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12 节
第六课 明日
教学目标:
1、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能模仿古诗词的朗诵音调来咏唱《明日》。
重点:能模仿古诗词的朗诵音调来咏唱《明日》。
难点:能模仿古诗词的朗诵音调来咏唱《明日》。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总体来说,教师在“咏唱古诗词”环节的教学中,可通过分析诗词、朗读诗词进而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采用引入有关诗词或文学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一、学唱《明日》。
1、故事导入——讲童话故事《寒号鸟》(见资料库之“相关链接”)导入歌曲《明日》的学习。
2、初听范唱,体会歌曲的咏唱风格。
3、复听范唱,拍打节奏,分析乐句。
4、模唱旋律:随琴声用“lu”模唱旋律。
5、学唱歌词,先朗诵诗词,再学唱。
6、请一部分学生用牧童笛吹奏这首歌曲的旋律,另一部分学生歌唱。
二、赏析《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诸君听我《明日歌》。”明代文嘉的这首《明日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它的意思是说,今天以后有明天,明天以后还有明天,有无数的明天。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在尚是未知数的明天,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分钟。
三、拓展:寒号鸟的故事。
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阳光明媚,鸟儿欢快地歌唱,辛勤的劳动。其中有一支寒号鸟,有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好心的鸟儿提醒说;“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呢”。寒号鸟轻蔑地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尽情地玩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冬天眨眼就到了。鸟儿们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乐地休息,而寒号鸟却在寒风里,冻得发抖,用美丽的歌喉悔恨过去,哀叫未来:“抖落落,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万物苏醒了。沐浴在阳光中,寒号鸟好不得意,完全忘记了昨天的痛苦,又快乐的歌唱起来。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了呢,太阳一出来,大家寻找一看,寒号鸟早已被冻死了。
四、作业:模仿古诗词的朗诵音调来咏唱《明日》。
板书设计:
明 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13节
第六课 花非花
教学目标:
1、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能用头声位置,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背唱《花非花》。
重点:能用头声位置,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背唱《花非花》。
难点:能用头声位置,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背唱《花非花》。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总体来说,教师在“咏唱古诗词”环节的教学中,可通过分析诗词、朗读诗词进而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采用引入有关诗词或文学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一、学唱《花非花》。
1、复习导入。教师唱黄自的歌曲《西风的话》(第7册第7课学过),提问学生是否记得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初听范唱,体验诗词的韵律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
2、师用牧童笛吹奏旋律,生逐句用唱名模唱。
3、分析主题、乐句及演唱风格(见资料库之“作品及作曲家介绍”)。
4、学唱歌唱,先朗诵诗词,再分两组学生,一组唱旋律,一组朗诵歌词,体验词曲音调的完美结合。
5、启发学生用头声,有气息支持的背唱《花非花》。
二、欣赏长歌行(如因时间关系,该曲也可做浏览曲目)。
1、欣赏领唱、合唱的《长歌行》,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
2、参考P62页讲解歌词内容。
3、再次欣赏、学唱。
三、学吹牧童笛
1、复习吹奏《故乡的亲人》等乐曲。
2、示范bB1的手位,介绍F大调音阶,再吹奏F大调音阶,
四、小结:
同学们学吹《欢乐颂》时,在《欢乐颂》的谱子下标上固定调的音高,有利于吹奏。
五、布置作业:复习吹奏《故乡的亲人》等乐曲
板书设计:
花 非 花
黄 自 曲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