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习题课件(4课时,21+21+30+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习题课件(4课时,21+21+30+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3 15:24:15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课时 血型与输血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2
3
4
5
6
7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C
C
B
D
D
A
9
10
D
8
D
D
B
1.下列对人类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血型可以遗传
B.常见的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C.不同肤色的人血型不同,同种肤色的人血型相同
D.人类的ABO血型可用A、B型标准血清鉴定
C
2.人类ABO血型中,确定血型的依据是(  )
A.红细胞所含的凝集原
B.红细胞所含的凝集素
C.血清中所含的凝集素
D.血清中所含的凝集原
A
3.血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其血型是(  )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
C
4.(中考·达州)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某伤员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给他输入(  )
A.A
型血  
 
B.B
型血
C.AB
型血 
 
D.O型血
D
5.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
A.A
型血   
B.B
型血 
C.AB
型血  
D.O型血
D
6.我国提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是(  )
A.未成年人
B.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C.老年人
D.体弱多病者
B
7.(中考·临沂)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B.献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
D
8.(中考·杭州)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的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D
【点拨】将题中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A型或AB型血,“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O型血,则甲为B型血,据此解答。
9.某人的血清,分别与四个不同血型的人的红细胞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其中有三个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可判断出该人的血型一定是(  )
A.A
型血  
B.B
型血
C.AB
型血  
D.O型血
D
【点拨】凝集反应是指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和它相对抗的凝集素相遇时,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的现象,根据题意,某人的血清与A型、B型、AB型、O型中的三个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清中一定同时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那么此人的红细胞上,一定没有凝集原,故血型应为O型。
10.四位同学检验血型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注“√”为不发生凝集,“×”为发生凝集)
这四位同学的血型鉴定结果依次为(  )
A.A型,B型,O型,AB型
B.O型,B型,A型,AB型
C.O型,A型,B型,AB型
D.AB型,B型,A型,O型
B
   
