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题目是___。这首词押____韵。(2分)
2.按要求默写。(4分)
(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雪》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qìn)
上阕(jué)
须晴日(必须)
B.莽莽(mǎng)
妖娆(ráo)
惟余(只)
C.折腰(zhé)
稍逊(xùn)
略输(稍微)
D.滔滔(tāo)
风骚(sāo)
俱往矣(都)
4.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飘洒
缥缈
漂浮
瞟悍
B.阻挠
富娆
侥幸
浇灌
C.娇媚
骄正
花轿
华侨
D.奔驰
松弛
池塘
施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白雪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丽。
B.在写作方式上,曾巩所创作的墓志铭不拘一格,因事设体,平中见奇,文采斐然。
C.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象。
D.偶像,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在每个历史年代,都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与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5分)
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②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互文
)
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⑤稍逊风骚。(
)
7.雪,美丽而圣洁,端庄而素雅,她是冬的盛装,是大自然的娇女。班里举行了以“我爱你,雪”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解决下面的问题。(10分)
(1)“雪”是个会意字,非常形象。下图显示的是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字体下的形象,请参照示例,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对该字的构思进行简要说明。(3分)
示例:“采”是会意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爪”,表示“手”的意思,下半部为“木”,表示“树木”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2)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雪的篇章。请为下面两幅图配上合适的诗词名句并写出作者。(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3)古往今来,雪花为人们所讴歌。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雪花无欲,无欲则刚,_________;雪花无求,无求则品高,____________;雪花有容,有容乃大,____________
;雪花无私,无私则不贪,____________。
①容大千世界,六合八荒
②滴水石穿,成冰成铁
③只有奉献,没有索取,但为润物,不求得失
④澄明晶莹,一干二净,但为助人,不求显贵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沁园春?雪(14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中“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下阕则主要是
。(4分)
2.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
)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4.作者评价几位帝王,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3分)
5.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二)(19分)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选段)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①须晴日(????
)?
②竞折腰(????
)??③风骚(????
)?????????
④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3.甲词从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乙文在描写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下列对词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B.乙文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通过视觉的角度、以动写静,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高峻壮美。
C.甲词蕴含词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襟,而乙文则没有这样的格局。
D.乙文中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5.甲乙词文写景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分别写出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小练笔(10分)
这首词语言精练,化静为动。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动词“舞”“驰”都极其形象,把群山比喻成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请你选取一种静物作为写作对象,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题目是___。这首词押____韵。(2分)
答案:词?
词牌?
雪?ao
2.按要求默写。(4分)
(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沁园春·雪》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沁园春(qìn)
上阕(jué)
须晴日(必须)
B.莽莽(mǎng)
妖娆(ráo)
惟余(只)
C.折腰(zhé)
稍逊(xùn)
略输(稍微)
D.滔滔(tāo)
风骚(sāo)
俱往矣(都)
4.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D )(2分)
A.飘洒
缥缈
漂浮
瞟悍
B.阻挠
富娆
侥幸
浇灌
C.娇媚
骄正
花轿
华侨
D.奔驰
松弛
池塘
施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A.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白雪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丽。
B.在写作方式上,曾巩所创作的墓志铭不拘一格,因事设体,平中见奇,文采斐然。
C.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象。
D.偶像,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在每个历史年代,都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与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5分)
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夸张
)
②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借代
)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互文
)
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拟人
)
⑤稍逊风骚。(
借代
)
7.雪,美丽而圣洁,端庄而素雅,她是冬的盛装,是大自然的娇女。班里举行了以“我爱你,雪”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解决下面的问题。(10分)
(1)“雪”是个会意字,非常形象。下图显示的是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字体下的形象,请参照示例,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对该字的构思进行简要说明。(3分)
示例:“采”是会意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爪”,表示“手”的意思,下半部为“木”,表示“树木”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雪”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雨,一横代表天,点和竖代表从天上下的雨点和大雨。下半部为扫帚,表示虽然都是从天上下来的,但雨扫不起来,雪却可以。
(2)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雪的篇章。请为下面两幅图配上合适的诗词名句并写出作者。(4分)
示例: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3)古往今来,雪花为人们所讴歌。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雪花无欲,无欲则刚,_________;雪花无求,无求则品高,____________;雪花有容,有容乃大,____________
;雪花无私,无私则不贪,____________。
①容大千世界,六合八荒
②滴水石穿,成冰成铁
③只有奉献,没有索取,但为润物,不求得失
④澄明晶莹,一干二净,但为助人,不求显贵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沁园春?雪(14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中“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下阕则主要是
。(4分)
2.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
)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4.作者评价几位帝王,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3分)
5.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答案:
1.诗经
离骚
描写、抒情
议论、抒情
2.C
3.C
4.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分别用“略输”“稍逊”,表示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2分)评价成吉思汗时,用“只识”,不但有“可惜”的意思,而且有近乎嘲讽的意思,批评得就更严厉一些。(1分)
5.C
(二)(19分)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选段)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①须晴日(????
