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3页例5和第84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后,提出6个蘑菇的是多少个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这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对分数实际意义的理解去解决。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里类似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还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由于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所以教材在安排这类问题时,都注意让操作和直观作为学生思考的依托。想想做做的安排,也主要是先让学生利用直观和动手操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介绍了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时候由物体所在星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造成的。由于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之相当于地球吸引力的,所以一个物体到了月球上,它的重量就只是地球的了。
2.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求一个数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意义和方法。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学习中,要在学生已经会求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基础上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关键在于突出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在理解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物体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利用分数的意义,正确求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算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1.用分数表示图里涂色的部分。
2.列式解答下列问题。
(1)有8个桃,分给小明,分给小明多少个桃?
(2)商店有12箱牛奶,卖出,卖出多少箱?
【设计意图】复习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做准备。
二、开放导入
谈话:兔子家的蘑菇成熟了。兔妈妈今天采来一些蘑菇,要分给她的孩子们。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三、核心过程推进
(一)教学例题。
1.观察例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生:把这篮蘑菇(6个)的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2.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你们能帮小兔子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的意义,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奠定基础。
3.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片代替蘑菇,试着去摆一摆、分一分。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分这些蘑菇的?平均分成了几份?小兔分得这篮蘑菇的几分之几?是几个?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方法二:画图:把6个蘑菇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就是这个整体的,是4个蘑菇。
方法三:计算:全班汇报交流算法:
6÷2=2(个)求出的是1份有多少个蘑菇
2×2=4(个)求出的是2份有多少个蘑菇
【设计意图】在操作感知基础上,思考用算式方法计算,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4.谈话:你还能拿出这篮蘑菇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呢?在作业本上试着将你的想法写一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于圆片)
交流汇报:我还能拿出这堆蘑菇的,一份就是3个,我是这样计算的:6÷2=3(个)……
5.如果这篮蘑菇有12个,把它的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6.比较刚刚做的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这篮蘑菇有6个,把它的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2)如果这篮蘑菇有12个,把它的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提问:都是把蘑菇的分给小兔,为什么上面的小兔分到了4个,而下面的小兔却分到了8个?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感知分数即使相同,但总个数不同,分到的也不一样。
交流:求这些蘑菇的是多少个,计算方法都是:
(1)平均分成3份,用总个数÷3份,得到1份的个数。
(2)取2份,用每份的个数×2份,得到的个数。
先用除法算出每份的个数,再用乘法算2份的个数。
7.小结: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第一步先算一个数的几分之一(也就是先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算出一份数),第二步再算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也就是算出几份数)。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说一说。
(1)摆12个圆片,拿出它们的。拿出多少个?
(2)摆16个圆片,拿出它们的。拿出多少个?
同桌分别按两题的要求摆圆片,拿圆片。指名在班内汇报操作情况和计算结果。
提问:都是拿出圆片的,拿出的个数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虽然两次都拿出了总数的,但由于每次摆出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进一步感知分数即使相同,但总个数不同,拿出的也不一样。
2.先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思考: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1份是多少?你求出了这样的几份?
3.小春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小冬吃了这块巧克力的。
他们各吃了几小块?
想一想:小冬吃的块数和小春吃的块数有什么关系?
4.小芳和小红用一根绸带做中国结。
小芳用去这根绸带的,小红用去这根绸带的,她们各用去多少厘米绸带?
思考:如果把小芳用的加上小红用的,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用算式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练习巩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感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
四、总结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提升:
《小布头奇遇记》一共有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他应从第几页看起?
3.读一读“你知道吗?”
(1)读一读,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2)算一算,如果你到了月球上,体重大约只有几千克?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课堂内容,回顾收获。从生活现象中找出类似的周期现象,让学生自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蕴。
桃的
是多少个?
4
7
萝卜的
是多少个?
2
3
辣椒的
是多少个?
3
4
苹果的
是多少个?
4
5
1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