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02 19:3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凸显,“港独”、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类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特制定此法律。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课
课程标准:
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12课)
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13、14课)
1、复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概况和意义;
2、知道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3、复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深远影响;
4、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5、记住香港、澳门及回归的时间和意义;
6、知道台湾问题的由来,掌握对台基本方针,知道“九二共识”;
7、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分析台湾回归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时间坐标轴
20世纪80年代初
1987
1990
1979
1947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马祖、金门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1984年12月
中英签署
联合声明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台湾成立海基会
1991
大陆成立海协会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汪辜
会谈
1993
1992
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1995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7
香港回归
1999
澳门回归
20世纪末
决定实施
西部大开发,
兴边富民行动
2005年
连战访问大陆
2006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08年
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
”习马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一、含义
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
二、法律依据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下来。
三、意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堂检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下来是在(
)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
A
3.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独立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④民族区域自治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地方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原则
D.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C
D
各民族共同繁荣
一、措施
社会改造:
经济援助:
文化保护:
政策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投入技术、资金、物资等,加强经济建设;②各民族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①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③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①20世纪末,开展西部大开发;②20世纪末,开展兴边富民活动。
1.西藏解放60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用已达200多亿元,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的投入。国家这样做是为了(
)
A.加强民族团结
B.促进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截至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总值比成立之初增长了642倍;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增加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这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堂检测
C
B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1959年,西藏实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使西藏摆脱农奴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5)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6)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
一国两制
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社会主义制度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前提和基础
港澳台
资本主义制度
不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的统一。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实行
保留
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但并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不享有外交权和国防权。
“一国两制”构想
提出:
目的: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
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有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018·四川内江中考)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主要是考虑了(
)
①港澳台的现状
②港澳台的历史
③港澳与内地、台湾与大陆的差异
④对他国经验的借鉴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C
B
D
新界
香港岛
九龙
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一区
1898年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
香港问题的由来
实质:主权问题(历史遗留问题)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氹(
dàng
)仔岛和路环岛。
实质:主权问题(历史遗留问题)
澳门问题的由来
港澳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启示:
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3、领导人收回港澳的坚定决心
4、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5、港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6、港澳同胞渴望统一
根本原因
1.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国、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有经济地位不变
D.
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2.港澳回归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洗刷了百年国耻
B.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
C.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3.“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D
C
D
(1)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2)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结论: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由来
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张武力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③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对台方针。
主题
具体内容









时间
历史事件
内容和意义
1979年
大陆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并倡议两岸进行“三通”
海峡两岸局势走向缓和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1987年
两岸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基金)
1990年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协会)
1992年
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两岸交往的基础和关键
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
1993年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5年
2005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
两岸实现“三通
”(通邮、通航、通商)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见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马会”)
2015年11月
两岸关系的发展
台湾回归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
(2)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分子。
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海峡现状:海峡两岸交往密切频繁;(2)人心所向: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3)政策保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提供制度性保障;(4)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5)根本保证: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6)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提供了法律依据;(8)国际认可:“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承认。
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
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不包括(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提出“一国两制”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密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D
C
1.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这有力地推动了祖国的统一事业。请完成以下探究题。
材料一: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材料一提及的是我国的哪一伟大构想?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这一构想最早在解决哪些问题时得到实践?这些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本质不同?
材料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谁掳去了“妈港”?而“妈港”又是什么时候回归了“母亲”怀抱的?
(3)请你结合所学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有何国内和国际意义。
构想:一国两制;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践:香港、澳门问题;
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而港澳问题是主权外交问题。
1999年12月20日。
葡萄牙;
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条件。
国际意义: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项目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点
目的不同
地区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
权限不同
相同点
单元思维拓展
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何异同?
为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地
社会主义制度
不享有自治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权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台湾
资本主义制度
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不享有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力。
都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性质;都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利于国家稳定;都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都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1.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B
单元总结
(1)本是同根,赤子情深。
(2)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人。
(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4)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
课后作业
(1)积极拥护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
(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4)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反对台独。
2.作为中学生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有何联系?
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