)?
②竞折腰(????
)??③风骚(????
)?????????
④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3.甲词从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乙文在描写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下列对词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B.乙文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通过视觉的角度、以动写静,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高峻壮美。
C.甲词蕴含词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襟,而乙文则没有这样的格局。
D.乙文中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5.甲乙词文写景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分别写出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答案:
1.①等到??②倾倒??③文章辞藻??④通“返”返回??⑤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2.(1)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2)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A
5.甲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颂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小练笔(10分)
这首词语言精练,化静为动。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动词“舞”“驰”都极其形象,把群山比喻成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请你选取一种静物作为写作对象,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知全词内容。
2.朗读并感悟情感,能当堂背诵。
一、新课导入
1.将杜牧的《清明》改为一首词。(只加标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明确: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知识链接。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词、古典词。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3.激情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自主预习
1.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分外(fèn)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分别(fēn)
数目(shù)
朝代(cháo)
(2)词语释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关于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三、朗读指导
1.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口译全词。
2.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答案示例: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五、合作探究
(一)品读上阕
1.上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分三层:
第1层(从开头到“万里雪飘”):总写北国壮丽雪景。
第2层(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3层(从“须晴日”到上阕结束):想象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2.逐层理解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从总写的角度描写北方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z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答案示例:“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③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改为“山如银蛇,原似蜡象”可以吗?
答案示例:不可以。一“舞”一“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④“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答案示例:“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小结上阕。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实景(写实景先总,后具体描述),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后三句借助想象写虚景。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二)品读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分三层:
第1层(前两句):承上启下。
第2层(中间七句):评论古代帝王。
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赞美当代英雄。
2.逐层理解下阕。
①说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示例: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答案示例:“惜”字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叹息、惋惜,委婉准确,有贬有褒。
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答案示例:“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答案示例: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小结下阕。
以评论和抒情为主,从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转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七、试着背诵
八、课后作业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②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⑤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⑥稍逊风骚
(
)
3.背诵本首词并默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诵读进一步领会词人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一、课前复习(PPT)
二、新课导入
本首词是一首咏雪词,通过对上阕的学习,我们从作者对雪后北国风光的描绘中,看到了祖国的广阔博大、奇伟雄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在下阕中,作者便由壮丽江山转入到对历代英雄的纵论,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合作探究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必做)
答案示例: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上阕: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
下阕: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3.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请选取一二处,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动词——封、飘、望、舞、驰;引、惜、输、逊、识。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修辞——比喻、对偶、拟人、借代。
……
【资料助读】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词的上片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见前一题)
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
4.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第二,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这首词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一气呵成。
特别是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
词中又多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四、归纳小结
《沁园春
·
雪》全词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把写景咏史巧妙地结合起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当代英雄,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伟大的抱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怀,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成为一首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绝唱”。
五、写作背景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毛泽东的诗词迄今为止,已公开发表了68首。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词于雄浑豪放之间,自有一股扭转乾坤之势。他以这一鲜明的艺术个性,领一代革命诗词之风骚。毛泽东诗词将历史、现实、理想的内容超时空地融汇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新境界。
六、随堂训练(PPT)
七、课堂小结
《沁园春
雪》是一篇咏雪名篇,作者在词中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将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抒发了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概写北国风光
上阕描写
具体写北国风光
想象雪后北国风光
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
惜五位帝王文治不足
颂今日风流人物
北国壮丽雪景
抒发热爱之情
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当代英雄
沁园春
雪
惜历代帝王
赞当今英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的篇章结构,加深对本词主题的理解。
2.理解诗歌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丰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朗诵本词,体会意境美。把握篇章结构。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伟大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
1.结合“任务一
学习鉴赏”明确本单元阅读诗歌的策略。
2.怎样读古诗词?
