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馒头发霉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馒头发霉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4 21: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馒头发霉了
教学设计
凌海市温滴楼小学
聂春良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第一单元第
3课《馒头发霉了》。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
主要教学内容有四部分:
第一,观察霉、认识霉有不同的形态。
第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第三,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霉方法。
第四,首先介绍人们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霉给人和动物带来的危害,最后简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扩展学生对霉的认识和了解。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观察生物。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霉,知道可以在哪里可以找到霉,但没有注意到霉是一种微生物。
大部分学生认为霉对人类是有害的。
设计理念:
本课的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霉,引导学生发现霉产生的因素。接着深入观察,从观察中逐步深入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并结合观察画图或用语言描述,使学生充分认识霉的表象。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了馒头等食物发霉的起因,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这个探索过程当中寻找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其他防霉方式。认知人们对霉的利用以及霉给人们和动物带来的危害,了解青霉素的诞生情况和其他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应用,扩展学生对霉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观念。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霉菌是微生物,了解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物体容易发霉。
3.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并乐于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发霉的馒头,了解霉菌;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师准备:发霉馒头和新鲜馒头、发霉的水果、放大镜、镊子、培养皿、学生显微镜、霉菌切片、塑料袋、载玻片、盖玻片、水、滴管、手套。
教学准备:记录单、课前搜集有关霉菌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知道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生物。在这大千世界里,还存在着一种生物,这种生物它是霉。今天我们就来研讨这个话题——馒头发霉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用多媒体展现霉的图片。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物品怎么了?
2.交流: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物体发霉了?是什么物体发霉了?当时的环境气候怎么样?
3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发霉的物品。出示课件教师简介。
(二)讨论:关于霉,你还想了解什么?
1.小组内讨论想了解的问题。
2.指名汇报。
3.出示课件。
预设问题:
(1)什么是霉?有哪些特点?
(2)在那些条件下物体容易发霉?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来探讨预设中的问题。
(三)观察霉的形态
1.讲述: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发霉的物品,我们大家要认真观察,霉的颜色和形状。
2.出示观察要求:
(1)认真有序的观察,先用眼睛看,在用放大镜看,最后用显微镜看。
(2)深入细致的体会所看到的同一物体上霉的形状和颜色,并能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霉。
(3)观察完毕,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
3.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巡视。
4.小组内交流。
5.小组代表汇报霉的形态。
6.出示课件——显微镜下霉菌图片。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组显微镜下霉菌的图片,下面请大家来欣赏。
7.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看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四)探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1.同学们,我们刚才细致地观察了霉菌,那么你认为霉菌有生命吗?怎么证明?
2.指名说一说。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霉菌能够生长,就可以说明它是有生命的。
4.引导学生假设。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发霉的物体,那么你认为物体会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寻找规律,大胆猜测、讨论,把这个填空写下来

我认为在
条件下物品容易发霉。
(2)各小组汇报猜想的结果。
5.
大多数同学认为物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我把同学们提出的假设归纳一下,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条件进行组合:
(1)温暖和潮湿;
(2)温暖和干燥;
(3)寒冷和潮湿;
(4)寒冷和干燥。
6.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同学来设计一组对比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1)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把设计意图写出来。
(2)指导学生阅读9页教材,说一说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针对不同的组合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选择组合的条件:a.温暖、潮湿。b.温暖、干燥。
不变的条件:温暖
改变的条件:潮湿、干燥
交流实验方案。
(3)小组同学选代表汇报方案。
(4)小组同学修改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表格。
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设计如下实验表格:
物体发霉的对比实验


假设的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潮湿
温暖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干燥
温暖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阳光
阴暗
干燥
潮湿
7.学生按设计的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
8.同学们,你们喜欢霉菌吗?
(1)向同学们简介英国细菌学家佛莱明和青霉素。
(2)简介霉的利用。
三、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学习情况。
四、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一、霉的形态
种类很多、颜色各异
二、探究物体发霉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