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桔梗谣 青春舞曲 北京的金山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 桔梗谣 青春舞曲 北京的金山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1-05-27 21:2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5节
第三课 多彩的乡音——桔梗谣
教学目标:
1、学唱民歌《桔梗谣》。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及其相关文化,积极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能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难点:能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大长今》主题歌(同时CAI出示长今图片)。
2、导入提问:1)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谁来说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大长今》。
2)小结:老师也是《大长今》的忠实观众,始终被长今聪明、勤劳、坚强不息的个性深深吸引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朝鲜,看看长今是生活在怎样一个民族里!
3、介绍朝鲜(CAI出示朝鲜风光组图)。
二、感受音乐《桔梗谣》。
1、导入:朝鲜不仅风光秀美,它的音乐更美。小朋友想听么?
2、初听,用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教师用脚步动作提醒学生。
讨论:歌曲是几拍子的?
3、讨论:学生用不同的节奏拍手来表现三拍子的强弱,教师选择相应节奏4、再听,熟悉音乐。
5、难点解决。
师:“快看,我找到了一棵多好的桔梗呀!”(教师范唱难点句)
6、完整地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并再次律动。
三.新歌教学。
1、聆听范唱。
2、了解歌词内容。
“你看到今年山上是怎样的情形?”
3、讨论得出:歌曲讲的是春天,桔梗开满山野的时候人们上山采挖的情景。
4、学唱歌词。
A用说悄悄话状态有节奏地跟读歌词。
B听琴轻声跟唱。
C学生演唱,教师纠错。
D完整准确演唱。
5、欣赏朝鲜语原版的演唱录音。
6、欣赏朝鲜舞蹈《桔梗谣》,并学跳几个简单动作。(机动)
四、课堂拓展:人文知识介绍,朝鲜不仅是“歌舞之乡”,还是一个“体育之乡”、“美食之乡”,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有机会到朝鲜去旅游
五、作业:背唱《桔梗谣》。
板书设计:
播放《阿里郎》的视频及朝鲜族舞蹈。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6 节
第三课 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
重点:从语言朗诵中学会的节奏。
难点:从语言朗诵中学会的节奏。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学唱《青春舞曲》。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或《达坂城的姑娘》,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有条件的话放VCD),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情境交融,以情诱兴,为学好新课做铺垫],引出学习的课题——“新疆民歌”。
2、感性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设疑置问:A、 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理性欣赏,突出重点。视唱主题(可能的话,手拍节奏型 X X X | X X | 边为音乐伴奏),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D 2/4 《新疆之春》主题
4、“学习新的节奏型”,朗读教材中的歌谣,学会节奏型,拍拍、读读时可用慢速,4/4拍的感觉来读,真正掌握了再加快。
二、学唱《青春舞曲》。
歌曲的显著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1、初步欣赏,请学生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唱,变换形式,促进提高。
3、创造实践,播放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模仿其动作,加上打击乐器,边歌边舞,在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音乐感。
4、合作,将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三、小结:同学们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四:作业:上网查询有关的音乐知识
板书设计:
青春舞曲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7 节
第三课 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重点: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难点: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到了,远处传来了藏族歌唱家的美妙歌声。(播放《北京的金山上》藏语演唱)
2、提问:你听出来藏族人的嗓音有什么特点了吗这种嗓音的歌声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声音很高、很亮。像草原一样宽广,辽阔。
二、授新课:
1、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北京的金山上》,那你刚才听出来歌里唱的是什么了吗?
2、师:老师也会唱这首歌,我就来给同学们当个翻译吧。不过呀,我有个小愿望,希望同学们一起来为我伴舞,你们愿意吗?这样吧,我先来教大家一个藏族舞蹈里最简单的动作——甩袖,看着老师做,你们来学一学。(教师喊着1、2——1、2的拍子,学生一起练习。)
4、师:现在老师就要为大家演唱了,不要吝啬你的小手,大胆的为老师来伴舞。学生听着老师的演唱,并为老师伴舞。
三、学唱《北京的金山上》,欣赏藏族《弦子舞曲》。
1、谈一谈,感受西藏文化。由于每个少数民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播放有关藏族相关文化的录像。师生共享对西藏的认识,可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了解其地理地貌、风俗习惯等。引出藏族民歌这一内容。
2、听一听,通过听赏《北京的金山上》,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初听时随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舞动身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3、唱一唱,采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学会此歌。
4、跳一跳,欣赏《弦子舞曲》,学习藏族舞蹈的典型动作“曲肘甩袖”,随音乐律动。最后再加上“曲肘甩袖”的动作复习《北京的金山上》。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表现精彩极了,歌声动听,舞蹈也很优美,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五、布置作业:背唱《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欣赏《弦子舞曲》
教学后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