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第15页练习二第2,4,5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口算、估算、实际操作等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一、复习引入
1.笔算下列各题。
25+42= 36+21= 24+35=
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1)班和二(3)班去参观博物馆,记录两个班参加活动人数为二(1)班35人,二(3)班37人。(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师:你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一步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3.学生说出算式。
35+37 37+35
师:不进位加法,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进位加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进位加)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学具和已有学习经验,探究“35+37”的算法。
(1)尝试计算。
分组讨论,可以利用身边学具或者画出、写出思考过程。(为学生提供小棒、计数器、以10为单位的条形卡片和零散的卡片等学具。)
(2)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①口算计算方法:先算30+30=60,再算5+7=12,最后算60+12=72。或者先算35+30=65,再算65+7=72。
②利用小棒计算:先摆出3捆和5根,再摆出3捆和7根。把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把12根里的10根捆起来又成1捆,3捆加3捆再加1捆是7捆。7捆就是70根,70根和2根相加是72根。
③利用计数器计算:先拨出35,再拨37。5加7是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再添1个珠子,十位上有3加3加1是7个珠子,就是30+30+10=70,个位上是2个珠子,合起来是72。
④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3 5
+ 31 7
7 2
提示: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从哪一位加起?个位相加的得数应该怎么写呢?课件演示竖式计算过程,并强调“进1”的写法。
2.总结。
讨论:你们能说说怎样计算进位加法吗?
生: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提升
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五、作业设计
1.课堂设计。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5题,改正竖式中的错误。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
2.课后作业。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六、教学板书
进位加
35+37=72 计算方法:
3 5
+ 31 7
7 2
【教后反思】
在探究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算法,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竖式的写法算法,既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从列竖式对位、计算顺序和进位等方面加以总结,强化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与总结,淡化了对计算法则运算规定的文字表述,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方法形成过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