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是什么?
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大河文明
文化是什么?文明是什么?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周易·贲·彖》
(观察天道自然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把握人伦秩序,以明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推及天下。)
文明可以分为或可称为文化意义的文明和社会意义的文明两个方面。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文明是文化发展的高度阶段,一般包括:1)文字的使用;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精神世界的丰富……
新石器时代的石镰
浙江河姆渡文化骨耜
裴李岗文化的石墨盘
陕西半坡遗址的陶罐和粟粒
大汶口猪形罐
河姆渡陶猪
观察下列两组图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生产工具
形状
用途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用于采集狩猎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农耕生活
为什么要改进工具呢?
农业革命
?
采集者
生产者
依赖、适应自然
利用、改造自然
新石器时代,约发生于10000年前,可能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新石器前期的文化遗址——距今7000年
从姜寨遗址(黄河中游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复原图中可以了解远古社会的哪些信息?
原始农耕产生后的有什么意义?
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哪些重大影响与影响?
意义:
①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②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③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
影响:
①大河文明,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②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如重视天文历法,祭祀天地,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
新石器后期的文化遗址——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良渚文化的古城遗址.
玉
琮
玉琮是专用的祭天礼器。用琮的人是可以与天沟通的人。玉琮多置于死者腰腹部。
琮显示神权,钺显示军权。
钺
墓中随葬玉琮和玉钺,说明他已经集军权和神权于一身的古国首领。
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已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和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的出现
贫富分化
氏族
贵族
下层
平民
早期贵族
早期奴隶
阶级产生
男女合葬
有随葬品
一夫一妻制
有原始的宗教信仰
随葬品有差异
生产力提高
有贫富差距
阶级分化
有剩余产品
氏族社会解体
国家产生
浅层信息
深层信息
提取历史信息
燧人氏:
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
伏羲氏:
养牺牲以供庖厨
神农氏: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