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间
活动内容
上学时间。(教材第102~103页)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收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记录时间的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记录、讨论一周的上学时间。
难点:感受收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生活中会经常用到统计的知识,比如统计班里每个同学的爱好、出生月份等。这节课我们就用学到的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每个同学的家离学校的距离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上学路上用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每天上学途中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和同学比一比,你用的时间是比较长还是比较短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活动吧!
二、活动内容
1.提出问题。
(1)问题:你每天上学途中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和同学相比,你用的时间是比较长,还是比较短?
(2)解决方案:
(方案一)先估计自己每天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再和同学们比一比。这种估计随机性太大,没有数据基础,缺乏可比性。
(方案二)每天上学的时间可能不一样,怎样估计才比较合理?可以连续记录几天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再进行估计。
2.收集数据。
(1)记录方法。
①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准确记录的因素,数据记录也要及时、认真。首先要记录从家出发的时间点,再记录到达学校门口时的时间点,要保证两个时间节点都要记录下来。
②尽量用一块手表记录时间,并和学校时间保持一致。
③连续记录5天,再和同学交流。
(2)收集数据。
学生将自己每天的记录填入下面表格,并算出每天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分钟。
日期
从家出发时间
到校时间
经过时间
( )月( )日
( )时( )分
( )时( )分
( )分
( )月( )日
( )时( )分
( )时( )分
( )分
( )月( )日
( )时( )分
( )时( )分
( )分
( )月( )日
( )时( )分
( )时( )分
( )分
( )月( )日
( )时( )分
( )时( )分
( )分
最后,把5天的经过时间累加起来,再除以5,得到每天上学途中要用的时间大约是( )分。
3.汇总讨论。
(1)分组统计,让学生把小组里每个同学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填在下表中,并按要求整理。
姓名
时间/分
姓名
时间/分
时间
20分以下
20~40分
40分以上
人数
(2)小组内讨论,根据小组记录和整理结果讨论。
①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多少人上学途中用的时间比你多?有多少人用的时间比你少?上学时间和你差不多的有多少人?
②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少于20分钟的有多少人?多于40分钟的有多少人?在20-40分钟的有多少人?
③将你们小组的上学时间从小到大排一排,谁用的时间最短,谁用的时间最长?
(3)分组展示,全班交流。
刚才我们只是在小组里比较,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同学中有多少人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和你差不多?
需要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用下面的表格将每个小组同学的数据进行汇总。
20分以下
20-40分
40分以上
第一组
……
合计
从合计数据里就能知道全班同学中有多少人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和你差不多。
4.回顾反思。
(1)收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估计上学时间时,可以把记录的几个数据从小到大排一排。
(3)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三、活动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本次活动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上学时间
(1)收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估计上学时间时,可以把记录的几个数据从小到大排一排。
(3)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完本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之后的一堂实践活动课,课堂上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