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谁在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2 谁在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3 22: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
2
谁在运动
计划学时
1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事例作为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游戏
(?http:?/??/?rj.5ykj.com?/?"
\t
"http:?/??/?web.5ykj.com?/?qita?/?_blank?)让学生根据同一参照物来判断谁动过。在这个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通过场景图判断,小组探究讨论,师生共同小结,这三个层次选择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最后进行知识应用分析实例。
学习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参照物”有了初步的概念,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很抽象的,虽然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现象,但理解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观察、描述、游戏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描述物体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和位置。
科学探究: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参照物的选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运动与静止的事例。
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解决措施:利用课件呈现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解决措施:通过讨论、对比分析、逐步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作为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游戏
(?http:?/??/?rj.5ykj.com?/?"
\t
"http:?/??/?web.5ykj.com?/?qita?/?_blank?)让学生根据同一参照物来判断谁动过,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通过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帮助理解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再进行实例分析判断的练习,最后回顾解释现象。
依据的理论
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视频课件
播放
节选教学光盘部分视频
探究学习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能根据不同参照物的选择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情景图片课件
播放
选用教材部分插图制作
拓展练习
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图片文字课件
播放
自制
回顾小结
现象解释
视频课件
播放
节选教学光盘部分视频制作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观看短片引入课题
2分钟
1、播放生活短片2、提问:为什么同是路旁的树,坐在车里看到路旁的树在向后移动?而站在路边路旁的树却是静止的,汽车在飞快前进?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同样的现象吗?这种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3、板书课题:谁在运动
观看视频短片想一想: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同样的现象吗?
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导入课题,虽然是学生常见的现象,但解释不清原因,由此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想要研究的欲望。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谁动过活动?二
运动还是静止
19分钟
活动一
谁动过1、活动方法:请四名学生上台,并排站立在讲台的前面,要求其余学生先观察,并记住这四个同学的位置,再转过身去,然后移动四名中一名学生的位置,再请下面的学生转过身来判断谁动过,并说出判断的依据。2、?汇报交流:谁移动过?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的?3、小结得出:活动中选择的讲桌、水池、黑板或者某个同学,就是你选定的参照物,某个同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这个同学一定动过。活动?2二
运动还是静止1、出示游乐场场景图,判断场景中的人或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学生观察场景图,选择不同参照物来判断旗杆、树、车上的人、车后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出示图中两位同学的不同说法,小组分析讨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说出自己的理由。3、全班汇报交流。4、学习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问:刘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根据什么来判断?教师说明: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我们既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5、师生共同小结提问:你怎样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对比发现谁移动过,再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学生总结得出:要判断物体动过必须选定参照物。学生观察描述。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描述。学生理解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不同参照物来说的。抽学生回答,然后归纳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借助有趣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判断谁动过,必须选择参照物,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提供场景图,学生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判断有具体的依托。看图讨论分析两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通过判断对比,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三、拓展应用
1、看图判断练习。2、了解参照物选择的一般原则。3、拓展练习
17分钟
1、看图判断练习。(1)判断填写表格。(2)全班汇报交流。a、游船上的女孩相对于地面、护栏、岸边是运动的,相对于船身、船上的人是静止的。b、电梯上的女孩相对于地面、电梯外的景物是运动的,相对于旅行箱、电梯是静止的。c、飞机相对于地面、地面上的建筑物是运动的,相对于空中加油机是静止的。d、汽车相对于麦地、树是运动的,相对于车上的人、收割机是静止的。(3)?判断练习:(教师唱歌展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提问:两句歌词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2、了解参照物选择的一般原则。3、拓展练习(1)在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过程中,机舱内的宇航员以(
)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2)如果选择太阳为参照物,那么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是(
)。
(1)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同桌各选一幅图完成)学生汇报学生判断描述学生阅读。学生判断
学生已经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可以独立完成,分工练习,可节省时间。学习分析实例。从有图场景到文字场景描述的判断,判断难度加大,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理解物体的运动预警值是相对的。知识延展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四、回顾小结全课
解释导入新课情景图现象
2分钟
解释现象:1、回看导课情景短片。2、提问:为什么同是路旁的树,坐在车里看到路旁的树在向后移动?而站在路边看到路旁的树却是静止的?提问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同样或类似的现象,你能解释清楚吗?
观看短片解释现象
全课前后照应,学生解开课前疑问。
课堂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参照物”的概念后,认识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很抽象的,虽然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现象,但对于运动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能明显看到移动的,对于相对固定的物体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也是运动的有一定难度。为了有效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课前设疑——参与游戏——探究讨论——实践应用——释疑小结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以及讨论交流的探究活动中,敢于合作与交流;探究活动分层设计,由浅入深,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从直观上升到抽象;再通过大量形式多样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学生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用规范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不足:由于条件有限没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准备一个真实的场景,只提供了游乐场景图,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知识的建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研究还不深入,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有些处理不够恰当,知识开放性,创新意识还需提高。如果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专家点评
游戏
谁动过
学生观察描述
课件
拓展应用
学生观察、讨论、判断
课件
回顾解释现象
全课结束
课件
情景视频导入
课件
静止还是运动
判断练习
知识拓展
提升练习
课件
开始
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