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4 16: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数学教案之计算教学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
30~31页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关键】
计算所得的数字要落在哪一位上
【教具学具】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口算(20题)
37×5
28×7
32×9
57×8
……
240÷4
360÷9
480÷4
560÷7
96÷3
48÷3
84÷7
……
2、估算:29×11大约等于多少?
17×72呢?
看卡片口算
30×10=300
20×70=1400
强化口算
估算为新课程做铺垫。
探索新知
速算114×1
114×2
114×3……
114这个数字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关于卫星,你知道多少(介绍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情况)
东方红一号无疑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那么,你能估计一下,它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吗?
怎样列算式?
大家估算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结果却不相同。那么,114×21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回忆过去的方法,自己尝试一下吧!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汇报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语句通顺,算理清楚。
组织学生汇报
教师点拨:比较这几个计算过程,哪计算方法的思路是一致的?
讲解竖式算法:
114
×
21
114
228
2394
梳理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特别注意什么?228中的两个“2”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10
算一算135×74,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总结竖式计算的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而且要注意积的位置。
(3)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快速答题
了解东方红一号卫星
114×21
全班交流:估算结果和方法
独立尝试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
114
×
21
114
228
2394
思考算理,了解算法
和老师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培养估算意识
培养合作意识
用问题形式提醒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巩固练习
指导“试一试”
408×23中间的“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但是要占位
练一练第1题
练一练第2题
注意单位换算
练一练第3题
练一练第4题
练一练第5题
“0”是怎样处理的?
练一练第6题
注意单位换算
练一练第7题
练一练第8题
赚了还是赔了,就是求什么?
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再交流。
先自己算,再交流
先自己算,再交流
找出错处,说明原因,纠正错误。同伴交流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哪些新知识?
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
114
×
21
114
……114×1
228
……114×20
2394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通过114乘几的速算,引入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对他们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
教学中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难度。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当用十位上的数相乘时,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造成计算错误,对个别同学课堂上还要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