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04 11: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2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任课教师:x老师
教学目标
1.眼睛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视觉异常及其预防
3.耳朵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听觉的形成过程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在放学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光闪闪,这时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你是靠哪些感觉、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
1.感受器:接受刺激的结构。
2.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辅助结构。如眼、耳等

你看到了什么?

感觉的形成

眼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
阅读课本,找到相应结构
1
形成视觉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完好。
视神经没断
大脑正常
特别提醒
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发生了病变。
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情况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眼球
眼球壁
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对光有折射作用)和玻璃体
外膜
视网膜:有
细胞,能接受光线的刺激,是视觉(光)感受器。
脉络膜
巩膜
:无色透明
:白色坚固,俗称“白眼球”
有色素,俗称“
”,中间


:不透光,营养眼球。使眼球成为暗室
瞳孔
黑眼球
感光
中膜
内膜
角膜
虹膜
眼的结构
白眼球和黑眼珠
瞳孔
中午
瞳孔小
中午和傍晚的猫,眼睛内主要是什么结构发生了变化?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哪个在傍晚?
傍晚
---瞳孔---
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
瞳孔大

光线到达视网膜的路径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倒立缩小的实像)
晶状体
看近处:晶状体曲度大
看远处:晶状体曲度小
长期看近处,晶状体
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
瞳孔:
暗大亮小
成像-视网膜
视觉-大脑皮层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戴凹面镜
近前长凹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戴凸面镜
远后短凸
特别提醒
1.人走进黑暗的电影院后,瞳孔会(

A.不变
B.扩大
C.缩小
D.不知道
2.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A.
角膜
B.
晶状体
C.
巩膜
D.虹膜
3.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B.视网膜、视网膜
C.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视网膜
D.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B
B
典例自测
D
4.(1)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典例自测
甲、丙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大脑
小脑
脑干
由脊髓发出
由脑发出
(如:感觉、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
调节高级生命活动
协调运动、维持平衡
调节基本生命活动
(如:呼吸、血压、心跳等)
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
将冲动传导到大脑
小结

耳的结构
阅读教材,归纳各部分作用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外耳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产生振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传导振动
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







形成听觉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耳朵和听觉的保护
反射
巨大的响声会震破鼓膜造成耳聋!
保护方法法1:闭嘴捂耳朵
保护方法2:张嘴不捂住耳朵
有刺激才能引起反射。
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才能完成反射。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都不能发生。
特别提醒
想一想:
除了听觉和视觉外,人体还有哪些感觉?
1、眼球的结构中,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量的结构是(

A.瞳孔
B.角膜
C.巩膜
D.虹膜
A
典例自测
2.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典例自测
C
3.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
D.信号灯图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典例自测
B
S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