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例10及练习九第1~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
2.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景导入
教师拿出4个小瓶,告诉学生每个小瓶可以装0.5千克水。
1.4个小瓶一共可以装水多少千克(可以装2千克)
2.如果装1.5千克水,需要几个小瓶?(3个小瓶)
3.如果装1.8千克水呢?(学生可能会引起争议,教师不急于说出答案。)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PPT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1)情景图。
(1)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得出已知条件:要将2.5千克香油装进瓶子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
问题:“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3)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得出:用香油的总质量除以每个瓶子装香油的质量等于需要瓶子的个数,列式为:2.5÷0.4。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老师小结:用学过的小数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装香油的实际问题。(老师一边说一边板书课题: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例10(1)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1)让学生根据算式独立算出结果。
(2)老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3)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老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板书。
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这样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老师板书:进一法)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5)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老师巡视。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三种答案。
(6)老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7)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应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取整数,如果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16.66…小数点后面的66后,再向个位进一,结果就是可以包装17个礼盒,但包装17个礼盒需要丝带的米数是:17×1.5=25.5(米),包装17个礼盒需要25.5米丝带。而丝带只有25米长,包装17个礼盒够吗?
老师板书答案。
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老师板书:去尾法)
4.引导学生小结取近似数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或商的近似数。今天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了,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什么情况下“去尾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几道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1题。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3)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2.元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是怎么取得的结果。教师强调,做东西时,只能舍去小数部分,用“去尾法”。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8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装东西时,即使余下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9题。引导读题,并让学生分析题意,说一说如何解答,再列式计算。思路:要算能买几支同样的笔,先算出买完相册后还剩多少钱,再用这些钱除以笔的单价。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五、作业设计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中不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束缚,更不能传授一些像套用公式之类的所谓解题的“秘诀”给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际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