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科目
生物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通过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生物圈的范围;二是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征;三是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与此同时,当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都需要了解生物圈,学习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生物是上初中刚接触的课程,之前对生物学知识的了解并不多,对生物学知识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大,因此,在课程的开始部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感情,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2.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他们对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生物圈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并不清楚。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3.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学习。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②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以及其主要的特征。③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能力目标:通过的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树立环保的意识。教学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
新课程标标指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理念我了应用了抛锚式教学策略,采用直观教学法:利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态系统景观资料,刺激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活动探究法:通过角色扮演探究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主导的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生态系统的类型”的学习,组织学生对各个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弄清楚地球上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然后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通过教科书上的6幅图片,再结合课前师生收集到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资料的处理能力。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目前人类只有生物圈一个家,我们应该爱护它,进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包括图片和视频)、电子白板、环境污染课外资料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
课前准备
收集生物圈和地球的资料。
收集生物圈和地球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地球仪一个。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播放“生物圈”的视频,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并欣赏,导出课题的学习。
观察、欣赏“生物圈”视频。?观察、思考。?
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景。?
?一、生物圈的概念??1.生物圈的范围?2.生物圈的结构??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通过展示“生物圈范围”的课件,组织学生结合“地球仪”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的概念。?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圈?什么是生态系统?地球的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生物圈各圈层各有哪些生物生存??出示课件:生物圈的范围,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
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后,再根据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自主学习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①以组为单位,分别写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各圈层中的生物。?②学生分组抢答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各圈层中的生物。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生太系统的种类和特征
学习平台(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①后台监控,前台导演,把学生分成七个小组
,分别扮演某个角色。
②提出“角色扮演”的目的意义和要求。③倾听各组意见。出示资料、引导分析。
用图表的形式了出各种生态系统和特征
①以组为单位,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开展“我爱我家”介绍活动(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介绍)②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台词,夸赞自己的家园—生态系统。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及处理能力,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其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达到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目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
三.生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借助各种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域关系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出新问题:?资料分析:P31,(
DDT的例子)
学生学习p30内容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式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四、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和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生物圈
教师播放一些已经遭到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身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及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很大。教师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校园开始,帮助学生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在课下实施。
①学生观看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②学生相互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③学生的交流与表达,从而深切感受对环境破坏的痛惜;④学生以小组单位:交流表达如何保护身边的环境,如何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通过小结来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重要性,号召同学们从点点滴滴做起。能很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
结合我县的同建同治谈谈,
如何保护生物圈?
?学生收集资料,调查,自己完成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自主学习(生物圈的范围)→
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各种生态系统的特征)→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提高环保意识)
七
教学评价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但借助多媒体,通过设计游戏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采用了抛锚式教学策略和合作式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思考、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八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有一个蓝、绿、白相称编织成美丽图案的地球,悬浮在茫茫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世界!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它飞得更快、更高、更远。比如学习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后,抓住锲机,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表达如何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情感教育,引起师生共鸣。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九、帮助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