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海陆变迁 课件(共4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海陆变迁 课件(共4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08 15:34: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
第四节
海陆变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的提出,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树立防震减灾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
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成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以及板块张裂、板块挤压、防震小常识等视频。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后来因为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______。
2、______和
_______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3.20世纪初,________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有
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
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
5.板块

的地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它们主要位于两大地带:


二、探究展示
(一)地表形态变化
【知识链接】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
1.根据“改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析,说出下列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1)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是由于
导致的。
(2)在短期内甚至瞬间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是


2.根据“改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析,讨论说出下列影响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
(1)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是由于
导致的。
(2)荷兰的围海造田、我国永暑礁的“吹沙”造岛,是

(3)长江三峡,是由于
导致的。
(4)撒哈拉沙漠的连绵沙丘,是由于
导致的。
小结: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是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二)大陆漂移假说
1.阅读教材第41页图文,回答问题。
(1)魏格纳受到什么的启示,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2)说一说,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
2.阅读教材第41页“阅读”,能证明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资料还有哪些?
3.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三)板块构造学说
1.阅读教材第42页,说一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读图2—55,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印度洋板块中,较大的陆地是



(3)亚欧大陆由哪些板块的陆地拼合而成?
3.阅读教材第42页“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有人说,岩石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曾像煮熟的鸡蛋蛋壳那样破碎过。形成了一些
呈锯齿状的板块。读右图,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2)在三张硬纸片上分别标注美洲板块、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按照图2—55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中感悟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3)在两张硬纸片上分别标注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按照图2—55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中感悟高大山脉的形成过程。
(4)将一张纸片和一张硬纸板并排放置,左手拿住纸片,保持静止,右手将硬纸板向左推动,挤压纸片的边缘,纸片的右边将会凸起。继续用力,直到纸片滑过硬纸板。想一想,如果板块之间出现类似情形,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四)火山与地震
1.阅读教材第43页,说一说火山与地震分布的规律?
2.读图2—56并结合图2—55,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2)说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3.读教材第45页“活动”并结合图2—55,回答下列问题。
(1)将”2000——2010年印度尼西亚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大地震“表格中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右图上,并说一说地震与板块分布之间有什么关系?
(2)观察图2—60,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3)通过调查访问或从报纸、网络上收集资料,介绍地震发生时安全逃生的方法。
当地震发生时:
如果我在室内……
如果我在室外……
如果我在行驶的汽车内……
如果我被困在废墟下……
【新知拓展】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三、提升反馈:
1.下列地理现象,不属于海陆变迁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B.长江三峡景观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D.南海永暑礁的“长大”
2.下列地理现象,由于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脉
B.日本列岛
C.
红海
D.马里亚纳海沟
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读图,回答3~4题。
3.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4.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5.读右图,判断图中山脉地震频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
(字母和板块名称);
(2)亚欧大陆除欧亚板块外,还有________
(字母和板块名称)、________
(字母和板块名称)的小部分陆地。
(3)请你用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4)请你用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归纳小结】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海洋
高山
2.地震
火山活动
3.魏格纳
4.板块

5.张裂
碰撞挤压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二、探究展示
(一)地表形态变化1.(1)地壳运动
(2)地震
火山活动
2.(1)海平面升降
(2)人类活动
(3)流水侵蚀作用
(4)风力堆积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大陆漂移假说1.(1)地图上南美洲东岸的突出部分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
(2)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2.由深海探测和遥感测量获取的大量资料证实,大陆确实在“漂移”。3.魏格纳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假设,然后积极寻找证据论证,这是积极的科学观。我们也应该树立这种科学精神和科学观。
(三)板块构造学说1.
(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1)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
太平洋板块
澳大利亚大陆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3)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小部分陆地拼合而成。
3.(1)这种说法是合理的。地球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其他小板块组成的。(2)由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大西洋的面积逐渐扩大。(3)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于碰撞挤压,抬升隆起形成山脉。(4)在板块的交界地带,会发生火山、地震现象。
(四)火山与地震
1.在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活动频繁。2.(1)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3.(1)大地震多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2)