受检者
标准血清   
高峰
杜娟
钟诚
姚远
A型标准血清

×

×
B型标准血清


×
×
【点拨】从表中可看出,高峰的血与A型、B型标准血清都不凝集,故高峰为O型血;杜娟的血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故为B型血;钟诚的血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故为A型血;姚远与A型、B型标准血清都凝集,故姚远为AB型血。(共30张PPT)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3课时 血液循环
1
2
3
4
5
6
7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D
A
B
D
D
A
9
10
C
8
A
11
12
13
14
15
16
17
D
C
C
A
A
19
20
B
18
D
A
C
21
1.动脉血和静脉血二者的主要差异是(  )
A.动脉血在动脉中流动
B.动脉血含养料较丰富
C.动脉血颜色较暗
D.动脉血含氧较多
D
2.(中考·自贡)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下面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肺循环时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B.体循环时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C.经过肺循环后,血液由原来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原来的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A
3.(中考·怀化)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
A.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A
4.如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⑤⑥⑦⑧⑨⑩代表血管;实线表示动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氧气含量最高的血管是⑩
B.虚线表示静脉血,所以⑤和⑧都是静脉
C.实线表示动脉血,所以⑦和⑩都是动脉
D.④→⑩→⑨→⑧→①表示体循环
D
【点拨】题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部毛细血管、⑦是肺静脉、⑧是上下腔静脉、⑨是组织处毛细血管、⑩是主动脉。
5.(中考·张家界)人体某血液循环路线为: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a代表肺静脉
B.c代表肺部毛细血管
C.这是体循环的路线
D.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
6.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
A.只经过体循环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只经过肺循环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B
【点拨】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在其臀部注射药物后,药物被臀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经过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此段属于体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此段属于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上肢毛细血管(伤口处)(此段属于体循环)。所以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在其臀部注射药物后,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7.下列有关心率和脉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心率随着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运动状态不同而不同
B.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
C.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致
D.一般通过切脉来获得心率,切脉的位置是手腕处的静脉
D
8.两千多年前,扁鹊用“切脉”的方法诊断疾病,这是因为每分钟内脉搏的次数(  )
A.与心跳次数一样 
B.比心跳次数略少
C.比心跳次数略多 
D.无论怎样都不会
A
9.下列有关血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和静脉血管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B.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叫做舒张压
C.一个人如果血压经常超过18.7/12
kPa,则认为是高血压
D.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C
10.下列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是(  )
A.肺静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A
【点拨】由于学生仅从字面上对动脉血和静脉血进行调解,很容易误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进行理解,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事实上,动脉里面不一定流有动脉血,静脉里面不一定流有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11.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葡萄糖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葡萄糖液运送到肺时,经过的途径依次为(  )
①肺动脉 ②左心房 ③上腔静脉 ④左心室
⑤右心房 ⑥肺静脉 ⑦右心室
A.③—④—⑥—①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⑤—⑦—①
D
【点拨】前臂静脉中的血液要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再进入肺动脉,再进入肺。
12.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灰霾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世界公认PM2.5是造成灰霾天的主要因素。PM2.5可直接进入肺,它随着血液循环首次经过如图中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A.B→D→A→C 
B.A→B→C→D
C.A→C→B→D 
D.B→C→A→D
A
【点拨】PM2.5吸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肺,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肺静脉,然后依次流经: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即PM2.5经过心脏的先后顺序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13.请回答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的问题。
(1)观察图,完善一个红细胞从6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所经历的路径:6→主动脉→小动脉→毛细
血管→小静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________(填数字)。
(2)在上述的循环途径中,血液中营养物质
主要在流经__________________时增加。
(3)图中2与所连的血管之间有______________,可防止血液倒流。
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
1
小肠
动脉瓣
14.(中考·资阳)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养料
B.二氧化碳
C.氧气
D.废物
C
【点拨】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肺泡间的毛细血管时是肺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同时养料减少;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是体循环,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同时养料减少。所以该物质最可能是氧气。
15.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是由血液流经某一部分毛细血管实现的,它是(  )
A.鼻腔黏膜毛细血管
B.消化道壁毛细血管
C.肺泡壁毛细血管
D.组织间毛细血管
C
16.(中考·广东)下表中是人体不同部位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肺静脉内血液
B.②表示肺泡处
C.③代表组织细胞
D.④表示流经大脑的血液
C
物质




