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2.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4.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鲁迅《狂人日记》的批判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0年,北京大学就122岁了。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注定要在中国的教育史、救亡史、奋斗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去过北大的同学吗?北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北大的脚步一起来了解我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2.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3.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三、合作探究
互动探究一
科举制度废除的得失。
结论:科举制度其实就是一种考试选才制度,对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能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而应该还其一个真实的面目。
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废除加速了清王朝的瓦解,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废除导致社会文化断层,选官制度紊乱,政局更加动荡混乱。
互动探究二
报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结论:(1)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
(2)冲击了传统经典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3)促进并产生了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4)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先河,帮助国人了解世界。
四、总结归纳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创办新式学堂
停止科举考试
新式报刊的创办
商务印书馆
文学艺术的成就: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
五、课堂检测
1.中国的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帝,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A )
A.京师大学堂
B.经世学堂中学历
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
2.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A )
A.教育
B.外交
C.娱乐
D.习俗
3.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 )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新青年》
4.以下是鲁迅作品的是( C )
A.《子夜》
B.《雷雨》
C.《狂人日记》
D.《女神》
六、板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文学艺术的成就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