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怎么写事(一)
一、场景事件
先来看一个<武松打虎>的视频。
可以放给孩子看,《水浒传》的个别片段,整部电视和整部书,我不推荐。文字、情节、思想境界,文化口味,都不宜。
我们看到,视频里,武松打虎其实只有一分多钟,但是大家都觉得好看,导演是怎么拍出来的呢?看看施耐庵是怎么用文字来表达这个视频的。
把文章里老虎的动作和武松的动作,用简洁的词语,对应着摘录下来。(这里我先做好了,最好让孩子自己找,注意体会下面加黑的表示动作的核心字词;“虎攻松守”那三个过程的总结,是给孩子们讲时,为了让记得更清楚条理些,引导大家是不是把打虎过程分分阶段,于是一起讨论出来的,不是我原来就想好的,孩子们很有创意。)
老
虎
武
松
扑地一声响,跳出
青石上翻将下来,拿梢棒,闪在青石边
爪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撺将下来
一惊,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前爪搭在地下,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一躲,躲在一边
吼一声,虎尾倒竖,一剪
又闪在一边
再吼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轮起稍棒,一棒
咆哮,翻身一扑,扑将来
退了十步远
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丢棒,揪住大虫顶花皮,一按按将下来
急要挣紥,早没了气力
尽气力纳定,乱踢
咆哮起来,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
按大虫嘴下黄泥坑
,左手揪顶花皮,右手提拳打
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动旦不得
手脚都酥软了,动旦不得
看完施耐庵的文字之后,我们再看几遍视频,把文字和视频里的动作对应起来看,体会每个动作的准确性和妙处。记住这些动词,以后有许多用得到的地方。然后说说施耐庵的文字好在哪里?写在下面
1、
2、
3、
(给孩子讲时,还引导孩子们体会,胜利的动作不用太多,你看武松动作多简单,闪躲揪踢打,老虎动作这么复杂,花拳绣腿,这个和写书法一样的,无招胜有招。做人也是这样的。)
航妈认为,施耐庵帮了导演大忙,导演根本就不用想电视怎么拍,照他写的拍就可以了。看他文字,和看电视也差不多的。所以,这就告诉我们,要把一个场景写好,最重要的是:要有画面感。
什么叫有画面感?一个场景,就好比是一幕话剧,就是人家看到你的文字,脑子里就有几个人在演,有声有色有动作有表情。有画面感,是写过程场景的秘诀。这个可以用在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写你给妈妈倒一杯水,写老师在灯下批作业,写马路上人来人往发生了一起车祸,写陌生人帮助摔倒的老人上医院…都可以用到。
很多小学生作文,就是场景+立意,写好场景,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功之一。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场景描写有画面感呢?
第一,平时要注意多观察,不同场景里,相同的人的语言动作,都会发生变化;相同场景里,不同的人的语言动作表情也都会不同。所以,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平时要仔细观察,多想想怎么准确表达。
第二,特别要注意动词的用法。
有的同学,只会写“小明从家里拿了一盆花到学校里”这样平淡的句子,这个就不行,导演拍片的时候,不知道应该让演员怎么“拿到学校”。如果改成
“上课铃响了,小明捧着一盆花出现在教室门口。”
“小明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盆花走进校门。”
“小明拎着一个塑料袋,冲冲跑进教室,塑料袋沉甸甸的,撞在我脚上,生疼生疼。”
这些表达,因为换了一个动词,就生动多了。导演就很容易拍片子了。
再比如,写一个松果变小了,原来两个着拳头这么大,现在变成一拳头这么大。有的同学写“变成了一个拳头这么大小”,这就不够明确具体,人家还可能以为,是胀成这么大的呢,如果改为“缩成一个拳头这么大小”、“团成一个拳头那么大小”,文字就有动感了,表达也精确。
第三,学会用象声词和叠词。
在小学作文里,象声词和标点的作用,都非常大。有时候我们描述一个场景时,用一个象声词,就能立刻把场景烘托得真实可信,比如,
“沙沙地下起了小雨”
“隆轰轰。。。”临放学时,忽然响起了一个炸雷。
“咳!咳!咳咳!”我又听见了王老师的咳嗽声。
这些表达,都能够让场景变得有画面感起来,后面我们还会讲到,一样的声音,在不同场景里,因为主人公感情的不同,可能表达出来的声音都会不一样呢!
第四,表达注意顺序。
这个非常重要,在描写静物的时候,一般知道先近后远,或者先远后近,或者先全面先局部,老师上课都讲过吧,按照一个顺序就可以。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知道,要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来写,那么,在写一个场景时呢?注意,要学会用主人公的视角。比如武松打虎里,基本上用的是武松的视角,武松看到什么,做了什么,感觉什么。有时候,用作者的角度,描写一下心情。
小学生作文里,一般都用“我”,那就用你的视角写吧,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再感觉到什么;如果材料作文,那就要把视线切换到主人公,把你自己当成那个主人公。
现在,观察一下今天家里吃晚饭的情况,来写写你家吃晚饭的一个场景,注意动作和语言:
妈妈在厨房里,喊了一声,“吃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