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学古诗词鉴赏《出塞》(含常考知识点)视频+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学古诗词鉴赏《出塞》(含常考知识点)视频+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3 18:43:08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塞,边塞,边关,是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边关。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④
但使:只要。

不教:不让。
字词解释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战士们还在遥远的边疆战场上不能回家。要是当年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译文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首句“秦时明
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诗意赏析
“万里长征人未还”,袭自隋代卢思道《从军行》中的“塞外征人殊未还”,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旬式和意思上都本自初唐崔浞《大漠行》中的“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不过在使用的语汇上有所改变。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被称为“七绝圣手”。
作者简介
这首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1、这首诗中的(
)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阴山”指的是今天的(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山脉。
2、“阴山”指的是今天的(
)境内的阴山山脉。
3、《出塞》为旧乐府题。内容大都是写战争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