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攻关14
反应方程式型推断题(学生版)
1.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
2.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 .
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为 .C的用途是(只要写一种) .写出B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可能是镁、CuSO4溶液、NaOH溶液和Ba(NO3)2溶液,甲与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与丙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甲与丁混合有红色固体产生,请回答:
(1)丁是__________________,甲与丁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丁与CO2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和甲与丁反应的类型相同,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
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
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H在F
中烧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_______测定。
6.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十种物质。A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盐,G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H是煤气的主要成分,J是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碱。其物质之间有下列反应:
①A+B→C+D+E;②;③;④D+I→J。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下转化:①甲→乙+丙;
②乙→丙+丁;③丙+丁→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
(2)转化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丙,是因为_____
(4)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
8.有三种固体物质和五种溶液,固体是铁粉,铜粉,,溶液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它们中的几种物质在常温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1)溶液溶液固体甲溶液;
(2)固体乙溶液溶液;
(3)固体甲溶液溶液.
试推断溶液中,,,,及固体甲、乙、丙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有三种固体:铁粉、铜粉、Cu(OH)2。五种溶液:CuSO4,NaOH,FeSO4,,Na2SO4,稀硫酸。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A溶液+C溶液→固体甲+D溶液。
(2)固体乙+B溶液→E溶液+H2↑。
(3)固体甲+B溶液→C溶液+H2O。
试写出上述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小红和小蓝两同学玩“点灯”游戏,规则如下:小红选择一盏灯﹣﹣﹣红灯A,其余5盏灯内的物质若能与A反应,则也变为红灯。小蓝在未变红的灯内选择一盏灯﹣﹣﹣蓝灯B,B若能跟其它灯内物质反应,则与之反应的灯变为蓝灯,若最后蓝灯数量多,则小蓝胜出,若最后红灯数量多,则小红胜出。(灯内物质除Fe、CO外,其余均为溶液)
若A为HCl,点亮了3盏红灯,而小蓝选择了剩余灯中的1盏,并将两盏红灯转化为蓝灯,最后3:2取胜。
(1)小蓝同学选择的蓝灯B是_____,写出B将两盏红灯转化为蓝灯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如果小红开始选择的A是碳酸钠,小蓝想赢,则B为_____。
(3)从策略上讲,如果想赢,小红开始选择的灯A应该是_____。
11.①~⑤为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C的固体俗称“干冰”,L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2∶2,⑤为置换反应。
①
A+B→C
②
D→B+E?
③
C+L→F+D
④
M+K→C+G
⑤
G+H→E+N
⑴B、C、F、L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符合反应⑤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
1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有如下关系:甲+乙→丙+丁。
(1)若甲、丙是单质,丙是红色固体,乙、丁是化合物,在常温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为_____。
(2)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甲是红色固体,丙是水,则丁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14.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单质是一种
最理想的燃料,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
荷,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分解能得到氧气B.丙和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电子
C.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
D.丁的单质在乙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15.
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已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乙由B、C、D三种元素组成.请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甲物质化学式_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2)乙物质化学式_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16.制作电脑芯片的材料为高纯硅,工业上制造高纯硅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某些反应过程中的部分物质没有在图中标出):
(1)SiHCl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3)第①步至第④步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第
步。
(4)第④步反应,除生成纯硅以外,还有HCl生成。写出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攻关14
反应方程式型推断题(教师版)
1.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
【答案】CuO
HCl
CuCl2
Cu(OH)2
KCl
BaSO4
【解析】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型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本题的突破口在反应式(4),由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可知:F中含Ba,又F为“白色且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故F为BaSO4,之后又可推得E为KCl。另一个突破口在反应式(2),因为D为“蓝色沉淀”,故可推得D为Cu(OH)2;再结合E为KCl,可推得C为CuCl2。然后在(3)中可推得B为HCl,在(1)中可推得A为CuO。
2.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答案】HNO3,Ba(OH)2
,Ba(NO3)2
【解析】首先从实验现象(2)和已知条件可知D为Ba
SO4,从而可知C中含有Ba2+;其次由反应(3)的生成物AgCl又可推导出反应物E中含有Cl—,进而推断出E为BaCl2,C为Ba(NO3)2;其次由反应(2)推出A为HNO3;最后根据A为HNO3,C为Ba(NO3)2,已知条件和反应①的生成物可综合推出B为Ba(OH)2。再验证,可知以上推断结果完全符合题意。
点睛:不限制物质范围,给出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类题要以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为依据,上下联系,综合推理。灵活应用顺推法、逆推法和论证法快速解答。
3.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 .
