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科学入门 复习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科学入门 复习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5 10:2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复习课
1.(1)如图1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厘米;(2)如图2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3)如图3所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图1
图2
图3
2.小科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她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得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3。
A.加水到标记
B.取出矿石
C.将量筒中水
(矿石浸没水中)
(准备补充的水)
倒入杯中至标记
3.在打羽毛球时,同学们发现羽毛的断落会影响羽毛球的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和飞行稳定性等。他们讨论后决定从研究羽毛球自由下落这一简单的运动方式人手,探究羽毛断落情况对羽毛球下落速度的影响。
(1)他们从球场捡到六只羽毛球,如下表:
羽毛球
A
B
C
D
E
F
品牌
燕子
燕子
燕子
江山燕
江山燕
江山燕
羽毛断落根数
0
2
8
0
4
8
你认为应该选择编号为
的三只羽毛球进行对比实验。
(2)甲、乙两同学正确选择三只羽毛球后,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甲同学:让三只羽毛球同时从三楼静止释放,比较落地的先后顺序,重复三次。
乙同学:让三只羽毛球分别从三楼静止释放,测量三只羽毛球落地时的速度。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过程提出一条建议。
对甲:
;对乙:

(3)用相同的方式拍打羽毛球,不同品牌的新羽毛球飞行的情况并不相同,你认为引起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1.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是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温度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C.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普通温度计体温计更精确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2.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下列有关仪器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4.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6.有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以上操作中(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7.下列不符合实验室处理方法的是(

A.轻微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用过的废水直接倒入水槽
C.少量硫酸溅到手上,立即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D.燃烧的酒精灯侧翻时用湿抹布盖灭
8.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9.小小同学参加初中学业考试,(甲)翻开生物试卷,发现试题比较简单;(乙)仔细阅读,发现题目灵活又富思考性;(丙)可能是老师们希望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科的信心;(丁)如果是仔细作答应可以考得很理想;(戊)小小仔细作答,最后笑眯眯地离开了考场。从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看,以上叙述中属于假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如图是测小石块的体积的示意图,则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该小石块的体积为
厘米3,如果某同学测小石块的体积时,把左、右两图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

11.某科学兴趣活动小组对家鸡自然孵化进行了观察和湿度测定,结果如下:①母鸡体温42℃;②母鸡在抱窝(孵化)时,鸡蛋温度不足40℃;③母鸡不抱窝时,鸡蛋温度低于30℃;④母鸡在抱窝时,每隔一定时间用爪和喙翻鸡蛋一次;⑤母鸡两天下抱(即离开需孵化的鸡蛋)一次;⑥小鸡出壳时间为21天。下面是该科技活动小组所进行的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取1米3容积的大纸箱,箱内以60瓦白炽灯泡加热,用手动调温器来调节温度,模拟自然状态(即②③④⑤)孵化一批鸡蛋。第二组实验:用与第一组实验一样的用具,对另一批鸡蛋进行42℃恒温条件下孵化。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组实验中缺少一种最重要的实验用具是什么?

(2)如果先孵化出小鸡的是A组,孵化率高的也是A组,则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B组实验的作用是

12.月球表面充满了许多由陨星撞击形成的月坑。小明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质量m(克)
体积V(厘米3)
下落高度h(厘米)
坑的深度d(毫米)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13.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湿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幅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的图是

A
B
C
D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的温度定为0℃,
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第1章复习课
1.(1)1.
45
(2)-5
(3)小于
解析:(1)图1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毫米,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厘米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厘米即为物体长度,即木块的长度=3.
45厘米-2.00厘米=1.
45厘米。(2)图中所示的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5℃。(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读数时俯视,会造成实际值比读数偏低。
2.80
解析: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我们可以根据量筒中倒水前后的示数求出倒出水的体积;根据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液面凹面底部平行,量筒的分度值是10毫升,量筒原有水的体积V1=200毫升,量筒中剩下的水的体积V2
=120毫升,则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V=V1-V2=200毫升-120毫升=
80毫升=80厘米3。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V矿=80厘米3。
3.(1)A、B、C(或D、E、F)
(2)甲:最好在无风时进行实验;乙:最好选羽毛对称断落的羽毛球进行实验
(3)合理即可,如质量、形状、羽毛长短、羽毛疏密、球托弹
性等。
解析:(1)影响羽毛球下落速度的因素有:品牌、质量、羽毛的多少、羽毛的长短、羽毛的疏密、风力等,要探究羽毛断落情况对羽毛球下落速度的影响,必须保证羽毛球的品牌、质量、风力等相同,选择同品牌断落羽毛根数不同的羽毛球A、B、C(或D、E、F)进行实验。(2)对于甲、乙同学的实验,在只有断落羽毛不同的情况下,影响羽毛球下落的因素还有风力、断落羽毛的位置等;风力对甲、乙的实验有较大的影响,对于甲最好在无风时进行实验;对于乙,最好选羽毛对称断落的羽毛球进行实验。(3)用相同的力、相同的方式拍打羽毛球,影响羽毛球在空中飞行的因素还有质量、形状、羽毛长短、羽毛疏密、球托弹性等。
1.D
2.D
3.D
4.D
5.A
6.A
7.B
8.D
9.C
10.10毫升
20

11.(1)温度计
(2)鸡蛋在自然状态下孵化速度、孵化率最高
(3)对照试验
12.(1)下落高度
(2)3
6
7
(3)越浅
13.(1)30
12
(2)D
(3)冰水混合物
沸水
共3页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