氧气
40
98
30
102
二氧化碳
46
42
50
40
【点拨】动脉血比静脉血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低。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因此肺泡内氧气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含量最少。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在组织细胞中进行,因此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通过表格信息可知,①③氧气含量低于二氧化碳的量,属于静脉血,②④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的量,属于动脉血,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17.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血管是小动脉
B.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C.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含氧量升高
D.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A
18.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的O2和CO2含量的变化。图中的A为肺动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的是_____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
(2)曲线b在B段血管处迅速下降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a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主要是与________结合而被运输。
(4)B代表的血管类型为___________。
O2
血液在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点拨】因为A处血管是肺动脉,血液流往肺导致O2含量增加,CO2含量降低,所以a应是O2,B是肺部毛细血管。
血红蛋白
毛细血管
19.(中考·淄博)如图中,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血管①为肺动脉 
B.血管②为体静脉
C.血管②内流动脉血 
D.X表示肺
B
【点拨】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①血管中流静脉血,因为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②血管中流动脉血,因为氧气含量丰富,二氧化碳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断:血管①为肺动脉,血管②为肺静脉,血管②内流动脉血,X表示肺。
20.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气体在人体内的两个交换过程,PO2和PCO2分别代表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压力(压力越大,浓度越高),括号内的数字单位是千帕(kPa)。请回答:
(1)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
中的压力(浓度)变化,可
以判断图甲中血液的流动
方向________________。
(2)气体在人体内的交换,是以_____________形式实现的。
A→B
气体扩散
(3)图乙中,血管D与血管C相比,血管D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图乙表示肾脏处的气体变换,血管A与血管C相比较,其内流动的血液的主要差别是血管A内的血液_______________。
(5)气体进出肺泡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
管壁厚、弹性大
营养物质较多
肺的通气
【点拨】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与肺泡进行了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了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了肺泡内,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气体扩散的原理是: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图甲血液中二氧化碳压力由6.33
kPa变为3.33
kPa,表明二氧化碳扩散到了肺泡内,氧气压力由5.33
kPa变为13.33
kPa,表明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中,因此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压力(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图甲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由A→B。然后据此分析。
21.人体血液循环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一个封闭式的循环运输管道。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保证了血液____________。
(2)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特点是:只允许红细胞________通过;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_。当血液流经大脑毛细血管时,血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不倒流
单行
很慢
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共21张PPT)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2课时 心脏和血管
1
2
3
4
5
6
7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B
B
B
C
B
B
9
10
D
8
D
11
12
13
14
15
16
17
D
(1)肌肉 (2)左心室 (3)瓣膜
D
D
B
A
A
C
C
1.(中考·宿州)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在此过程中主要提供(  )
A.场所 
B.动力
C.血液 
D.原料
B
2.(中考·苏州)观察人的心脏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和④所指的腔分别是心脏的(  )
A.左心室、右心房 
B.右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左心房 
D.右心室、左心室
B
【点拨】题图所示的各结构的名称为: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3.(中考·杭州)如图为处于某一生理状态时的心脏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此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  )
A.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
B.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C.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
D.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B
4.(中考·滨州)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静脉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有动脉瓣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A
5.(中考·淮北)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
C
6.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现象时,判断小动脉血管的依据是(  )
A.血液的颜色
B.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C.血细胞单行通过
D.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B
7.(中考·云南)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绘出如图简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动脉 
B.②是毛细血管
C.③是静脉 
D.②处血流速度最快
B
8.(中考·烟台改编)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牛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
9.(中考·锦州改编)取一个完整的牛心脏,从肺动脉向里面灌水,则水将从什么地方流出(  )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D
10.英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为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有的血管①鼓胀起来;有的血管②变扁。在丝带下方也发现有的血管③鼓胀起来;有的血管④变扁。试判定血管①②③④依次是(  )
A.动脉、动脉、静脉、静脉
B.动脉、静脉、动脉、静脉
C.动脉、静脉、静脉、动脉
D.静脉、动脉、静脉、动脉
C
【点拨】不清楚动脉和静脉是如何规定的,因此在判断血管类型时容易出错。它们的区别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流方向是静脉→心脏。
11.根据你对瓣膜的理解,推测:当左心室射血时,心脏瓣膜的开闭及血流的方向是(  )
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左心室流向左心房
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左心房流向主动脉
C.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左心室流向主动脉
D.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左心室流向主动脉
D
【点拨】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内有静脉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全身流回心脏;心室与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当左心室射血时,左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左心室流向主动脉,此时心房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向心房。
12.(中考·广东)关于血液在人体心脏中流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B.肺静脉→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A
【点拨】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13.(中考·梅州)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主要由________(选填“肌肉”或“结缔”)组织构成。
(2)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可以看到________的壁最厚,这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从肺静脉注水,水将会从主
动脉流出,而从主动脉注水,
则水注不进去,这是由于心
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
之间有________,它们只能
单方向开放,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有一定方向。
肌肉
左心室
瓣膜
14.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如图所示),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  )
A.动脉 a处  
B.静脉 a处
C.动脉 b处  
D.静脉 b处
C
15.当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在被扎处的远心端静脉血管因积血而膨大起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静脉血管内没有瓣膜
B.静脉的分布位置都十分浅,血流快
C.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大
D.静脉内血液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
D
16.某同学扁桃体发炎,他来到医院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他先后进行了皮试、肌肉注射、打吊瓶,注射的药物分别“进入”了(  )
①皮肤下的静脉
 ②皮肤下的动脉 
③皮肤内的毛细血管 
④肌肉内的毛细血管
A.②④③
B.②④①
C.②③①
D.③④①
D
17.某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爷爷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且前臂流血,某同学见状后立即用手按压老爷爷的伤口近心端,血流如初;他又改为按压伤口远心端,血流立即停止。据此推测老爷爷受伤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三种都存在可能
B
【点拨】老爷爷前臂受伤,血流不止,某同学对他实施急救,当用手按压伤口近心端时,血流仍不止,表明不是动脉出血;改为按压伤口远心端时,血流立即停止,表明是静脉出血。由此推知受伤的血管是静脉。(共21张PPT)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1课时 血 液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2
3
4
5
6
7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B
A
A
C
D
D
9
10
A
8
A
11
12
13
14
15
16
17
A
B
A
(1)白细胞 (2)白细胞
B
18
B
B
B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A.2%~3%
 
