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的
行
进》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并明确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教学要符合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是设计探究性课堂的一个总原则。教师要从学生前概念出发,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建构新知设置相应的“脚手架”,以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发展,从而学习探究技能,掌握重要的科学知识概念,建立联系科学概念的认知模型;同时,注重学生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将围绕“光在空气中沿直线行进”核心概念,灵活运用收集信息、聚焦问题、提出设想、设计方案(观察、实验)、分析现象、表达和交流等几个探究性学习要素,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效果评价--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帮助学生建立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一个群体中,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互动来完成科学概念的学习。
3.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认识光源。
(2)解释常见的光现象。
(3)小孔成像实验。
(4)画图解释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对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设计主要有以下调整:
(1)光源的认识做为选学。
(2)对教材中的实验做增减调整。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在本课时进行“小孔成像实验”,学生对现象的解释会模糊不清,不易接受,而在本单元学习后才能逐渐说得清、画的明。因此,删减了小孔成像实验,增加了纸筒实验、小孔纸实验、“缝隙板”演示的内容。
(3)帮助学生了解“光线”。“光线”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光现象的“拐杖”。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做以介绍。
4.教学目标
(1)证实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尝试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光的行进路线;
(3)发展和保持对光现象的兴趣和求知欲;
(4)培养学会善于合作、交流、倾听、质疑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学习习惯;
(5)懂得科学探究行为的科学性影响着结论的可靠性,得出结论需要严谨,树立科学探究实证精神。
5.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光的行进路线”的证据。
难点:从多种途径获得“光的行进路线”的证据中归纳概括出结论。
6.教学过程
教学分四个环节:立足单元,魔术激趣;聚焦问题,探察前概念;明确要求,寻求证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如下:
探究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认知
教师提供支
持
学生活动
科学概念的建立进程
立足单元,魔术激趣
演示魔术,学生思考:这束花是怎么变出来的?
预设:人看见物体是眼睛的功能
表演魔术,提出问题
学生参与、思考
认识到有了光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丰富的色彩和美丽的世界
聚焦问题,探察前概念
预测现象,激发思考:手电筒的光从U型管的一侧照过去,能不能从另一头射出?
暴露前概念
实验用具:U型塑料管、手电筒
学生猜测、验证、质疑
利用经验猜想与解释
你认为光是怎样行进的?为什么?
预设一:向四周传播的
参与讨论
举例说明
认识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预设二:圆的、弯的等不固定的形状
提供图片,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认识光源
了解光源
认识光源,认识自然光、人造光
预设三:直的
参与讨论
举例说明
明确要求,寻求证据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光在向四周传播时,每一束光的行进路径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直线射线(直的)
让学生充分说明想法
说明想法
丰富光的行进路线是直的证据,形成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是直的的概念
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呢?你打算怎么做?
想办法(实验法)
评价
交流、倾听、评价、质疑
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实验
初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1.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纸筒、手电;2.实验中的指导
1.设计、操作、观察、解释现象;2.交流、评价;3.强调实验的严密性对证据可靠程度的影响;强调合作的重要性;4.强调认真倾听和善于质疑的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1.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小孔纸三张;2.实验中的指导3.关注生成性问题,引发生生互动如:反光游戏
演示实验,强化刺激
丰富证据,深化理解
缝隙板,手电、投影,解释现象:
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
回归生活,丰富感知
提供图片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光现象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得出结论
组织小组回顾、反思、总结
得出结论:光的行进路线是直的
1.建立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是直的概念;2.了解
“光线”,为认识光反射和折射,乃至解释小孔成像提供帮助。
科学结论
1.板书:“光在空气中行进路线是直的”2.讲解:光线
发现问题:光还可以在其他物质中传播吗?
拓展认知,强化概念
提供视频
观看视频,开拓视野
拓展知识,强化“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结论”,获得较为正确的科学概念
小结
1.谈收获。2强调: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对“光的行进”的理解。3.课后阅读光的科学史方面的书籍。
7.教学媒介
本课有四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生活中的光现象;(2)提供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带来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3)发挥实物投影的直观放大效果,演示利用“缝隙板”获取的证据;(4)在学生通过分析现象,尝试的得出结论后,利用视频帮助学生快捷而清楚的看到实验室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进路线”,从而对本课的科学概念有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即: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