(3)如果我在室内,躲到狭小坚固的空间或钻到桌子下面;如果我在室外,迅速跑到宽敞的广场,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和树木等;如果我在行驶的汽车内,迅速离开汽车;如果我被困在废墟下,首先要冷静,不要大喊大叫,保存体力,用硬物敲击向外求救。
【新知拓展】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三、提升反馈:
1.B
2.C
3.C
4.B
5.C
6.(1)B太平洋板块
(2)C美洲板块
E印度洋板块
(3)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所以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4)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2.4
海陆变迁
湘教版
初中地理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的提出,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树立防震减灾意识。
1.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后来因为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______。
2、______和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3.20世纪初,________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有
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
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
5.板块

的地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它们主要位于两大地带:


自主学习检测
海洋
高山
地震
火山活动
板块
魏格纳

张裂
碰撞挤压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导入
(一)地表形态变化
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你听说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是它们在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
知识链接
(一)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
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
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侵蚀作用
人类活动
堆积作用
.
..
..
.
新课教学
在去攀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我们看到有藏族孩子拿着......在出售
(一)地表形态变化
新课教学
(一)地表形态变化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大约18000万年以前,开始成陆,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
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
1.
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
古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脉
地壳运动
新课教学
(一)地表形态变化
还有其它的内力作用?
2.
激烈的地表形态变化——地震、火山
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
地震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物会在火山口堆积形成高地
新课教学
看看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
海底古河流三角洲
3.有人发现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一)地表形态变化
海平面升降
新课教学
看看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
流水侵蚀作用
风力堆积作用
(一)地表形态变化
荷兰围海造田
长江三峡风光
撒哈拉沙丘
4.读世界各地的景观,分析属于哪些外力作用?
新课教学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表形态!
云南石林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石灰岩层,经过地壳运动、风雨侵蚀等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观。
(一)地表形态变化
5.云南“石林”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拓展
看看我国南海的“工程”!
(一)地表形态变化
吹沙填海工程
1988年
永陆面积2.8平方千米,有马尔代夫首都马累(1.5平方千米)差不多两个大

