用.本题的杠杆可简化为下图所示.
由于人是双脚同时踮起,则每只脚需要承担250N的重力,由于AO=2BO,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
答案:125
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易错题)如图所示,人的体重为600N,人用扁担所挑物重100N.不计杠杆重.CO=BO,则人肩头所受压力为
N,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N.
解析:要求人肩头所受的压力,即求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N,将扁担看作一根杠杆,以C点作为支点(注意:要分析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时,必须以C点作为支点,而不能以O点作为支点,若要求人对C点的作用力时,则应以O点为支点,分析不同的力时,选择的支点是不同的),以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N作为动力F1,重100N的物体的重力作为阻力F2,由CO=BO可得CO∶CB=1∶2,由杠杆平衡条件知F1/F2=N/G=l2
/
l1=CB/CO=2/1,则N=2G=200N,值得注意的是,要求人对地面的压力时,不能误以为此时的压力为200+600=800N,而应将人和物作为一个整体,地面受到人和物对它的压力,即N′=G人+G物=600N+100N=700N.(本题是一个难度稍大的综合题,它考查了力的平衡、杠杆平衡等相关知识,教师讲解时速度要放慢,帮助学生理解)
答案:200
700
【教师结束语】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可以分成三种:①省力杠杆(l1>l2,F1F2,不能省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我们也熟悉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杠杆,并对它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它们的广泛应用,最后我们还学习了杠杆的综合运用,并做了相关练习,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谢谢大家!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在对杠杆进行分类时,教师可以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三种类型杠杆,如省力杠杆:钢丝钳,费力杠杆:筷子,等臂杠杆:天平,画出它们的示意图并让学生指出这三种杠杆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作杠杆示意图时,应该要求学生画得规整,力和力臂尽量按实际比例,标明杠杆的五要素,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2.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说省力杠杆是最好的杠杆,费力杠杆不好,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用钓鱼竿钓鱼、缝纫机踏板、筷子等,让学生知道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使工作方便;而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了距离等.(共37张PPT)
第1节
杠杆
R·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硬棒叫杠杆。
2.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______,使杠杆转动的力叫______,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______,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________,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________。
3.当杠杆处于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状态时,
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平衡条件:动力×________=阻力×___
______,即F1×____=F2×____。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静止
匀速转动
动力臂
阻
力臂
l1
l2
这些用具有什么特点?
它们工作时,能绕一个固定点转动。
杠杆的认识
知识点一
人类很早以前就学会使用杠杆了,如图中利用木棒搬动巨大木料的情景。
当你用筷子夹菜,用剪刀剪纸、用天平称量时,你就在使用杠杆了。
杠杆
点击图片播放
如图,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点击图片播放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
力臂的画法
①找支点;
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有的在图中已经标出力的方向);
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标上垂足;
④标上反向箭头或用花括号括起来,并在其旁边写上l1或l2。
O
F2
F1
l1
l2
l1
l2
o
∟
∟
F2
F1
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识点二
在使用杠杆中,杠杆的平衡状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状态。
所谓平衡状态
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平衡状态。
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猜想假设】
假设一:
假设二:
F1
·
l1=F2
·
l2
【所需器材】
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前要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挂钩码后,不能再动平衡螺母。
3.读数时,杠杆仍要求是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以便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
【实验步骤】
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步骤】
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数据】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3
…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或写为
例
据《杭州日报》报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动物园内,一位物理老师利用杠杆原理,仅用小小的弹簧测力计就测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如右图)。测量时利用了一根长度为12m的槽钢作为杠杆。吊钩固定于槽钢的中点O。当槽钢水平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1为200N。测得l1为6m,l2为4cm。若不计铁笼的质量,请估算大象的质量。g取10N/kg。
解
人通过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为动力F1=200N,动力臂l1=6m;不计铁笼的质量,则大象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F2
,它等于大象所受的重力G,阻力臂l2=4cm=0.04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有
大象的质量
大象的质量是3t。
1.如图甲所示,是一个Z形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l
2.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果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
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仍保持平衡
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C
解析:由题意知,杠杆重心应在O点左侧,设一个钩码自重为G,杠杆重力的力臂为lO,杠杆重力为GO,AO=OC=l,则有:2G×AO+GO×lO=3G×OC,即2Gl+GOlO=3Gl,所以GOlO=Gl;
两边再各加一个钩码后:
左边=3G×AO+GOlO=
3Gl+GOlO=3Gl+Gl=4Gl,
右边=4G×OC=4Gl,
因为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杠杆平衡。
3.找出下列各图中动力和阻力,并画出杠杆力臂。
O
F1
F2
l1
l2
图1
图2
4.请画出下图中杠杆的力臂。
l1
l2
l1
l2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F1l1=F2l2
杠杆的概念
杠杆平衡的条件
如图所示,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数量足够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处在______平衡状态,应将螺母B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
水平
右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请将表头栏目、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补充完整.
