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3节
第二课 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对合唱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感受二声部合唱的魅力,热爱合唱艺术。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
3、注意声部平衡、和谐,并能背唱。
重点: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话语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声部平衡、和谐。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复习小音库,并用手号把它边唱边表示出来。
2、复习歌曲《来吧!来踢球》。
二、合唱导入:
1、初听童声合唱《五彩缤纷的大地》、《街头少年合唱》。
2、简介合唱的形式。
3、介绍合唱的形式后,引出新课《歌声与微笑》。
三、学习新课。
1、听歌曲《歌声与微笑》,让学生边听边用手轻轻的拍出节奏的韵律。
2、作品介绍:《歌声与微笑》电视媒体经常播出,耳熟能详,谷建芬,山东威海人。主要代表作《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等,谷建芬作曲的《歌声与微笑》。这首新时期歌曲抒发了人们的真实感情,歌曲与广大群众达到了一种深层次的心灵交融。1989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童声演唱的《歌声与微笑》广受欢迎,作曲家谷建芬与词作者王健的合作为多年贫瘠的儿歌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3、师讲解新拍号4/4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让学生边按节奏边拍手边摇摆身体,嘴里哼唱旋律来感受4/4的节拍韵律。
4、聆听歌曲。无视频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请学生仔细“听出”歌曲表达的意思。
5、学生随歌曲音乐轻声朗诵歌词,熟悉歌曲歌词意境。
6、演唱歌曲:教师钢琴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随音乐演唱歌词。
7、排练合唱:此歌基调亲切优美,明朗愉快,不可唱得过于强烈,不能过于快速,否则4/4拍子会变成2/4的感觉,是不符合此曲原意的。歌曲前半部分旋律在低声部,要口语化,“带”字和“留”字可唱成下滑音,和说话时的回声完全一致,好像和来宾亲切交谈;后半段突然翻高十度,要注意歌唱化,注意发声位置及声部和谐,“明天明天”这些同音反复的句子要用轻快的顿音来演唱,有如在联欢会上宾主载歌载舞、共叙友情。
9、巩固、表现: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次表现歌曲。
四、总结: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话语演唱歌曲。
五:布置作业:熟唱歌曲。
板书设计:
歌声与微笑
谷建芬 曲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4 节
第二课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感受 3/4拍的韵律美。
2、能用连贯、跳跃的声音演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3、对合唱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感受二声部合唱的魅力,热爱合唱艺术。
重点:感受歌曲的稍快活泼的情绪和歌曲韵律美。
难点:歌曲的二部合唱是本首歌曲的难点。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创设合唱情景,完成二部合唱发声练习,感受二声部效果。
三、歌曲教学《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1、听中动:听歌曲,找出3/4拍的强弱规律,用声势表示出来。
2、听中悟:感受这首乐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稍快、活泼)
3、作品介绍:《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由两个大乐句组成。是一首具有圆舞曲特点的,不带再现的两段体歌曲。
4、听中读:听钢琴演奏旋律,全体激情朗诵歌词。
5、听中划:听老师放慢速度提示性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手划旋律线并划分乐句。
6、听中唱:师生分工合作完成歌曲的学习。
1)第一乐句由学生听唱解决,二乐句老师代唱,最后几句共同完成。
2)由学生找出自认为最难的乐句,老师进行教唱。
3)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7、听中忆:找到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原版录音进行欣赏,感受二部合唱歌曲的艺术魅力。
8、欣赏男声合唱《游击队歌》,混声合唱《茨岗》。
《游击队歌》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它诞生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岁月。全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特点,曲调轻快流利,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旺盛的活力,生动地刻画了游击健儿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形象和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茨岗》是一部混声合唱,主要让学生接触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体验茨岗人丰富的感情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诗意。
四、小结, 由学生自行总结。
五、作业: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波兰民歌
(二部合唱)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