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九上 暑假衔接 第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及计算 讲义(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 暑假衔接 第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及计算 讲义(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3 17: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5062001243330000第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及计算
一、基础知识梳理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 化学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考点二 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没有改变,原子的 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 质量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137160048895
80010099060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五个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137160047625 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
1028700213360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宏观)
两个一定改变
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微观)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考点三 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 化学式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C和O2 ;
(2)、表示生成物是 CO2 ;
(3)、表示反应条件是 点燃 ;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3、读法:
(1).宏观: 碳 和 氧气 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
(2).微观: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再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质量比等于 2KClO3 2KCl + 3O2 ↑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 245 149 96
①微观意义: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
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量的意义: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
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成”。
考点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一般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设未知量  
(2)正确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并把相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4)列出比例式  
(5)求出未知量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可概括为:解、设、方、关、已未知、比例、求解、答仔细.
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  
(2)同一题目中不同未知量不能用同一字母表示  
(3)各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  
(4)各相关量必须写在对应物质化学式的下面  
(5)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必须是纯净物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二、要点突破与例题讲解
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 g。
练习1. 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水的质量为___ _g。
例2. 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      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作用。
练习2. 现有一反应A+B=C,有10克A和5克B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B没有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 克。
三、课堂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2、对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同 B.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一定相同
C.物质的分子个数一定相同 D.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一定相同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从右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33337504508500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5715006943725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5、在4X + 5Y2 = 2Z2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为(???? )
A、X4Y5??? ??? B、X2Y5? ?????C、XY2 ???????D、X4Y10
6、由化学方程式CxHyOz + 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 )
A.1、2、3   B.2、4、1? ? C.4、8、2   D.4、4、1
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 ?)   
A.1:5???? B.l:4???? C.4:l?? ?? D.5:l
四、当堂检测
685800198120△

8.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
2Cu(NO3)2 == 2CuO + O2↑ + 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NO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 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 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9.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
A.12g B.9g C. 4g D.17g
10.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不稳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11.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 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B.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C.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D. 化学反应速率
12.化学方程式 S+O2SO2 可读作( )
A.硫加氧等于二氧化硫 B.硫加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D.一个硫和一个氧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
13、实验证明X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仅此结果,对X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
A.X是氢气 B.X是甲烷 C.X含有氢元素 D.X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866775368300点燃
点燃
14.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H2SO3 D、CO
15、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 )
A.26 B.40 C.58 D.9
16、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中反应物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1781757048500(2)右图中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  (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
A. B. C. D.
17、铜在空气中易生锈,生成一种叫“铜绿”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u2(OH)2CO3,它由碳、氢、氧、铜四种元素组成。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铜生锈仅是由铜、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2)你猜测铜生锈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参加反应?
18、写出下列方程式,并试着配平: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铝在氧气中燃烧:
电解水的反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五、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电解8g水可得4g氢气和4g氧气 B.6g的碳与6g氧气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
C.8g氧气与1g氢气化合生成9g水 D.6g氧气与2g碳反应生成8g二氧化碳
225425190500Fe
CuSO4
镁条
MnO2
H2O2
Na2CO3
稀盐酸
A. B. C. D.
Fe
CuSO4
镁条
MnO2
H2O2
Na2CO3
稀盐酸
A. B. C. D.
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3.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0-59194704. 将a g一氧化碳和b g氧气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
0-6178550A.一定为(a+b)g B.大于(a+b)g
C.小于(a+b)g D.不大于(a+b)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和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6.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
8.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CO2 B. Cl2 C. O2 D. N2
1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 之所以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是因为: 。
A. 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这一客观事实。
B. 化学方程式简明、科学,而且通用。
C. 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化学反应的实质。
D. 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2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 )
A.4:5:2 B.31:24:47 C.31:32:142 D.124:160:284
13.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14. 将m g硫在n 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
A.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
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 D.以上答案都正确
15.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选填“是”或“否”)
(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487608813800016.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2)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条)。
(4)反思:白磷燃烧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理由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