动力
F1/N
阻力
臂l2/m
0.2
0.3
实验序号
①______
_______
动力臂l1/m
阻力F2/N
②______
_______
1
2
0.3
3
0.2
2
4
0.4
8
③___
2
5
④___
6
0.25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在图中分别画出钳子、自行车手闸这两个杠杆(图中深色部分)工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见教材P80)
F1
F2
l1
l2
F1
F2
l1
l2
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应为多大?
由F1l1=F2l2知
谢谢!(共24张PPT)
R·八年级下册
第2课时
生活中的杠杆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进一步巩固学习杠杆的相关知识。
1.省力杠杆的动力臂______阻力臂,____省力,但____距离。
2.费力杠杆的动力臂______阻力臂,______省力,但____距离。
3.等臂杠杆的动力臂______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4.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____;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为了________。
大于
能
费
小于
不能
省
等于
省力
省距离
杠杆
杠杆的分类
知识点一
天平杠杆的特点:
l左=l右(等臂)
由杠杆平衡条件
F左×l左=F右×l右
知
G物=G码
我们在使用省力杠杆时,得到了省力的利益,同时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费了距离。
使用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却省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三种杠杆
杠杆的分类
特点概念
实例
省力杠杆
省力费距离,l动大于l阻
1.用开瓶器开瓶盖
2.用指甲剪剪指甲
3.用羊角锤拔钉子
费力杠杆
费力省距离,l动小于l阻
4.用镊子夹砝码
5.用筷子夹东西
等臂杠杆
不费力也不省距离,l动等于l阻
6.天平
杠杆的综合运用
知识点二
例
如图所示,人的体重为600N,人用扁担所挑物重100N。不计杠杆重。
CO=BO,则人肩头所受压力为
N,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N。
解析:要求人肩头所受的压力,即求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N,将扁担看作一根杠杆,以C点作为支点,
(注意:要分析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时,必须以C点作为支点,而不能以O点作为支点,若要求人对C点的作用力时,则应以O点为支点,分析不同的力时,选择的支点是不同的),以人的肩头对扁担的支持力N作为动力F1,重100N的物体的重力作为阻力F2,由CO=BO可得CO∶CB=1∶2,由杠杆平衡条件知:
则N=2G=200N,值得注意的是,要求人对地面的压力时,不能误以为此时的压力为200+600=800N,而应将人和物作为一个整体,地面受到人和物对它的压力,即N′=G人+G物=600N+100N=700N。
1.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启瓶器
B.切纸铡刀
C.食品夹
D.羊角锤
C
2.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F1方向的力最小
B.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B
F3
O
杠杆的分类
特点概念
实例
省力杠杆
省力费距离,l动大于l阻
1.用开瓶器开瓶盖
2.用指甲剪剪指甲
3.用羊角锤拔钉子
费力杠杆
费力省距离,l动小于l阻
4.用镊子夹砝码
5.用筷子夹东西
等臂杠杆
不费力也不省距离,l动等于l阻
6.天平
人体内也存在杠杆。当人踮脚时是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所示,若某人重为500N且AO=2BO,则双脚同时踮起时,两只脚的腓肠肌的作用力是
N。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结构中的杠杆,人踮脚时,重力位于力与支点O之间,小腿的腓肠肌是提起人体重的力,
足的大部分形成杠杆,跖趾关节起支点的作用。本题的杠杆可简化为下图所示。
由于人是双脚同时踮起,则每只脚需要承担250N的重力,由于AO=2BO,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见教材P80)
1.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的杠杆。在图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要剪断铁片,应该使用哪种剪刀?剪纸时应该使用哪种剪刀?修剪树枝时应使用哪种剪刀?为什么?
在题图中,从左至右第1把、第3把是省力杠杆,第2把是费力杠杆。要剪断较硬的物体,应使用刀把长、刀口较短的省力剪刀,即第1把剪刀;剪纸时,应使用刀把短,刀口长,费力但省距离的剪刀,即第2把剪刀;修剪树枝,既要省力,又要有很大的开阖度,应用从左至右第3把剪刀。
3.图为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ABC、OBD和OED,其中ABC是省力杠杆,OBD和OED是费力杠杆。
谢谢!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本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节,学习杠杆、滑轮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第3节,机械效率、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的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培养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最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斜面和轮轴.本节也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这个实验探究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学会安装滑轮,总结出两种滑轮的特点.
3.第3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杠杆、识别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②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通过组装滑轮组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③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
η<1,会正确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会滑轮组的好处;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及其应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滑轮组的组装和省力分析,测斜面和滑轮组、杠杆等机械效率的方法.
