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3.
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A.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
陈云在一届人大上发言时说:“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所说的这种和平方法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建立生产合作社
C.制定一五计划
D.实行赎买政策
5.
“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此种情况出现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
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依法治国的方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8.
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9.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0.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11.
看如图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和“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是新中国成立的保证
B.西藏和平解放是新中国成立的政治前提
C.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12.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让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莫言小说《蛙》描写道:“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
C.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
非选择题(共48题)
14.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形态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济
71.8%
7.1%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
材料三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一文指出:“以钢为纲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并指出实现该变化的途径和影响。(6分)
(3)材料三指出“大跃进”运动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分)
15.
(16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参加的一场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3分)
(3)
反映材料三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哪一运动?这一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3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4分)
16.
(16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4分)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6分)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C
3.
A
4.
D
5.D
6.
C
7.
C
8.B
9.B
10.A
11.D
12.B
13.
C
二.
非选择题
14.
(1)
“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发展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认清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15.
(1)盛典:开国大典。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和平,卫祖国)。
结果: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
运动:土地改革。摧毁的制度:封建土地制度。
(4)主题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6.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说明了“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