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_______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_______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5 16:2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学会了________》教学设计(2课时)
  一、课文内容分析
  这是一次半命题习作,话题“我学会了
”指向习作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在横线上填写学会的事情。此话题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也契合单元主题“成长”的内涵,“学会做事”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表现。
  教材第一部分提供了六幅图像资源,有学会弹钢琴、学会摄影、学会挤牛奶、学会借阅、学会洗碗、学会种花等。这些示例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爱好、技能等范围,可以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提示学生选择习作素材的角度,打开学生的选材思路。
  教材第二部分呈现了本次习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教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会做的事情,并从中选择最有成就感的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教材还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写”:按一定的顺序写,写清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过程,写清有趣的经历和心情的变化。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习作修改的要求,一是要自我修改,即通过朗读,改一改不通顺的地方;二是要互换习作,围绕是否按一定顺序写、是否把过程写清楚进行修改。
  二、学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次习作的话题遍布孩子成长的过程,只要思路打开,学生就有事可写。从写作经验上看,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四上习作单元要求“选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习作6要求“写印象最深的游戏,写清想法和感受”,习作8要求“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三上和三下中也各有一次“写清过程”的单元习作;相关的阅读教材中对此也多有安排。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写作经验、知识和技能。本次习作应是在前几次基础上的提升,着重对“如何写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如何写好心情的变化”等方面进行精准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用情境图,导入新课
  1.看情景图,打开思路。
  出示教材“习作情景图”:看图,说一说图中的“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快速交流:摄影、弹钢琴、挤牛奶、借书、栽花、洗碗。
  2.联系生活,关注选题。
  (1)引导:你曾经学会了什么?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2)在这些选题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写在构思单“我学会了”后面的横线上。
  (二)精准教学,建构写法
  过渡:有一位小作者呀,他也经历过一些这样的事,还把这件事写了下来。想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吗?
  1.学习“过程写清楚”。
  (1)出示例文片断《我学会了滚铁环》:
  我拿着钩,按照马楠教我的方法去做,把钩放在铁环中间,往前一推,哈哈,它还真走了。可铁环速度太快,我跟不上,没跑多远铁环就“咕噜噜”倒地了。
  马楠又给我示范了一遍。只见他慢慢推着铁环,身子不慌不忙地跟着铁环跑,铁环好久也不倒地。我赶紧照着练习。我左手拿铁环,右手把铁钩放到铁环的下端,用力一推,铁环歪歪扭扭地滚出去,眼看要倒了,我连忙把铁钩放到铁环下端,又一次把铁环推了出去,这次铁环很平稳地滚了好远。
  我一边跑一边推,铁环快速地往前滚。快到转弯处了,可是我不会减速,速度太快,铁环又倒了。我继续练,发现铁环歪的时候,只要把钩往反方向一拉,它就立刻正了过来。我发现的这个技巧还挺有用呢!
  马楠把这个铁环送给了我,我经过多次练习,滚铁环的水平大有长进,玩得有模有样了。
  (2)快速浏览例文,思考:这则例文写的是学习“滚铁环”,过程写得特别精彩。你们觉得过程精彩在哪儿?
板书:过程
  (3)抓住关键要点,交流:
  ①小作者写出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得很清楚。
  ②小作者“学会滚铁环”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后来都解决了,就好像“闯关”一样,显得非常有趣。
  ③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进步,新的发现,读起来很吸引人。
  教师相机小结板书:不会→会(写清楚)
  (4)完成构思单。
  ①出示“构思单”,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学会”时的情况,简要填写:
  小提示:阶段如同“闯关”,如果是一次闯过去的,可以只有一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有两个或三个阶段。
  ②展示学生的构思单,师生评价,在“过程是否清楚”方面予以指导。
  ③小结:有了这份构思单,“我学会了”的过程,就能写清楚了。
  2.学习“心情有变化”。
  过渡:你看,一则好的例文,总是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咱们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三段例文,都讲了作者在“学会”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看看小作者在克服困难的前后,他的心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板书:心情
  例文
  (一)我学会了吹萨克斯管(片断)
  第一次见到它,我就爱不释手。那天,吴老师先教我如何吹出声音,我憋足了气,脸涨得通红,使劲地吹着,一遍,两遍,三遍……可是怎么也吹不出声,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不想再学了。这时,妈妈和吴老师鼓励我说:“别着急,慢慢来。”听了这句话,我心里顿时充满了力量,继续坚持练习。终于,我吹出声音了!吴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二)我学会了滑旱冰(片断)
  我抓着身旁的栏杆,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然后紧张地移动着脚,感觉这脚也不听我的使唤,简直就是寸步难行。我只好用手死死地抓着栏杆,艰难地动着。走了不一会儿,全身已大汗淋漓。不知不觉,我的手不再依赖栏杆,脚也越来越轻松,我开始放开手,迈着小步向前挪动,虽然还不是很自如,但已能控制身体的平衡。
  (三)我身边的男子汉(片断)
