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页的例2、例3及第72页练习十六第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69页例2,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提出问题: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左面,右面,正面或后面看又是什么形状呢?引出课题并板书。
(课题:观察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
(1)学生五个一组分别坐在要观察的立体图形的不同位置。
(2)小组学生边观察边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长方体,边观察边交流:
从正面看,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左面看,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后面看,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右面看,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下面看呢?
(3)反馈汇报。
(4)换成正方体、圆柱和球体,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5)小结: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图形。
2.活动二:根据看到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
(1)教师:小芳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2)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结:可以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巩固提升
1.连一连,教材第72页练习十六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2.互动游戏:我说你来猜。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冰箱、文具盒等等。回想一下,当你从正面看到这些物体时是什么样子的?后面呢?左面呢?右面呢?
学生随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
师:谁来说一个。
指名汇报,如我从正面看到电冰箱的样子是长方形的等。
师:这样,我们做一个互动猜一猜的游戏。
(1)找同学说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其他同学猜猜他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2)找同学说从什么位置看的什么物体,其他同学猜猜他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学生互动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自己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各方面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观察较抽象的几何体,因此,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亲自观察,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观察物体(一)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第70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一、情境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玩具熊猫,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2.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熊猫形状。
师:我们来进行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熊猫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地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画,并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为什么熊猫有这么多的不同的形状。
描述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正面、上面、侧面”等方位词来描述。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的形状也有可能不同。
4.请学生交换座位,再观察,说说自己在新的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子上面,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三、拓展应用
1.找一找。
师:这节课我们都在观察玩具熊猫,看这四位小朋友他们在观察小熊猫(出示教材第68页例1的图),他们观察的位置一样吗?
师:你知道小亮、小明、小红和小芳分别是在小熊猫的哪个位置看到的哪幅图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完成,其他学生在教材上作答。
师:他们都在观察小熊猫,怎么观察到的小熊猫的形状不一样啊?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2.完成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
师:你能判断谁在卡车的哪个位置看到了卡车的哪一面吗?
学生在教材上连一连,集体订正。
3.说一说。
出示练习十六第1题。
师:仔细观察,四只小动物分别在大象的什么位置拍摄?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订正。
4.连一连。
出示练习十六第3题,指名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利用最后几分钟的时间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根细细的绳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师:同学们,同样是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地描述物体。
五、作业设计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六、教学板书
观察物体(1)
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教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用学生熟悉的玩具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初步体会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进而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课。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观察,充分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