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04 20: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单元综合检测卷系列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选项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遮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互相牵制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3.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
A.通判
B.三司
C.御史
D.厂卫特务机构
4.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极具营养价值的食物玉米、甘薯,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
A.隋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5.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右图手工艺品出自哪座城市(  )
A.苏州
B.广州
C.景德镇
D.杭州
6.(2019·福建)“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他”的事迹是(  )
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领导虎门销烟
D.率舰激战黄海
7.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9·广东)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
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9.下列对外关系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0.(2019·北京)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11.(2019·广西)清朝为加强对下图“①”处的有效管辖,设置了(  )
A.台湾府
B.西域都护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12.(2019·青海)“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和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此书被誉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本书是(  )
A.《齐民要求》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3.(2019·北京)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14.“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平定准喝尔叛乱
15.清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上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崇儒家学说
B.统一文字
C.实行文字狱
D.建立太学
16.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叙述了清朝反抗外来侵略的真
实故事。当时侵略中国的国家是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荷兰
17.中国古代各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军事斗争得到维吾尔族人民大力支持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2018·无锡中考)《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19.(2018·兰州)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进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中书省
B.军机处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20.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
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21.(2019·沈阳)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
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
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
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
22.(2018·西宁)清朝设立的有效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是(  )
A.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
B.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C.岭北行省、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D.桂林郡、南海郡、陇西郡
23.(2019·福建)右图中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词曲艺术大全。
该剧种形成于(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4.清政府借编篡《四库全书》的机会,对全国图书典籍彻底清查,对于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损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这种现象说明清朝统治者(  )
A.强调民族平等
B.提倡知识分子的民主意识
C.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
D.提倡尊孔读经
25.(2019·北京)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半两钱
②殷墟甲骨
③京剧早期戏服
④三彩骆驼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卷Ⅱ
(非选择题,共50分)
26.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1)你认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2分)
(3)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4分)
27.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搜集到
的一些图片,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16分)
【图片搜集】
【材料搜集】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史实探究】
(1)请分别说出图1和图2率领这两支舰队的人物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5分)
(2)搜集的三则材料共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推行怎样的政策?(2分)产生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4分)
(3)图3中“广州十三行”承担了什么职能?说一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危害。(3分)
(4)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分)
28.材料解析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努尔哈赤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他是大清帝国的莫基人,二十五岁统一了女真各部,后脱离明朝建立了后金政权。
材料三: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承袭汗位,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后在沈阳称帝,次年改国号为清,为下阶段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二说说努尔哈赤的功绩。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项共同之处?(6分)
(2)结合材料三说出皇太极的功绩。(4分)
(3)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
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
29.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
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
云南、辽阳、岭北等边睡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历史》七年级下册
(1)图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唐朝哪一位皇帝时期?(1分)这一历史事件对西藏的社会发展和
汉藏关系产生哪些影响?(2分)
(2)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1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图二和图三分别指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哪一措施?(2分)这些措施有何作用?(2分)
(4)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2分)
《第三单元
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
卷Ⅰ
选择题
1-5.DDDCC
6-10.BDCDD
11-15.DDABC
16-20.CDACD
21-25.CADCC
卷Ⅱ
非选择题
26.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社会出现全面危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3)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7.(1)戚继光;郑和。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东地区的倭寇。后又南下广东、福建,与当地军民共同剿灭倭冠,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郑和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国家昌盛。(言之有理即可)
28.(1)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的压迫,迁都沈阳。努尔哈赤与阿保机、阿骨打、元昊、铁木真等少数首领都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加强对中原的攻势。
(3)
朝代
元朝
清朝
统一各部
成吉思汗(铁木真)
努尔哈赤
建国
忽必烈
皇太极
改国号


都城
大都
沈阳(后迁都北京)
29.(1)唐太宗时期。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2)宣政院。
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3)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封其为“达赖喇嘛”封号;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意义:稳定了西藏的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任意两点即可)(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汉藏人民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