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一、课堂亮点:
本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手段,以视频形式导入,视频内容的呈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有效地带动学生一起走进课堂。
本堂课以及近代历史人物心路历程的转变来看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转变,角度独特,授课中由浅入深,层层剖析,比较贴合学生水平
以史料创造历史情境,注重运用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理解本堂课的重难点问题。
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良好
二、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讨论的环节没来的及展示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欠精炼,稍显拖沓
三、改进策略:
第一:需要关注每一环节的设计,使得每一次讨论都有效。
第二:上课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
第三:应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概念推导的过程,让学生不单单是掌握一个答案,理解的更多的应该是历史事件发生的连续性,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第四:课程设计环节严格把控时间,做好宏观调节,完善的将每一环节呈现出来以达到自己所设想的效果。
第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看专业书籍,提升专业素养。
第六:练习板书书写,合理安排板书分布;
第七:规范自己的语言,在上课过程中,语言具有感染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授课环节要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严谨的分析,充分发挥历史解释的作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史料,得出近代中国人的思想发生的『初变以说利“”在近代会的动
2学生结合材料,概括林则徐、魏源等的主张,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重要性。
3、学生根据史料,掌握中体西用思想的内通,认识到中体西用思想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
4、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实践和史料,正确理解中体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代如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思想领域更是翻汇倒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来领略思想领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课讲授:
鸦片战争前——愚昧无知
“贵华夏,贱夷狄”
在坚船利炮中惊醒——开眼看世界(第一次鸦片战争)
1、觉醒的林则徐一一“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主要贡献: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魏源一一“放限世界先行者”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編撰《海国图志》的的、内容及地位
(1)目的:“制夷”即抵抗外国的侵略,狂护清朝统治
(2)内容
①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
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影响: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但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性
教师过度:同学们都知道“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在于仅认识到西方军非技术的先进性,没有真正付诸实践。对于此著名学者蒋廷黻先生曾十分痛惜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车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直到场运动-治务运动的到来。有请本节课的第三位历史人物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李鸿章。
在内忧外患中渐醒——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
1、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3、结果与评价: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在民族危亡中觉醒——维新思想(甲午中日战争)
(一)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的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70至80年代,它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与洋务思潮主流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相比,早期维新思想家的眼界较为开阔,认识也有所深化。在甲午战前,他们的思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思、郑观应等。这些人大部分早年都接受过封建正统教育,涉足科场,有的还获得过相应的功名,并取得一官半职。
(二)康梁维新思想
康有为:
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浙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倩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③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限区”、“火山大喷火”。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回国主编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1927年,病死于青岛。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变法运动
(1)时间:1898年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与愨禧太后意见不合,而企图借变法,现固与强化自己的地位与权力。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漲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四、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前——愚昧无知
二、在坚船利炮中惊醒——开眼看世界
三、在内忧外患中渐醒——中体西用
四、在民族危亡中觉醒——维新思想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