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几时半》说课
《几时、几时半》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一)”第二教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有关时间的知识,认识几时、几时半是为以后二年级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作准备。
教材分析
几时、几时半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时间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本节课重点是认识几时、几时半,将钟面的初步认识与几时、几时半进行整合。时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练习来帮助学生学习。而教材通过“小胖的一天”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看钟表,会正确认读整时、半时,尝试建立时间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时、分”奠定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爱说、爱动、爱表现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结合他们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而认识钟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钟表已有所接触,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孩子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对钟表是熟悉的,但认识模糊,没有建立正确而又清晰的表象。因此,课一开始先复习钟面,从分针、时针开始引入课题。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会看钟面说出几时和几时半。?
2.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健康理念。?
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时半,初步体会时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容易分散注意力。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驾驭课堂,在设计时,我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学习法等进行教学。为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新知。
五、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_??????_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之上。为此,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学习。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引入部分有2个目的:第一通过复习钟面的有关知识,初步感知时间,从而引出课题——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第二,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时针和分针,为后面学习几时、几时半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认识几时和几时半,发现几时和几时半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钟面,先正确读出几时,再接着出示整时的3个钟面,引导学生找出几时钟面共有的特征:分针都指向12,再引导学生观察时针,时针都指向一个数,如6时,时针指向6,从而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接着设置了一道模仿练习,让学生试一试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其次,继续情境创设让学生认识几时半,与认识几时的流程相同,通过让学生观察3个钟面自己总结出几时半中面的特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几时、几时半,通过反复感知,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及时巩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及时巩固是必要的。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通过三个小练习——连一连、写一写、拨钟来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几时、几时半的判断能力,从而不断巩固对于新授知识的应用。
第四环节:总结拓展。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知识,以此加深对于几时、几时半的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时间就是生命,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