【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6课时:
第1节杠杆
2课时
第1课时
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
第2课时
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
第2节滑轮
1课时
第3节机械效率
2课时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第2课时探究机械效率
本章复习和总结
1课时
1.观察法: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通过生活经验以及具体事件的分析,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2.实验探究法:本章三节实验探究内容分别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第1节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课题
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结构.
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力臂的概念及画法,变形杠杆的分析.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3.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关于撬棒、开瓶器、跷跷板、镊子、剪刀等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工作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这些工具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回答:它们都是硬棒,这些硬棒在受力的时候,都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杠杆的概念.板书: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并探究杠杆.
进行新课
知识点1杠杆的认识在我们生活中用到杠杆的地方很多,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杠杆必须是根“硬棒”?(2)杠杆必须是“直棒”吗?
进行新课
生1:如果杠杆不“硬”,在力的作用下它将很容易发生形变,不能工作,因此杠杆必须是硬棒.生2:杠杆定义中的硬棒指的是“不易变形”的物体,所以杠杆不一定是直棒,其形状可异.教师总结: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还可以是某个机械组合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杠杆,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并进行讲解).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多媒体课件)1.杠杆的五要素:(如下图)(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2)动力: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2表示.2.力臂的作法: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作力臂的一般方法为:(1)找出支点并用O标出来;(2)通过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一般用虚线);(3)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用符号标出垂足;(4)用花括号或两端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写上相应的符号(l1或l2),即为该力的力臂.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如图甲所示,是一个Z形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解析:作力臂的步骤是: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有的在图中已经标出力的方向);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标上垂足;④标上反向箭头或用花括号括起来,并在其旁边写上l1或l2.答案:如图乙所示.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播放课件:使用杠杆搬动巨大石块的情景.请大家观看,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杠杆可以完成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杠杆可以省力.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但到底满足什么规律呢?好,下面我们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满足什么条件.
教师引入杠杆平衡的概念:板书: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杠杆平衡.教师请一位同学演示用不同的方式推门的效果:①在门把手附近用力推门;②
知识拓展:
支点一定在杠杆上,而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在门轴附近用力推门;③在同一位置沿不同的方向推门.并要求这位同学说出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推门时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越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2)讨论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4)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设计表格(供参考)师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测量力臂方便.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师
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呢?生:不能.师
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好,现在请同学们参照教材P77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
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师
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
l1=F2
l2教师总结: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所用的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即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例题2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果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C.仍保持平衡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解析:由题意知,杠杆重心应在O点左侧,设一个钩码自重为G,杠杆重力的力臂为lO,杠杆重力为GO,AO=OC=l,则有:2G×AO+GO×lO=3G×OC,即2GL+GOlO=3Gl,所以GOlO=Gl;两边再各加一个钩码后:左边=3G×AO+GOlO=3Gl+GOlO=3Gl+Gl=4Gl,右边=4G×OC=4Gl,因为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杠杆平衡.答案:C
教学板书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一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说它是杠杆.我们也了解了杠杆的特点、好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还能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材习题解答
动手动脑学物理(P80)2.在图12.1-6中分别画出钳子、自行车手闸这两个杠杆(图中深色部分)工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12.1-8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应为多大?2.解答:如图所示:解析:钳子是由两个杠杆组合而成,分析下面那个杠杆AOB,找出支点O,动力作用点A及阻力作用点B,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知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方向都是向上的,然后分别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同理可分析得出自行车手闸的示意图.4.解答:例题3如图所示,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数量足够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特别提醒: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为零.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且力臂大小可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测量非常方便.
教材习题解答
(1)实验前杠杆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处在
平衡状态,应将螺母B向
(选填“左”或“右”)调.(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请将表头栏目、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补充完整.解析:(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另外便于直接从杠杆的刻度尺上读取力臂.根据“右高右调,左高左调”的原则,杠杆右端高,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B向右调.因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四个因素,所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应有这四项内容,故①空处应填写“动力F1/N”,②空处应填写“阻力臂l2/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第2次实验中有4N×0.4m=8N×l2,则阻力臂l2=0.2m,第3次实验中有5N×l1=6N×0.25m,则动力臂l1=0.3m.答案:(1)水平右(2)①动力F1/N②阻力臂l2/m③0.2④0.3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
1.杠杆这节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这节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找支点和作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又涉及物理中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提炼方法步骤:一(支)点二力和方向,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垂线(段).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一课时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2.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与力臂的大小和力的大小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盲目猜想,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使学生合理的科学猜想,快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在分析数据时,教师既要放开主动权,又要参与引导,如提醒学生可以先把数据分开来考虑.把四个数据按物理量分成两组进行分析,接着把有特色的数据放在一起研究,最后把所有的数据统一起来,运用数学工具: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方法,讨论,寻找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这样不仅营造宽松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方法点拨: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①确定杠杆支点的位置;②分清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明确其大小和方向,并尽可能地作出力的示意图;③确定每个力的力臂;④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出关系式并分析求解.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