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为 .C的用途是(只要写一种) .写出B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稀盐酸;=;HCl+NaOH═NaCl+H2O;
(2)Na2CO3;建筑材料(合理即可);CO2+Ca(OH)2=CaCO3↓+H2O;
【解析】(1)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可猜测C是食盐,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说明是一种酸,依据C可能是食盐,所以该酸可能是稀盐酸,此时B应该是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氯化钠,且符合A+B→C+D的形式,故猜测正确,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会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呈中性pH=7,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可知B是氢氧化钙,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说明D是一种碱,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C是碳酸钙,则A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符合A+B→C+D且与叙述情况相符,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合理即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稀盐酸;=;HCl+NaOH═NaCl+H2O;
(2)Na2CO3;建筑材料(合理即可);CO2+Ca(OH)2=CaCO3↓+H2O。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可能是镁、CuSO4溶液、NaOH溶液和Ba(NO3)2溶液,甲与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与丙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甲与丁混合有红色固体产生,请回答:
(1)丁是__________________,甲与丁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丁与CO2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和甲与丁反应的类型相同,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镁
置换反应
(2)Mg+CuSO4=MgSO4+Cu
(3)2Mg+CO2点燃C+2MgO
【解析】镁和CuSO4溶液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SO4=MgSO4+Cu,现象是溶液蓝色
变浅甚至变为无色,同时有红色的铜析出;CuSO4溶液和NaOH溶液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是蓝色变浅甚至变为无色,产生蓝色沉淀;CuSO4溶
液和Ba(NO3)2溶液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NO3)2=Cu(NO3)2+BaSO4↓,现象是蓝
色变浅甚至变为无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可以推断出甲是CuSO4溶液、乙是Ba(NO3)2溶
液、丙是NaOH溶液、丁是镁。
(1)丁是镁,甲与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CuSO4=MgSO4+Cu,属于置换反应。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NO3)2=Cu(NO3)2+BaSO4↓。
(3)丁与CO2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和甲与丁反应的类型相同,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2Mg+CO2点燃C+2MgO。
5.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
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
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H在F
中烧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_______测定。
【答案】(1)
C6H12O
C
(2)小苏打
NaHCO3+HCl=NaCl+CO2↑+H2O
复分解反应
(3)食品干燥剂
2CO+O2
点燃2CO2
(4)pH试纸
【解析】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应为小苏打,
胃酸中的酸主要
是盐酸,二者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
成葡萄糖和氧气,确定D和E是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F和
G是葡萄糖和氧气中的一种,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F是氧气,则G是葡萄糖,
E是二氧化碳;J能改良酸性土壤,应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氧化钙和水反应制取的,故
I为氧化钙,D为水.故
(1)G的化学式为C6H12O,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元素.
(2)A的俗称是小苏打;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I是氧化钙,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H是一氧化碳,F
是氧气,燃燃烧的化学程式2CO+O2
点燃2CO2
·
(4)酸碱度可用pH试纸测定.