(二)大陆漂移假说
读图,魏格纳发现了什么?
南美洲东岸的突出部分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
新课教学
(二)大陆漂移假说
2.魏格纳反复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也可以嵌合在一起。
新课教学
(二)大陆漂移假说
2.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新课教学
(二)大陆漂移假说
说一说,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所包围。
新课教学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三)板块构造学说
1.说一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新课教学
(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三)板块构造学说
1.说一说,主要六大板块的名称。
活动
有人说,岩石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曾像煮熟的鸡蛋蛋壳那样破碎过。形成了一些边缘呈锯齿状的板块。读右图,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这种说法是合理的。地球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其他小板块组成的。
(三)板块构造学说
说一说,主要六大板块的名称。
活动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巧学妙记
六大板块名称是“两洋加四陆”
(三)板块构造学说
2.探一探,六大板块的运动—张裂运动
活动
由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大西洋的面积逐渐扩大。
在三张硬纸片上分别标注美洲板块、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按照图2—55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中感悟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三)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东非大裂谷、红海的成因?
活动
由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东非大裂谷;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三)板块构造学说
3.探一探,六大板块的运动—挤压运动
活动
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于碰撞挤压,抬升隆起形成山脉。
在两张硬纸片上分别标注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按照图2—55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中感悟高大山脉的形成过程。
(三)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
活动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抬升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仍在增高1厘米左右!
(三)板块构造学说
活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脉的形成原因。
(三)板块构造学说
4.探一探,板块运动的影响
活动
在板块的交界地带,会发生火山、地震现象。
将一张纸片和一张硬纸板并排放置,左手拿住纸片,保持静止,右手将硬纸板向左推动,挤压纸片的边缘,纸片的右边将会凸起。继续用力,直到纸片滑过硬纸板。想一想,如果板块之间出现类似情形,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四)火山与地震
说一说火山与地震
新课教学
1.火山和地震活动的成因?
在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四)火山与地震
说一说火山与地震
2.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新课教学
(四)火山与地震
说一说火山与地震
新知拓展
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界处。
(四)火山与地震
活动
1.将”2000——2010年印度尼西亚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大地震“表格中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右图上;
2.说一说地震与板块分布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地震多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四)火山与地震
说一说火山与地震
活动
2.观察图2—60,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四)火山与地震
活动
3.地震发生时,安全逃生的方法?
1.下列地理现象,不属于海陆变迁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B.长江三峡景观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D.南海永暑礁的“长大”
2.下列地理现象,由于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脉
B.日本列岛
C.
红海
D.马里亚纳海沟
课堂检测
B
C
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读图,回答3~4题。
3.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
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课堂检测
C
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读图,回答3~4题。
4.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
分别为(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课堂检测
B
课堂检测
5.
读右图,判断图中山脉地震频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字母和板块名称);
(2)亚欧大陆除欧亚板块外,还有
(字母和板块名称)、
_
_______
(字母和板块名称)的小部分陆地。
课堂检测
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E印度洋板块
(3)请你用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4)请你用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课堂检测
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所以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检测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学设计
课题
海陆变迁
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的提出,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4.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树立防震减灾意识。
重点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
难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成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听说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吗?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学生阅读,思考
用“沧海桑田”的故事,引出“海陆变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地表形态变化【知识链接】1.内力作用的地表形态(1)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
在去攀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我们看到有藏族孩子拿着......在出售。师: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大约18000万年以前,开始成陆,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2)激烈的地表形态变化地震的影响:火山的影响:师:同是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与地震、火山活动有什么不同?2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1)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的原因?读世界各地的景观,分析属于哪些外力作用?荷兰围海造田长江三峡风光撒哈拉沙丘3.云南“石林”的成因?师:许多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新课拓展】我国的南海“岛礁”工程(二)大陆漂移假说
1.读图,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魏格纳反复观察,又发现了什么?2.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说一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活动】1.说一说,主要六大板块的名称。有人说,岩石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曾像煮熟的鸡蛋蛋壳那样破碎过。形成了一些边缘呈锯齿状的板块。读右图,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说一说,主要六大板块的名称。2.探一探,六大板块的运动—张裂运动在三张硬纸片上分别标注美洲板块、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按照图2—55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中感悟大西洋的形成过程。拓展:解析东非大裂谷、红海的成因?3.探一探,六大板块的运动—挤压运动。在两张硬纸片上分别标注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按照图2—55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中感悟高大山脉的形成过程。【拓展】解析: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4.探一探,板块运动的影响将一张纸片和一张硬纸板并排放置,左手拿住纸片,保持静止,右手将硬纸板向左推动,挤压纸片的边缘,纸片的右边将会凸起。继续用力,直到纸片滑过硬纸板。想一想,如果板块之间出现类似情形,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火山与地震1.火山和地震活动的成因?2.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拓展】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活动】1.将”2000——2010年印度尼西亚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大地震“表格中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右图上,并说一说地震与板块分布之间有什么关系?2.观察图2—60,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3.地震发生时,安全逃生的方法?
学生阅读,建立知识体系。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地壳运动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
火山喷发物会在火山口堆积形成高地。地壳运动缓慢而持久;地震、火山活动时间短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流水侵蚀作用风力堆积作用云南石林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石灰岩层,经过地壳运动、风雨侵蚀等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观。学生观看一组图片。南美洲东岸的突出部分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也可以嵌合在一起。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这种说法是合理的。地球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其他小板块组成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由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大西洋的面积逐渐扩大。由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东非大裂谷;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于碰撞挤压,抬升隆起形成山脉。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抬升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在板块的交界地带,会发生火山、地震现象。
在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界处。
大地震多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知识链接”使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图文阅读,小组讨论。帮学生建立对“地表形态变化”力量的认识。补充“世界各地的景观”,使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力量认识更全面。分析“云南石林”,使学生对地表景观的形成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力量认识更全面“新课拓展”我国南海的“岛礁”工程,感受祖国建设力量的强大!培养民族自豪感。本环节运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寻找证据——完善理论。本环节运用学生动手实验和拓展,让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形成全面认识。本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本拓展环节,让学生对海洋的形成有更加完整的认识!本拓展环节,让学生对山脉的形成有更加完整的认识!本环节运用教材图文和补充资料,使学生对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成因有具体形象的认识。拓展:“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使学生明确我国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增强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本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安全逃生方法,科学减灾!
课堂小结
板书
海陆变迁
地表形态变化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