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乐府曲名,多写边塞风光及军旅生活。凉州,今甘肃武威。
②
孤城:孤零零的城,指玉门关。
万仞:形容山很高。仞,古代长度单位。
③
羌笛:羌族管乐器。
④
度:经过。
字词解释
奔流而来的黄河,就像从白云间流出来,一座孤零零的城池伫立在万仞高山之中。何必用羌笛来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一带啊。
译文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诗意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jiàng)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为人豪放,善于写诗,诗作多被当时的乐工制曲歌唱。
作者简介
度:A?程度;B
限度;
C
章程、行为准则;
D
人的气质或姿态;E
越过;
1.春风不度玉门关。(
E
)
2.他很有绅士风度。(
D
)
3.班主任的工作非常复杂、琐细,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
教育智慧。(
A
)
选词填空。
旗亭画壁说的是(王之涣)(高适)(王昌龄)之间的一次饮酒听梨园伶人唱曲吟诗的故事。王之涣的凉州词最为推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