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27 21: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民勤县东坝中学 连世斌
一、教材地位
《我的叔叔于勒》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悲悯人生”,都是讲一些不幸的可怜人的故事。通过阅读,让学生从他们的身上得到启示,反思各种社会形态下酿成各种人生悲剧的原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就本文的单元位置来讲,它属于“精读课文”“比较探究”“鉴赏评论”三大板块中的一篇比较探究的课文。在学习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课文的基础上,达到“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一般方法以及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这一目的。就本文的内容、形式讲,它属于一篇名家小说,是世界三大小说大师之一的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文章人物描写语言细腻生动,构思精巧,有许多值得挖掘、借鉴之处。作为小说文体,不外乎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去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从而启发读者的思考。鉴于以上教材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别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依据上述教材特点,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做出了以下教学设计:
营造氛围,名言导入。
1、课前播放《流浪歌》,营造氛围。悲凉的氛围,预示当时社会那种冷漠的人情。
2、名言导入。由莎士比亚的一段话导入新课。从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过渡到对亲情的考验,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阅读探究的欲望。
(二)复习铺垫,明确目标。
1、复习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既是考查复习,也是新课铺垫。因为接下来的环节,将从侧面人物于勒的主要经历入手,深入学习课文。
2、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研读课文,直奔主题。
通过1、菲利普夫妇是如何评价于勒的?2、他们先后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态度,请用一个字概括。3、请对本文情节做出分析。4、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评价、称呼、态度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屡次改变?
这几个问题,引导学习一步步去体会文章所反映的主题。其实,当到了第四步的时候,学生头脑中的的概念已经得到强化,可以说这时候便是水道渠成,呼之欲出了。那就是:一个“钱”字。课件当中,一个古代硬币的图案和一幅对联则再次强化了学生的认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介绍名人谈金钱的论断,深化主题。
接下来过渡到局部探究,赏析品味:同样的现象与道理,思想家、哲学家概括得精炼而深刻,那么作为小说家莫泊桑是如何具体生动地为我们展示出来的呢?让我们精读课文,赏析品味。我们说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题,虽属难点,但并非重点。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应该是通过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感受结母语的巨大魅力,学习语言运用的方法。因此,接下来的这一环节才是本节课的重心。
(四)局部探究,赏析品味。
小说文体篇幅长,内容丰富,全面展开,费时费力;所以只能通过局部探究,窥一斑而见全豹。选定两个典型的精彩片断。
第一步,先由教师范读第一个精彩片断,请学习思考:文章在刻画菲利普夫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并说一说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然后,汇报交流,引导理解。
第二步,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个精彩片断,同法进行分析。并试着分析人物性格。但这时候学生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就设计了第三步。
第三步,通过文中典型句段的分析,全面概括出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第四步,进行方法小结与传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第一步是思想教育。
先由第一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了菲利普夫妇的这种性格呢?将前后的内容结合起来,将人物与环境与主题联系起来。使这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然后通过第二个问题: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人与人的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好吗?以及第三个问题,我们身边人与人之间也是这种纯粹的金钱关系吗?对学习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由病态的亲情关系过渡到和谐的人际关系;由金钱的巨大魅力过渡到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这就自然进入第二步:仿句练习。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__珠宝_ __,但买不到__美丽___;
钱可以买到__纸笔____,但买不到_ 知识 _;
钱可以买到__药品____,但买不到__健康 __。
由范例到提示再到发散。既提高了学生的仿句措辞能力,又从学生心灵深处矫正了文中这种错误的金钱观。
最后布置作业:写一篇想象作文。
创设情境,给学习提供学以致用的练笔机会。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合作探究法和朗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校教师在极力实践的两大学习方式。从复杂的课文内容中,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习带着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在协作中探求问题的答案。
读是阅读教学的本,读是学习语文最直接也是最实用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让学生去领悟人物的心理,情感,去体会人物的性格,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先由教师范读,提供一个基调,一种方法,学生自然跃跃欲试,然后分角色读,表演读,挑战读,通过入境地入情地读,文字背后的内涵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四、教后反思
最后需要说明的两点是:1、为了使课堂教学内容集中,也鉴于教学内容的纷杂,不能求全,所以本课时并没有涉及比较探究这一块。打算在单元复习的时候,与本单元其他课文进行综合比较,同中求异。2、还有一些锁碎的问题,比如环境描写、主人公的判定依据等内容只能留在课后习题当中解决。
自认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是:对学生与思考与发言积极性的的调动还是不够,来自学生的自我感悟和体会仍然很少,最后教师不得不自己说。
其他不到之处,还请各位领导与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