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期)
《电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第一节《电池》中四个活动中的一个活动。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电路,初步建立回路的概念。以此来训练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假设和猜想能力。
2.本节课在学生观察电池,描述自己如何点亮小灯泡及总结怎么连接小灯泡才会亮等方面,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促进,也为以后学习电路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电学知识的开首篇。
【学情分析】
1.这是本单元第一节,在五年级学生从未接触过电学知识,是新的知识。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只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与电有关的器材:如导体和绝缘体、开关、电灯、电池等,但没有一点电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实际的操作,学生了解的知识性内容很少。
3.学生认知障碍点:只有回路才会使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但方法多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进行猜想和设计。
2、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假设和猜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区分短路、断路和通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相机、手机、话筒、电视摇控器等。)这些设备能工作,为人们服务,需要里面的电池提供电能。那么电池作为一种常用电源,它的作用这么大,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它?(学生举例)。既然电池作用这么大,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有关电池的一些知识。
板书:电池
二、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一)学习目标
1、认真观察电池外部特征。
2、小组合作让小灯泡亮起来。
3、了解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师:老师为大家带来电池,小组内仔细观察电池,看一看电池上有什么标识?这些重要的标识有什么含义。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三)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A、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的结构。
B、学生观察。(学生也可以结合本组已有的小灯泡,进行亲身实际观察)
C、教师课件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个连接点,一个连接点位于小灯泡的尾部叫锡点部分,另一个位于小灯泡的一侧,和小灯泡的螺纹部分相连我们叫它金属壳。)
D、引出导线
师出示导线。了解导线的作用:没有导线灯泡和电池就无法连在一起
三、大胆猜想,实验验证
1、(课件出示)大胆猜测一下,第一、二幅图连接方法,小灯泡能亮吗?(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讨论)
2、同学们有很多想法,你们的想法到底能不能点亮小灯泡,那要用实验来验证。(以组为单位,一名组长、两名实验员、一名记录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完成实验操作)
2、同学们,你们都成功了吗?你们的小灯泡是不是都点亮啦?
验证结果中哪些连接方法能让小灯泡亮起来?(课件出示:通过观察发现:从电池正极流出的电通过小灯泡以后再流进电池负极,这样形成了完整的闭合回路,小灯泡就亮了。)
3、(课件出示)大胆猜测一下,第三、四幅图连接方法,小灯泡能亮吗?(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讨论)我们继续用实验来验证。(以组为单位,一名组长、两名实验员、一名记录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完成实验操作)
4、第三幅图去掉一根导线灯泡还会亮吗?
5、比较第二幅图与第四幅图连接方法有什么区别?
四、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实验结论:只要电池的一极与小灯泡的金属外壳相连,另一极与小灯泡的锡点相连就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因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五、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四幅图,哪些图能点亮小灯泡?
六、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两张图:短路、断路。
七、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电池
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各种设备中的电池。
八、课后作业
课外请同学们用一节电池,几根导线,点亮两盏灯泡。
板书设计:
电池
猜想
正极+
导线
电池
灯泡
验证
负极-
导线
点亮灯泡:要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了电池的结构,以及电池的广泛应用。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对简单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只有完整的闭合电路,才能让电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