①抓住中心,明白背景。②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③要读得准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④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
3.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词”。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词、古典词。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2.相关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
2.集合注释弄清“词”意,做好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3.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在书上作上批注,把喜欢它的理由说与大家分享。
示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赏析:“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上句的“万里雪飘”,“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势奇伟而雄浑。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
)(
)
分外(
)
妖娆(
)
折腰
(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
数风流人物(
)
2.《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作者是_______(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_____家和______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____人,______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极强,充满革命豪情,誉满海内外。
3.这首词可分为上下两阙,我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动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下阕中提到了很多历史英雄,请对其中感兴趣的某一历史人物作简单介绍。
【课中导读】
一、朗读技巧[停顿与重音](文中标记)
二、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口译全词。
2.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明确:
三、课文品读
(一)品读上阕
1.上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2.逐层理解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明确:
③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改为“山如银蛇,原似蜡象”可以吗?
明确:
④“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
(二)品读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2.逐层理解下阕。
①说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明确: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必做)
明确:
2.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
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请选取一二处,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动词——
形容词——
副词——
修辞——
【资料助读】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词的上片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见前一题)
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
4.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明确:
这首词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一气呵成。
特别是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
词中又多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课后导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3.用“/”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划分朗读节奏。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4.“风骚”中的“风”原指????????
??,“骚”原指???????????,“风骚”在词中指的是????????????????????,与它同义的还有“?????”一词。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A.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
A.古今中外的英雄。
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词中的风流人物。
D.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7.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其中,将“??”与“??”对比,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的豪情壮志。
8.“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9.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的篇章结构,加深对本词主题的理解。
2.理解诗歌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丰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朗诵本词,体会意境美。把握篇章结构。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伟大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
1.结合“任务一
学习鉴赏”明确本单元阅读诗歌的策略。
2.怎样读古诗词?
①抓住中心,明白背景。②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③要读得准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④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
3.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词”。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词、古典词。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2.相关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
2.集合注释弄清“词”意,做好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3.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在书上作上批注,把喜欢它的理由说与大家分享。
示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赏析:“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上句的“万里雪飘”,“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势奇伟而雄浑。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
)(
)
分外(
)
妖娆(
)
折腰
(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
数风流人物(
)
2.《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作者是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极强,充满革命豪情,誉满海内外。
3.这首词可分为上下两阙,我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动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下阕中提到了很多历史英雄,请对其中感兴趣的某一历史人物作简单介绍。
【课中导读】
一、朗读技巧[停顿与重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口译全词。
2.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答案示例: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三、课文品读
(一)品读上阕
1.上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分三层:
第1层(从开头到“万里雪飘”):总写北国壮丽雪景。
第2层(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3层(从“须晴日”到上阕结束):想象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2.逐层理解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从总写的角度描写北方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答案示例:“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③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改为“山如银蛇,原似蜡象”可以吗?
答案示例:不可以。一“舞”一“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④“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答案示例:“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二)品读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分三层:
第1层(前两句):承上启下。
第2层(中间七句):评论古代帝王。
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赞美当代英雄。
2.逐层理解下阕。
①说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示例: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答案示例:“惜”字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叹息、惋惜,委婉准确,有贬有褒。
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答案示例:“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答案示例: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必做)
答案示例: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上阕: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
下阕: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3.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请选取一二处,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动词——封、飘、望、舞、驰;引、惜、输、逊、识。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修辞——比喻、对偶、拟人、借代。
……
【资料助读】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词的上片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见前一题)
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
4.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第二,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这首词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一气呵成。
特别是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
词中又多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课后导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3.用“/”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划分朗读节奏。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4.“风骚”中的“风”原指????????
??,“骚”原指???????????,“风骚”在词中指的是????????????????????,与它同义的还有“?????”一词。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A.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
A.古今中外的英雄。
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词中的风流人物。
D.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7.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其中,将“??”与“??”对比,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的豪情壮志。
8.“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9.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参考答案: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国风》《离骚》文学才华文采
5.D
6.D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往?
今?
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
8.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
9.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1张PPT)
将杜牧的《清明》改为一首词(只加标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词、古典词。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学习目标:
1、解决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
,体会词中意境及诗词凝练的语言。
3、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4、领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体会诗人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心和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知全词内容。
2、朗读并感悟情感,能当堂背诵。
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了解作者情况,毛泽东的相
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1)读准字音。
惟余莽莽(
)
分(
)外妖娆(
)
红装素裹(
)
折(
)腰
风骚(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本文选自《
》,作者毛泽东,字
,笔名
,湖南韶山冲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和
,诗人,书法家。著有《毛主席诗词》《毛泽东选集》等。
你还知道他的那些著名诗词?
mǎng
fèn
ráo
guǒ
zhé
sāo
hán
shǔ
zhāo
毛泽东诗词集
润之
子任
主要缔造者
领导人
《七律
长征》《沁园春
长沙》……
m?ng
fèn
ráo
guǒ
zhé
sāo
hán
shuǒ
zhāo
预习检查
毛泽东(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毛泽东
朗读应注意些什么?