B.7%~8%
C.10% 
D.15%
B
2.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C、D两支试管中放入抗凝剂。如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D
3.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A
4.(中考·泰州)人体有病菌侵入时白细胞数目会大量增加,这是因为白细胞具有(  )
A.运输氧气的功能
B.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C.运输二氧化碳的功能
D.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B
5.(中考·咸宁)下列血细胞与其功能的配对中,正确的一组是(  )
A.白细胞——止血和凝血
B.血小板——吞噬病菌
C.红细胞——运输氧
D.红细胞——吞噬病菌
C
6.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可以看到白细胞区别于红细胞的特点是(  )
A.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B.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C.数量比红细胞多,形状不规则
D.颜色鲜艳,很醒目
A
7.下列关于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两面凹的圆饼状的红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一种含铁的血红蛋白
C.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D
8.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②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C.③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A
9.(中考·日照)作为血液的液态部分,血浆在物质输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物质在血浆中不存在的是(  )
A.血红蛋白、淀粉酶、麦芽糖
B.二氧化碳、氧气、氨基酸
C.血浆蛋白、葡萄糖、胰岛素
D.生长激素、抗体、维生素
A
【点拨】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10.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最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  )
A.血浆、白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  
D.血小板、白细胞
B
11.王阿姨是贫血患者,她应多补充的养分是(  )
A.蛋白质和铁 
 
B.蛋白质和钙
C.脂肪和铁  
 
D.脂肪和钙
A
12.(中考·荆州)荆州市某初中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到西藏山南地区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该教师未患病),则增加的血液成分最可能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B
【点拨】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13.在某些新闻事件中,常听说抽血进行DNA(在细胞核内)鉴定以确定身份。检验DNA取血液做分析主要是采集(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B
【点拨】由于混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特点,在分析判断时容易出错。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区别是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因此DNA存在于血液中的白细胞中。
14.小枫的母亲最近经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心慌等现象,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为3.0×1012/L,血红蛋白为90
g/L。医生除了让她母亲按时吃药外,还应建议她母亲多吃一些(  )
A.含维生素A和糖类丰富的食物
B.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含维生素C和脂肪丰富的食物
D.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
15.冬冬感冒去医院,医生让他验血后,根据下表所示的报告单开了处方,据此回答。
(1)血液中能吞噬和包围病菌的血细胞是________。
(2)阅读报告单,对照正常参考值,你发现冬冬不合格的化验项目是________。
白细胞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4.8×1012/升
(3.5~5)×1012/升
WBC(白细胞)
18×109/升
(3.5~10)×109/升
PLT(血小板)
210×109/升
(100~300)×109/升
白细胞
16.(中考·娄底)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
【点拨】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组织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和血红蛋白分离,导致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下降,故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越低,呼吸作用越旺盛。题图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最低的是甲,因此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甲。
17.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人血涂片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③]________;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
数量明显增多的是[②]________。
(2)成熟的红细胞没有________,细胞中含有
血红蛋白,具有运输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功能。
(3)小燕经常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红细胞的数目为3×1012/升(女子正常值为4.2×1012/升)。据此判断小燕可能患有________。平时应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血小板
白细胞
细胞核
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蛋白质和铁
18.如图为血液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试管出现分层现象,原因是试管内加入了__________。
(2)图乙中这些细胞位于图甲中试管的__________处(填写字母)。
(3)A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友病患者受伤后血流不止,这主要与
图乙标号______的这种成分有关。
(5)某病人经检验3的数量比一般人多得多,
该病人身体某部位可能____________。
抗凝剂
B、C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发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