6.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十种物质。A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盐,G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H是煤气的主要成分,J是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碱。其物质之间有下列反应:
①A+B→C+D+E;②;③;④D+I→J。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6H12O6
NaHCO3+HCl=NaCl+H2O+CO2↑
复分解
CaO+H2O=Ca(OH)2
【解析】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所以A是碳酸氢钠,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可见B是一种酸,C、D和E三种物质分别是盐、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故H是一氧化碳,H在F中燃烧生成E,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氧气;I和D反应生成J,J是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碱,所以J是氢氧化钙,
I是氧化钙,D是水;G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G和氧气在酶作用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G是葡萄糖,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G是葡萄糖,G的化学式为:C6H12O6。
(2)A是碳酸氢钠,若B是盐酸,则A和B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该反应过程中酸和盐互相交换成分,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根据分析,I是氧化钙,D是水,J是氢氧化钙,所以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下转化:①甲→乙+丙;
②乙→丙+丁;③丙+丁→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
(2)转化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丙,是因为_____
(4)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
【答案】H2O2
2H2O
通电2H2↑+O2↑
氧气能供给呼吸
分子的构成不同
【解析】
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且①甲→乙+丙;则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则丙是氧气;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且②水→氧气+丁,则水通电产生氧气和氢气,则丁是氢气;③丙+丁→乙,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
(1)甲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2)转化②水通电产生氧气和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
通电2H2↑+O2↑;
(3)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
(4)过氧化氢和水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或种类)不同;
8.有三种固体物质和五种溶液,固体是铁粉,铜粉,,溶液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它们中的几种物质在常温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1)溶液溶液固体甲溶液;
(2)固体乙溶液溶液;
(3)固体甲溶液溶液.
试推断溶液中,,,,及固体甲、乙、丙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铁粉
铜粉.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是反应(2).中生成物中有,断定固体乙为铁粉,溶液为溶液,溶液为溶液.再根据反应(3)断定固体甲是,溶液是溶液.再根据反应(1)断定溶液是溶液,溶液是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
故,,,,及固体甲、乙、丙的名称分别是:溶液
;溶液;溶液
;溶液
;溶液;;铁粉;铜粉。
9.现有三种固体:铁粉、铜粉、Cu(OH)2。五种溶液:CuSO4,NaOH,FeSO4,,Na2SO4,稀硫酸。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A溶液+C溶液→固体甲+D溶液。
(2)固体乙+B溶液→E溶液+H2↑。
(3)固体甲+B溶液→C溶液+H2O。
试写出上述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2)Fe+H2SO4=FeSO4+H2↑
。(3)
【解析】
由(1)知A,C应是CuSO4,NaOH,FeSO4中的两种,而CuSO4和NaOH反应生成的Cu(OH)2是三种固体之一,符合题意。甲是Cu(OH)2,D是Na2SO4。由(2)知乙是Fe,B是H2SO4,E是FeSO4。由(3)知C是CuSO4,进而知A是NaOH。
【详解】
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
(2)Fe+H2SO4=FeSO4+H2↑
。
(3)
10.小红和小蓝两同学玩“点灯”游戏,规则如下:小红选择一盏灯﹣﹣﹣红灯A,其余5盏灯内的物质若能与A反应,则也变为红灯。小蓝在未变红的灯内选择一盏灯﹣﹣﹣蓝灯B,B若能跟其它灯内物质反应,则与之反应的灯变为蓝灯,若最后蓝灯数量多,则小蓝胜出,若最后红灯数量多,则小红胜出。(灯内物质除Fe、CO外,其余均为溶液)
若A为HCl,点亮了3盏红灯,而小蓝选择了剩余灯中的1盏,并将两盏红灯转化为蓝灯,最后3:2取胜。
(1)小蓝同学选择的蓝灯B是_____,写出B将两盏红灯转化为蓝灯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如果小红开始选择的A是碳酸钠,小蓝想赢,则B为_____。
(3)从策略上讲,如果想赢,小红开始选择的灯A应该是_____。
【答案】CaCl2
CaC12+2AgNO3=Ca(NO3
)2+2AgCl↓
CaCl2+Na2
CO3=CaCO3↓+2NaCl
Fe
AgNO3
【解析】(1)由于小红选择盐酸作为红灯,所以碳酸钠、铁和硝酸银都转化为红灯,而剩余的灯只有氯化钙和一氧化碳,所以小蓝同学选择的蓝灯B是
CaCl2,而不是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氯化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果小红开始选择的A是碳酸钠,则红灯有氯化钙、盐酸和硝酸银,则不变红有一氧化碳和铁,小蓝想赢,则B为
Fe,会导致盐酸和硝酸银变成蓝色,所以有铁、盐酸以及硝酸银三个蓝灯,而红灯只有碳酸钠、氯化钙,所以是小蓝赢。
(3)从策略上讲,如果想赢,那就要尽可能剩余物质不能和自己选择的物质反应,所以小红开始选择的灯A应该是
AgNO3,这样剩余的只有一氧化碳,且一氧化碳和其他物质不反应,小蓝只能选择一氧化碳,且一氧化碳也不能使其他变蓝。
11.①~⑤为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C的固体俗称“干冰”,L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2∶2,⑤为置换反应。
①
A+B→C
②
D→B+E?
