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书的历史》
1、背景与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的内容。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书的发展历史,经历思考—探究—研讨的科学过程。亲自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书,感受纸这种材料做书的优越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对应新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该部分内容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有如下:1.通过观察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2.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体会材料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的便利。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1.思考。书是文字的载体,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书是纸做的,那么古代的书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2.探究。学生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写字,并尝试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及使用该种材料制作书的特点。
3.研讨。在经历探索三种不同的材料的特点以及制作一本书的活动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并从材料的发展变化中,获得启发。
2、学生分析
1.
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辨认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上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发生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2.
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习能力仍需不断提升。他们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做科学记录,所以在设计科学记录表时应尽量简单明了,且本年龄段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胜任简单的小组探究活动,良好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关系仍需加强。
3.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对动手进行探究非常感兴趣,对自身有疑问的的思考充满好奇,但是容易在探究过程中偏离目标,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3、教材处理
按照教材的安排,在介绍书的发展历史后,再由学生体验三种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得出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令人类生活更加便利,这样安排不能很好地开阔学生思维,引导其自主探究。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本节课采用“倒叙”的方法,在导入环节引出现在的书绝大部分都是用纸做的,那么古代的书也是用纸吗?如果不是用什么吗?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材料做书的发展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兴趣。
思考—探究——研讨,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亲自体验在三种不同材料上书写的感受,体验的感受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对比优缺点,进行汇报。本环节让学生分析,在听了其他小组的汇报后,更容易认同或者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加深自主探究的意义。另外,在制作一本书的环节,如果每个小组都制作,课堂时间会比较紧凑,所以可以安排一个小组上讲台做演示实验,用希沃授课软件同步投屏,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前面环节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对做书的材料发展有了一定认识,最后播放三分钟的微课——《书的历史》作为总结,进一步加强学生认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以及体会到生活中科学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4、教学策略
1.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书写材料和现在书写材料的不同,在发现用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中领悟材料的发展,体会科学技术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方便。
2.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运用希沃授课软件实时拍摄照片或者视频,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表现,不恰当的做法在研讨环节给予纠正。
3.设计简洁的实验记录表,方便学生记录。最后以制作的微课作为本节课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书发展历史的印象。
五、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认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2.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选择相对应材料的书写工具,对比优缺点。
3.
科学态度目标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科学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六、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在泥板、竹片和纸三种材料上写字,对比优缺点。
2.
教学难点:
感受使用泥板、竹片和纸,探讨使用不同的书优缺点,如:获取材料的书写、装订、携带、阅读情况等
七、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泥板、竹片、细绳、铅笔、订书机、树枝、活动记录表
教师准备:手机、有关书的历史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8、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
导入新课:同学们,李老师今天带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推荐给大家,我发现里面的文字、图片好丰富。请问同学们,这本书使用什么材料做的?2.提问:古代的书用什么材料做的?2.提问: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像古代的人那样用泥板或者竹片来写字呢?
用纸做的(可能回答用龟壳、用竹子、用木片、用丝绸等......)因为不方便书写、不方便携带等......
通过观察老师展示的书,吸引学生注意,初步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做常用的材料。通过反问古代做书的材料,活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做书材料变化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很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为后面亲自体验出来的探究感受做铺垫。
探究
我们选择三种古代做书的材料(泥板、竹片、纸)来进行探究,在材料上书写,在活动记录表上“画”感受,描颜色的星星越多表示书写的感受越好。(讲清实验规则,先选择书写不同材料的“笔”,再进行合作探究,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好课堂活动记录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及时拍摄做得好的小组或者操作不当的小组。最后给予表扬或纠正。探究2.请三位同学上讲台装订泥板、竹片、纸,体会三材料装订成书的难易程度。实时投屏。
探究1.每个小组四位同学在在泥板、竹片和纸上书写“从古到今”,每位同学在一种材料上写一个字。每个小组认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泥板、竹片和纸,比较。其他同学认真看三位同学的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亲身体验,感受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书写的优缺点。突破重点内容。通过装订成书的活动,体验不同材料的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意识到做书材料不断变化的原因。
研讨
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缺点。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播放《书的历史》微课做书材料还会有怎么样的发展?
根据学生实验记录表进行回答。体会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了解书的历史发展历程。畅想未来的书是怎么样的。
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初步能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巧妙突破难点。通过体会:“以后的书会是怎么样的?”启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不断出现更好的材料用来做书,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会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九、板书设计
书的历史
树枝
泥板
材料易得
毛笔
竹片
防
水;不易损坏
铅笔
纸
书写、印刷方便;阅读方便;装订方便
十、教学总结与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授课情况,我做如下总结: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学生感受到古代、现代做书的材料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一)解决重点、巧妙突破难点:
1.在书写体验环节,体验“陶泥(树枝)——竹简(毛笔)——白纸(铅笔)”的书写变化过程,说说在三种不同时期出现的书写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另外,比较获取材料的难、易程度比较,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材料上书写的优缺点。
2.鉴于本节课的材料太吸引学生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研讨,所以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加入了比赛和计时的环节。比如,比比哪组小朋友分工明确、合作最高效;在书写体验环节,每次书写活动都加入计时环节,调控速度,也暗示孩子们白纸上写字最快等优点。
3.在装订书本环节使用希沃授课软件投屏,解决时间紧凑的问题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注意力,效果佳。
(二)课堂推进过程中有困惑、需要再思考的地方:
1.在“三种不同材料上书写”的探究环节结束后这个环节应该让学生多多交流,谈感受,发现问题等。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好时间。
2.关于实验过程的管理,材料的处理、分发、管理、回收,还需要注意。务必讲清楚实验的要求,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让整个探究过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问题有如下几点: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会有发现毛笔蘸的墨汁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如何控制好墨汁的量以免课堂减少不必要的骚动,值得思考。制作泥板时水分如果过多会弄得桌子很脏,泥板的水分过少会造成整块泥板干裂。因为本次实验涉及到墨汁和泥板,二年级的小朋友会比较容易弄脏衣服,所以要提前在实验桌铺好一层废纸的报纸,并提醒学生拿纸巾回来,备用。另外,本次实验的所有材料,包括泥板,都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
学生活动记录表
第____组课堂活动记录表
时间:
活动一:画星星
材料
书写感受
泥板
竹片
纸
活动二:连一连
毛笔
泥板
铅笔
竹片
树枝
纸
防
水
书写、印刷方便
阅读方便
装订方便
材料易得
不易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