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拧螺丝》教案
教材分析:
《拧螺丝》一课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中的第三课内容,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让学生应用到生活中的一课,学好这一课是学生走进生活、提高生活能力的基础。所以本科起到了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但却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实践操作的课程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的求知欲,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但由于年龄小课堂不容易掌控,需要老师多方法多手段控制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学习,重视语言表达的完整和规范性培养。从而使学生从小培养一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螺丝并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工具。
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能够动手完成拧螺丝的任务。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拧螺丝方法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快速安全地拧螺丝的方法
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拧螺丝方法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螺丝、工具、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一辆拼装小车激起孩子的兴趣
2、出示组装小车零件的幻灯片提问组装小车需要螺丝引出本课课题,《拧螺丝》板书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观察螺丝(出示幻灯片)
1、寻找教室中的螺丝
2、出示生活中常用的四种螺丝,一字螺丝、十字螺丝、内六角螺丝、六角螺丝。让学生寻找四种螺丝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观察螺丝头的不同。首先要求每人观察一种螺丝再在小组内说一说螺丝的不同(提醒交流过程中要轻声细语)最后要求学生把观察的螺丝画下来在下面并贴在下面的小组活动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找螺丝、看螺丝、说螺丝、画螺丝逐级加深对螺丝的认识和学习特别是画螺丝让学生一级一级有层次的认识这些螺丝。
活动二:选择合适的工具
1、回忆《身边的工具》一课中学习的工具,从工具盒里拿出各种工具一起认识并简单说一下怎样使用。
2、小组讨论这些工具中哪些是可以用来拧螺丝的?
3、为刚刚观察的螺丝找一下合适的工具(提醒大家,这些工具都是金属做成的,并且有尖和角,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受伤,所以请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不要随意挥动,要轻拿轻放。)
4、游戏挑战,每人以工具的身份找到螺丝做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通过游戏学生更熟练掌握选择工具,这个游戏能让学生有高度的参与性和激起孩子的兴趣,而且比较容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比如内六角螺丝和六角螺丝学生就很容易选择错误。
活动三:拧螺丝
1、请同学们把你观察的那个螺丝固定到木板上。
2、思考拧螺丝的过程和方法(操作的同时教师指导,在组装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有没有解决,如果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如果没有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
3、总结拧螺丝的方法:握住、插紧、拧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拧到木板上,很好锻炼和检验学生拧螺丝的能力,在此也看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有的还需要锻炼,通过此活动也让学生有了小组合作的意识,为后面组装小车奠定基础。
学生操作实验。(操作的同时教师指导,在组装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有没有解决,如果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如果没有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
活动四:组装小车
小组合作组装小车。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拧螺丝的能力,在组装过程中注重小组内的合作与思考。
展示小组的成果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螺丝和各种工具,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修理物品。学习了拧螺丝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小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做一个小小维修工,和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检查家里是否有物品的螺丝松动或掉落的现象,并把它们维修好,最后老师提醒你,安全第一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螺丝、选择合适工具、拧螺丝三个环节逐步学习了拧螺丝的方法和步骤。导入通过拼装玩具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教学中使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认识螺丝,同时利用游戏的方式既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检验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拧螺丝的方法中,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真实的将螺丝拧到木板上,让学生提高操作的能力。
二、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1、在选择合适的工具过程中应该渗透一下工具的使用,在后面拧螺丝过程中学生使用活动扳手时不会用。2、在拧木板上拧螺丝过程中如果能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可能孩子会有更多的收获,在后面回答问题时学生有更多的准备,也许会有更好的课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