③
C+L→F+D
④
M+K→C+G
⑤
G+H→E+N
⑴B、C、F、L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符合反应⑤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CO2
CaCO3
Ca(OH)2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解析】由于C的固体俗称是“干冰”,C为二氧化碳;L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2∶2,C+L→F+D,可以推断L为氢氧化钙,所以F和D中一种为碳酸钙,另一种为水;由①A+B→C可得,A和B中一种为碳,一种为氧气,又由②D→B+E和③C+L→F+D可知D为水,B为氧气,E为氢气,A为碳,F为碳酸钙,D为水;由⑤为置换反应和G+H→E+N,所以可推断G和H中一种是活泼金属,一种是酸(稀硫酸或盐酸);④是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G是活泼金属,在初中常见的就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
【详解】
⑴根据分析,B、C、F、L的化学式分别为:O2、CO2、CaCO3、Ca(OH)2。
⑵④是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G是活泼金属,在初中常见的就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因此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⑶因为⑤为置换反应,根据分析G是活泼金属,E为氢气,则符合反应⑤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12.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
【答案】CuO;H2SO4;CuSO4;Cu(OH)2;K2SO4
【解析】因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F是BaSO4,所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由(4)可以推断出E为K2SO4;再由(2)中的蓝色沉淀D为Cu(OH)2进一步推断C为CuSO4;再由(3)中的转化关系B+Cu(OH)2→CuSO4+H2O
可知B为H2SO4;最后由(1)中的转化关系A+H2SO4→CuSO4+H2O
可推断出A为CuO,将结果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有如下关系:甲+乙→丙+丁。
(1)若甲、丙是单质,丙是红色固体,乙、丁是化合物,在常温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为_____。
(2)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甲是红色固体,丙是水,则丁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2)盐
Fe2O3+6HCl=3H2O+2FeCl3或Fe2O3+3H2SO4=3H2O+Fe2(SO4)3
【解析】(1)若甲、丙是单质,丙是红色固体,则丙是铜单质,乙、丁是化合物,且甲+乙→丙+丁在常温下反应,则该反应为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和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如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2)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甲是红色固体,则甲是氧化铁,丙是水,则甲+乙→丙+丁,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水和氯化铁(或硫酸铁),则丁属于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3H2O+2FeCl3或Fe2O3+3H2SO4=3H2O+Fe2(SO4)3
14.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单质是一种
最理想的燃料,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
荷,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分解能得到氧气B.丙和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电子
C.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
D.丁的单质在乙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答案】B
【解析】根据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判断甲为氢气,根据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判断乙为氧原子,根据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判断丙为钠离子,根据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判断丁为硫元素。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为水或双氧水分解都能得到氧气;丙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NaOH;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B。
15.
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已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乙由B、C、D三种元素组成.请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甲物质化学式_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2)乙物质化学式_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答案】(1)Ca(OH)2
74(2)CaCO3
100
【解析】已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可确定A
元素是氢元素;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可确定B元素是碳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确定C元素是氧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可确定D元素是钙元素;(1)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则甲是由H、O、Ca三种元素组成,可知甲是氢氧化钙,化学式是Ca(OH)2,相对分子质量为:40+16×2+1×2=74;(2)乙由B、C、D三种元素,则乙是由C、O、Ca三种元素组成,可知乙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
16.制作电脑芯片的材料为高纯硅,工业上制造高纯硅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某些反应过程中的部分物质没有在图中标出):
(1)SiHCl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3)第①步至第④步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第
步。
(4)第④步反应,除生成纯硅以外,还有HCl生成。写出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2
(2)
14
(3)③
(4)SiHCl3+H2=
Si↓+3HCl
【解析】(1)氢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而氯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可计算出Si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为2+8+4=14。
(3)蒸馏属于物理变化。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SiHCl3+H2=
Si↓+3HC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