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 4.14 风的形成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 4.14 风的形成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3 21: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风的形成
课时:2
课型:网授新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2.能归纳出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能归纳出风是有力量的。
科学探究:
1.能从生活体验中提出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
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的实验。
3.能按照制作方法制作风车模型。
4.能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
5.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6.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风的成因产生兴趣。
2.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能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的方法来制作风车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出示风吹物动的情境图)为什么柳树技条在飘荡,湖面能掀起波浪?
(学生可能会回答是因为风。)
提问: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感受风。
(1)引导:风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能感受到风的存在?怎样制造出风
学生交流想到的方法。
谈话:让我们用刚才想到的这些方法试一试吧。学生在小组内制造风,并进行集体交流。
(2)猜想:想一想,风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猜想风的形成可能与空气流动有关。)
2.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1)引导:空气受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2)方法:教师出示三个实验模型图片,讲解实验方法。
实验一:将两个相同的纸杯挂在简易天平两端,调节天平、使之平衡,在一个纸杯的下方点燃蜡烛给空气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二:在没有风的环境里,点一支线香,观察线香烟柱的流向。
实验三:剪一个蛇形纸带。用细线在地火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
(3)提示:①纸带和火要保持一定距离,②注意安全,免伤。
(4)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结果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有无安全隐患。
(5)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6)思考: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7)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3.观察风的形成。
(1)提问:自然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2)方法:①出示实验模型,让学生观察其构造,介绍实验模型组装方法:②出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A在管口A处点燃线香,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B.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将线香放在管口A,观察烟流动的方向。
(3)出示注意事项。
①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在前后两次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
②组装过中,尽量保证实验模型的密闭性
(4)实验: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实验中线香烟的流动方向,推测实验箱内外的温度,将实验结果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中。教师巡回指导。
。(。风内的水平流动与什么有为什么点烛反烟会水
(5)讨论:风箱内烟的水平流动与什么有关?为什么点燃蜡烛后烟会水平流动?
(6)小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固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L.讨论: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结合风的成因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总结:自然界也有一个大大的蜡烛,那就是太阳。地球上任何两个地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风箱”,由于“风箱”内两个地方受热不均,造成温度高低不同,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得快,另一个地方的冷空气会从地面流动过来补充,人而形成了自然界中的风。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引导:(播放风力发电视频)风能让风车转动说明了风有力量。下面我们制作一个风车来感受风的力量。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制作风车。
(1)掌握方法。
出示风车制作方法图片或课件,讲解制作方法。
①一张方形纸沿两条对角线分别对折,以两条对角线交又点为中心,沿对角线从中心到顶点的这段距离取三分之二,用剪刀剪开,对角线的其他三个方的向同样开;然后折成风车的形状,用双面版粘住;②用3个大头针把风车固定在轴上;③在一个纸盒上,垂直打两个小洞,将风车的轴穿过小洞:④将细线固定在小风车的轴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篮。
(2)制作风车。
学生分工合作,每人负责其中一项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2.实验观察。
(1)提问:怎样让风车提起重物呢?
(2)方法:①调试风车,让风车能够灵活转动;②风车与电风扇保持30厘米的距离,小篮中的硬币由少到多逐次放置。观察在弱风下风车是如何提起硬币的:③距离为30厘米,改变风力的大小、观察在强风下风车提起硬币数量各是多少;④风力大小相同,改变风车与电风扇之同的距离(由30厘米调整到50厘米),观察可以提起硬币的数量。
(3)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9页中。
3.得出结论。
(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讨论:风车提起硬币的多少与什么有关?(风力大小、风车到电风扇的距离、风车的结构有关)
(3)思考:怎样改进会使风车提起更多的硬币?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提问:风给我们的生话带来了哪些影响?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
2.阅读: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9页中。
3.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根据交流结果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