  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给了他一角钱。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我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有点儿紧张,但还是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
  (1)学生快速阅读例文,特别关注标红、标蓝的词句,然后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抓住关键要点,交流:
  ①例文(一):小作者学吹萨克斯管,遇到了困难,在妈妈和老师的鼓励下解决。在困难解决的前后,他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泄了气”变化为“充满了力量”,写得非常精彩。相机板书:直接写
  ②例文(二):通过“抓”“站”“移动”“死死地抓”“动”“放开手”“迈”“挪动”等精准的动词,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的心情刚开始是非常地紧张,后来快学会的时候,才慢慢变得轻松起来。相机板书:用动作写
  ③例文(三):从整个买东西的过程,可以看出他开始是非常紧张的,后来才变得自信了起来。相机板书:用对话写
有变化
  (3)完成构思单:同学们,咱们在自己“学会了”的那件事中,是否也有这样精彩的心情变化呢?在构思单上完成它吧。
  ①出示完整的构思单:
  ②交流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构思的实际情况点评,在是否合适、恰当方面予以指导。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在选用“直接写、用动作写、用对话写”时如何写得更准确、更生动。
  ③小组内互评,提提建议,互相启发,改善构思。
  (三)任务驱动,完成习作
  过渡:每一次的“学会”,都是人生的第一次,令人难忘,即使过去了很长时间,仍然记忆犹新。最近学校的“顶呱呱”校报发起了一则征文启示。
  1.请同学们自读征文要求,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初稿,相信有了刚才的学习,大家的习作一定会更加精彩。
  2.学生静默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精彩片断,予以圈画,以供讲评使用;发现有问题的习作,当场指导,帮其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相互修改习作,看看过程是否写清楚,心情是否有变化。
  2.能根据同伴的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分享习作,享受成功
  过渡: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习作,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出示过程写得好的精彩作品,指同学朗读,教师提示:这篇习作呀,过程写得特别有意思。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习作的过程,哪儿最有意思。
  我跳上车子,按妈妈说的那样去做。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骑几下,自行车就摔倒了。我站起来接着骑,可是自行车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我让它往东,它偏往西。
唉,又摔倒了,我不想学了,就把车子扔在一旁,坐在地上生闷气。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说:“怎么,刚开始就不想学了?你都上六年级了,连这点儿小挫折都经受不住吗?俗话说……”没等妈妈说完,我就站起身来,笑着说:“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来,我们接着学。”
  (1)全班交流:
  “自行车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把小作者的学习过程写得活灵活现。
  “坐在地上生闷气”和“笑着说”,前后产生了心情的变化。
  
?小作者抢了妈妈的话,显得小作者很聪明、反应快,有趣。……
  (2)学生自评:你的作品中有没有这样的环节,画出来,和同桌分享一下。
  2.出示“心情有变化”的精彩习作片断,讨论:这个习作片断哪儿写得精彩,说说你的感受。
  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往家走,一路上全是陌生面孔。要是路上遇到人贩子假装问路跟我搭讪,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在过马路时偶遇“飞车党”闯红灯,又该怎么办呢?万一迷路了……一连串的问号像筛豆子一样一下子全筛了出来。
  ……经过红绿灯时,我像长颈鹿似的伸长脖子,左顾右盼,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摩托车此时都像温顺的小羊一样排着队听从红灯指挥。绿灯瞪着大眼睛朝我微笑,我鼓足了全身力气,像短跑冠军猎豹一样,踩着斑马线一口气冲到马路对面。呼,好险!终于完成了过马路这一关。路边树上的知了“吱吱”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说:“你真棒呀!”
  (1)全班交流:
  心里的想法写得非常精彩,小作者想了很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描写过红绿灯的语句非常有趣,把自己比作长颈鹿;把汽车什么的比作温顺的小羊……
  前后两段中,小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由特别紧张到后来的不再紧张。
  (2)你的习作有类似的句子吗?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二)多元评价,清醒认知
  过渡:同学们的作文写得真好。能在成功的时候不骄傲的同学,不简单;能在成功的时候还能及时反思自己的同学,了不起。反思我们自己的习作,是我们习作能力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
  1.出示习作评价表。
  老师这儿有一张评价表,请同学们针对这张评价表,先自己评一评,然后小组内互相评一评,听听同学的意见。看看怎样修改,习作才会更精彩。
  2.静默自评,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评,提提意见,教师参与小组交流,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4.出示学生修改前后的作文对比,教师予以评价指导。
  今天,
我和弟弟玩象棋。弟弟总把我打得“落花流水”。我开始研究弟弟走棋的思路,重新布置作战方法,避开他的强点,攻击他的弱点。这样我与他又大战了几局,结果把他打得落荒而逃。
  今天,
我和弟弟玩象棋。弟弟总把我打得
“落花流水”,让我一直很郁闷。我想:难道我真的就赢不了弟弟。我开始研究弟弟走棋的思路:我移炮,他就上马,我上马,他就出车,原来他每走一步都与上一步紧密相连,步步为营——我终于找到了他走棋的思路。
也发现了他的一个弱点,他下棋步步为营,缺乏灵活性。于是我重新布置作战方法,避开他的强点,攻击他的弱点。这样我与他又大战了几局,结果把他打得落荒而逃。哈哈,我终于成功啦!
  交流评价,改后的习作哪儿变得好了?
  (1)改出了小作者前后的心情变化,从“郁闷”到“哈哈”的表现。
  (2)把小作者想办法赢弟弟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具体。比如弟弟走棋的思路是怎么“步步为营”的,他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等。
  (三)自主修改,习作定稿
  1.学生根据小组反馈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看法,自主修改习作。
  教师提醒:如何正确地对待同学的意见和看法,要看这个意见对你习作的提高有没有帮助。
  2.修改习作,定稿誊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