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搭配(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的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叫做“数学广角”的地方去游玩,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游戏等着我们呢,你们想迎接挑战吗?
但是去数学广角需要买门票,儿童票5角钱一张,请大家将准备好的人民币拿出来。如果你能用这些人民币说出一种5角钱的付钱方法,就可免费到数学广角去玩。(多媒体课件出示1角、2角、5角三种面值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搭配(2)]
二、探究新知
(一)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师:谁来说一说,用5角钱买拼音本都用到了哪几种人民币的面值?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拿的是1张5角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角,1枚1角硬币。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角,3枚1角硬币。
生4:还可以这样拿,5枚1角的硬币。
(学生依据展示的成果进行相互评价交流,教师点拨。)
(二)自主尝试学习例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付钱的方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来了免费游玩数学广角的门票。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数字宫,请你们先做个数字游戏!)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自主尝试。
师:请你们拿出准备的这3个数的数字卡,按照要求先独立思考摆一摆,想想得数有几种可能,再与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信息。)
2.展示交流。
师:请这位同学(教师根据巡视了解的信息指名)上前展示你的成果,下面的同学请认真现察他是怎样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求和的。
(1)展示学生交流。(展示后,把自己是怎样组成两个数求和的,得数有几种可能,采用什么方法面向全班同学交流。)
(2)倾听同学交流。(全体同学在展示同学交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见解进行相互交流。注意突破在组成两个数求和时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遗漏等难点。)
可能展示的内容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2主题图)
3.点拨提升。
师:大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求出了和,得数有3种可能(板书),你们真聪明!但是有的同学为什么有重复的呢?(教师指上面的几种情况)这就是说,你在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求和时,无论是采用列表或者是连线等方法,可以发现虽然与顺序无关,但还是要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必须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板书:与顺序无关 不重复 不遗漏)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昨天我们学过用3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而今天用3个数求其中任意两个数的和,得数只有3种可能呢?(学生思考交流)对,组成两位数是有一定顺序的,而求任意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无关。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握一握。(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师:你们在数字宫里快乐地做完了数字游戏,老师祝贺你们(教师不由自主地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请看问题。(课件出示图)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小组展示。
(3)全班交流。
(4)教师评价点拨。
2.配一配。(练习二十四第3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游艺宫看看好吗?(出示课件:欢迎到游艺宫观看时装表演,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
有几种穿法?
(课件出示图,为了便于说得清楚、明白,可以提示学生把衣服编上号)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该回家了!刚才,我们去数学广角哪些地方游玩了?数学广角有趣吗?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我们知道了解决问题时,有时是要讲究排列的位置,例如摆数,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有时却不需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例如握手、搭配衣服和付钱等。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掌握了什么方法?
五、作业设计
1.课堂设计。
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4题。
2.课后作业。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六、教学板书
搭配(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列表法: 连线法
加数
加数
和
5
7
12
5
9
14
7
9
16
与顺序无关 不重复 不遗漏
【教后反思】
无论是排列还是组合,学生都是初步接触它,可能有点吃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教师注意安排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1课时 搭配(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规律。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排列不重合、不漏掉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数学广角里面有许多数学知识,你们想去学习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数学广角去探索知识奥秘。
爱学习的熊大和熊二也经常到数学广角的智慧岛里去学习,看他们又来了。可是光头强为了不让他们去学习,篡改了智慧岛大门的密码,熊大和熊二进不去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熊大和熊二找出密码一起到智慧岛去学习吗?
大门的密码就是下面两位数中的一个:(课件出示例1)
[板书课题:搭配(1)]
二、探究新知
(一)尝试学习
师:怎样找出密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1、2、3三张数字卡片,按照要求,你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边排列边把组成的两位数写下来。
1.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利用学具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自己是怎样排列的,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参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信息,为学生展示提供资料。)
(二)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按照要求很快采用多种方法用1、2和3三个数字组成了两位数,谁能勇敢地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
1.展示。
师:请这几位同学(依据学生举手的情况教师指名)上前展示。下面的同学认真观察、倾听他们是怎么组成的?组成哪几个两位数?有没有重复的数字?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1主题图)
2.交流。
(1)展示学生交流。(展示后,把自己是怎样组成的两位数,组成哪几个两位数面向全班同学交流。)
师:请这位同学(指展示的同学)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组成两位数的?是否有重复的数字?遗漏没有?下面的同学请仔细倾听他是怎样说的。
可能交流的内容有: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生3:我先把数字1放在个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十位,分别组成21和31;接着把数字2放在个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十位,又分别组成了12和32;最后把数字3放在个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十位,分别组成了13和23,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2)全班同学交流。
(全体同学在展示同学交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见解进行相互交流。注意突破在组成两位数时有数字重复或者遗漏这一难点。)
(三)点拨提升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2、21、13、31、23、32。(交换位置)
生4:我们摆了12、13、21、23、31、32。(固定十位数)
生5:我们摆了21、31、12、32、13、23。(固定个位数)
师:大家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不同的两位数。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教师指上面的几种情况)这就是说,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可以采用交换位置、固定十位数或固定个位数等方法。好啦,我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找出密码来了,是这6个不同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两位数,大家说是哪个两位数?
(板书: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找出了密码,智慧岛的大门打开了,老师祝贺你们!现在我们与熊大和熊二一起到智慧岛去看看有哪些学习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
1.任务一:涂颜色。(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任务二:帮照相。(练习二十四第1题)
师:熊大和熊二为感谢你们,想帮你们照个合影,你们乐意吗?
3.任务三:送图书。(练习二十四第2题)
师:熊大和熊二为丰富你们的学习知识,又送你们一些图书,请看有哪些图书呢?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里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思考问题,全面地考虑事情,能做到吗?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作业设计
1.课堂设计。
(1)用5、6和7组成两位数,要求每个两位数都没有重复,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2)用0、2和3可以组成哪几个两位数?
2.课后作业。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做了些尝试,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两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解答出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选择最佳答案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