停顿
节奏
重音
感情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朗读全词
点我朗读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读。中学学科网
(2)思。
结合书下注解,掌握词的字面意思,把握词的内容。
上阕:描写
,
热情赞美
。
下阕:评论
,
歌颂
。
北国壮丽的雪景
祖国的大好河山
历代帝王
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自读感知
合作探究
(一)品读上阕
1.上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2.逐层理解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③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改为“山如银蛇,原似蜡象”可以吗?
④“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展示点评
(一)品读上阕
1.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分三层:
第1层(从开头到“万里雪飘”)总写北国壮丽雪景。
第2层(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3层(从“须晴日”到上阕结束)想象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2.逐层理解上阕
①前三句在结构上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从_____________描写北方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总写的角度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zxxkw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展示点评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③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改为“山如银蛇,原似蜡象”可以吗?
不可以。一“舞”一“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④“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小结上阕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实景(写实景先总,后具体描述),视野开阔,气势宏大。
后三句借助想象写虚景。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二)品读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2.逐层理解下阕:
①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展示点评
(二)品读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分三层:
2.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说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组卷网
第1层(前两句)承上启下。
第2层(中间七句)评论古代帝王。
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赞美当代英雄。
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惜”字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叹息、惋惜,委婉准确,有贬有褒。
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展示点评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小结下阕:
以评论和抒情为主,从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转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课堂小结
请深情朗诵试着背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还看今朝。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②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⑤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⑥稍逊风骚
(
)
3.背诵本首词并默写。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诵读进一步领会词人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作业检查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绝句》)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稍逊风骚。(
)
3.检查背诵默写。
夸张
借代
拟人
比喻
对偶
互文
拟人
借代
复习上一节课: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根据下面提示说说其表达效果。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___
手法,写出了________
(2)“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运用_______
的手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____________
,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______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
(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除了运用夸张的手法外,还运用_____手法。“惟余莽莽”表现了_____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_____________的样子。“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广袤千万里,正与前面的诗句“____”、“___
”两句相相照应,可以看出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显示了作者
_________胸怀,
_______气魄。
夸张
借代
军事武功
比喻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对偶
苍茫
突然被冰封住
千里
万里
博大宽广
雄伟旷达
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自主学习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必做)
2.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3.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请选取一二处,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4.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阕:
下阕:
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
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展示点评
3.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请选取一二处,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动词——封、飘、望、舞、驰;引、惜、输、逊、识。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修辞——比喻、对偶、拟人、借代。
……
【资料助读】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词的上片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见前一题)
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
4.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第二,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这首词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一气呵成。
特别是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
词中又多短句,
并以四字句为主,
因而节奏鲜明。
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
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
转而歌颂“今朝”的
“风流人物”,笔力千钧,
意味深长。
《沁园春
·
雪》全词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把写景咏史巧妙地结合起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当代英雄,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伟大的抱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怀,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成为一首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绝唱”。
归纳小结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名词。
《沁园春·雪》写于是1936年2月。
写作背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蒋介石气急败坏,要求他的御用文人日夜埋头写作,以写出一首在气势上、意境上胜过这首词的词。然而,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没有写出来。于是这首词就更加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
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
雪》。当即,《新民晚报》登载了此词,重庆整个山城都轰动了。
毛泽东的诗词迄今为止,已公开发表了68首。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词于雄浑豪放之间,自有一股扭转乾坤之势。他以这一鲜明的艺术个性,领一代革命诗词之风骚。毛泽东诗词将历史、现实、理想的内容超时空地融汇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新境界。
1.你对词中关于北国雪景的描写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两个成语概括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吗?
随堂训练
(1)稍――略
(2)输――逊
(3)文采
――风骚
2.从下阕词中找出三组近义词。
3.《沁园春
雪》这首词上片主要是
,寓情于
;下片主要是
,寓情于
。全词将____________
三种表达方式自然地结合了起来。
描写雪景
景
议论
理
描写、议论、抒情
天地间纯然一色,视野开阔,给人一种朴素洁净而不乏壮观的美。(冰天雪地、广袤无垠)
5.表现全词主旨句是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来说,前一句承上,总括了上片的写景,后一句启下,总领下片的议论。这一过渡句使全词浑然一体,结为有机的整体,给人以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觉。
毛主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指出了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的局限性,高度评价热情赞美了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同时抒发了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壮志。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